中東正在發生新的權力重組,此前讓外界擔憂的敘利亞反政府負責人朱拉尼已明確表示不會建立“伊斯蘭神權國家”,敘新政府幾天前宣布圣誕節為公共假日,25日、26日放假兩天,明顯他們在靠近美以,失去了敘利亞作為“反以”前哨陣地,伊朗打造的包圍以色列“什葉派之弧”哈馬斯、真主黨、胡賽武裝已經斷裂,這意味著伊朗已被孤立,接下來就是伊朗的變局。
01
幾天前,內塔尼亞胡再次向伊朗講話,認為他們值得更好的。以色列已經確定要清除伊朗的核設施,美國新當選總統特朗普支持以色列對伊朗的行動,俄羅斯陷入“俄烏戰爭”自身難保,在內外壓力下,伊朗總統尋求內部改革,兩天前宣布解禁互聯網。為此,伊朗通訊部長Sattar Hashemi還特意在X上發了條“微博”:
伊朗總統馬蘇德?佩澤什基安(Masoud Pezeshkian)還拒絕了 “頭巾法”。自他上任后,明確表示婦女上街不戴頭巾不再違法。
這幾年,伊朗民眾反抗“頭巾法”多次走上街頭。
2022年,因伊朗庫爾德族女性阿米尼涉嫌違反嚴格的伊斯蘭著裝規定,在警方拘留期間不幸身亡,德黑蘭爆發了激烈的反“頭巾法”抗議,上千人被抓捕。
上一屆總統萊希是強硬的反美派,今年5月萊希乘坐的直升機在伊朗北部發生墜毀,機上人員全部遇難。
新上任的總統佩澤什基安是改革派,他在高層會議上說,沒有人民的支持,國家就無法對抗外國敵人。他對情報部門的高級官員發出含蓄的警告,“如果人民站在我們這一邊,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我們,我們也不會遇到問題。我們必須讓人民站在我們這一邊,把人民的問題視為我們自己的問題,并為他們提供解決方案”。
解除互聯網限制,拒絕“頭巾法”,給伊朗民眾更多的自由,無疑佩澤什基安在回應民眾的需求。
02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是保守派,因他年邁患有重病,也有傳言說他已“癱瘓”,目前來看他對伊朗的控制在減弱。伊朗的改革派領導人謀求與美國的關系緩和,希望西方世界解除對伊朗的制裁,以推動伊朗的經濟發展。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伊朗有60%以上的民眾不滿“神權政府”,他們更懷念巴列維時代。
巴列維王儲圣誕節前向伊朗人民發表演說,表示將代表伊朗人民推翻伊斯蘭政權,建立憲政民主國家,他說,“伊朗是時候迎接文明的回歸。”
在以色列、美國的幫助下,伊朗的“反政府力量”在集結,這對哈梅內伊政府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他們是主動改革還是等待人民的怒火?
03
這只能說是伊朗“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哈馬斯去年10月發起的“阿克薩洪水”沒有淹沒敵人卻把他們自己淹沒了,他們終究要為自己的“殘暴”付出代價,以色列奉行的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這20多年,伊朗一直在進行代理人戰爭圍攻以色列,去年的“大屠殺”太過血腥讓以色列民眾“恐懼”,他們歷史上經歷過種族滅絕,其痛苦的經歷被喚醒。為了生存,為了不讓悲劇重演,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別無選擇”!
一切就像“天意”。多年來,一直被認為是“死敵”的阿拉伯伊斯蘭國家成了以色列的“朋友”,這就像舊約里先知的預言,在人看來不可能,但在祂沒有不成的事,他們一起攔截伊朗飛向以色列的導彈、無人機。
那就是以色列一個一個清除威脅他們的“恐怖組織”,然后成為最強大的軍事力量,目前他們已經占領了戈蘭高地的戰略要地黑門山,可以俯瞰大馬士革。
敘利亞德魯茲人投票希望加入以色列,他們不愿意被“伊斯蘭叛軍”統治,敘利亞庫爾德人也在尋求以色列的保護,以色列的軍事實力將給中東帶來穩定的力量,這可說是歷史的選擇。
他們的排球運動員還批評哈梅內伊政府攻擊以色列,說為他們感到恥辱。
面對敘利亞的政權更替,伊朗民心思變。
據外媒報道,哈梅內伊正逐漸失去人心,多數伊朗人希望恢復巴列維王朝,支持建立君主立憲制度。
據哈梅內伊的宣傳喉舌,前高官納西里表示,伊朗國內輿論氛圍正在發生變化,他預計至少50%-70%的人希望恢復巴列維王朝,建立君主立憲制度,實際支持率可能更高,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
巴列維王朝是一個世俗化的伊朗王朝,其建立者巴列維家族與美國關系親密。1979年,激進的伊朗青年發起伊斯蘭革命,迎接宗教領袖霍梅尼回國,宗教學者哈梅內伊等人在國內配合,一舉奪取了伊朗政權,巴列維王朝被推翻,巴列維國王及子女流亡美國。
伊朗民眾為何懷念巴列維王朝,是因為當時的經濟更開放,生活更自由。
巴列維王后法拉·巴列維為伊朗女性爭取到了首次投票權,這對她們來說是劃時代的意義,女性在政治上取得如此大的進步。
法拉·巴列維被伊朗人喜愛還在于她推動的女性權益與兒童公益活動。
1968年伊朗報紙上面寫著:“伊朗四分之一的核能科學家是女性”,這意味著女性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并且從事高層次的專業技術工作。
女性也可以做演員,模特,進入娛樂傳媒業。女性可以接受現代教育,這對女性意識的覺醒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女孩們大膽、暴露的著裝自然引起了伊朗宗教人士的反感,他們反對巴列維的改革旨在恢復伊斯蘭教法,讓人民回到正信、有道德的生活中。
巴列維成了民族的敵人,他如此西化。他11歲就被送到瑞士的寄宿學校,是伊朗歷史上第一個在國外接受教育的王位繼承人。
他后來又瘋狂地愛上法國文化、法國詩歌,很喜歡在法國生活,他除了母語波斯語外,還能流利地說英語、法語和德語。
巴列維也是少有被“離婚”的國王,他的第一任王后是來自埃及的公主,因為語言不通、不太適應伊朗的宮廷生活,加之沒有生育男性繼承人受到巴列維母親排擠回到埃及,要求“離婚”。
法拉·巴列維是國王的第三任妻子,她出生于德黑蘭一個上流社會家庭,是家中獨女,后來在法國讀書,學習建筑。
他們是在一次舞會中認識,結婚后法拉也是唯一被加冕的王后,這在伊斯蘭歷史上,王后很少被賦予“權力”,而她卻擁有攝政的權利。
前兩任王后都沒有生育男性繼承人,法拉在幾年時間生育了兩兒兩女。
她在王后期間,見證了伊朗從落后保守走向現代化和富裕的過程。
因她推動婦女權益,她的藝術愛好與時尚品味,獲得了大量女性推崇。
但也激起宗教人士不滿,巴列維王朝非常短暫,伊斯蘭在“德黑蘭革命”后,又恢復了“頭巾法”和一夫多妻制。
流亡在國外的巴列維王儲一直就與伊朗有聯系,他們也聲援以色列,說伊朗現政權是以色列和伊朗的共同敵人。
從中可以看到,文明并不是直線上升,它也會回落甚至倒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