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門口放著巨大快遞箱。
最近并沒買大件,所以我以為送錯。仔細核對發現,倒確實是我家。帶著困惑,我兩只手一抬,竟然沒搬動!好不容易挪到家,嚯,滿滿當當的雜面饃,每個都有我兩個拳頭那么大,少說得有2、30斤。 這才想起,前幾天和奶奶視頻的時候,順嘴說了句想吃她做的雜面饃了。
好吧,對著這箱饃,我無奈的笑了,不愧是我們山東家長,一旦出手表達愛,真的是“又大又多沉甸甸”。
無獨有偶,正考慮如何消耗這些雜面饃,一位南方朋友發了我個片段,是紀錄片《風味人間5·香料傳奇》里關于章丘大蔥的視頻:“你們的蔥真的能長到2米么?太可怕了,怎么吃啊?” 我反手給他發了一張雜面饃攻占我整個陽臺的照片。“哪里只是蔥大,隨手拿出來的東西都大……”
“你說這是為什么呀?之前還刷到過你們的餃子,也跟手一樣大。” 南方朋友發出震耳欲聾的提問。
我有點語塞,的確山東人好像有一種魔力,可以把所有東西都變大的魔力:章丘的大蔥、煙臺的大饅頭,威海的大鲅魚餃子… 任何物種,只要進入了山東領域,似乎就必須冠上“大”的名號。還有“山東大漢”,“青島大曼”的稱呼,飯量到酒量的大,甚至于我也常常在和外地朋友介紹家鄉時自稱“我們大山東”……
山東人對“大”這件事情,似乎真的是有超強執念。
說起山東人對“大”的追求,最出圈的大概就是章丘大蔥了,而它確實有這個驕傲的資本。
當世界都把蔥當成雅致俏皮的調味品,山東不僅種出了更大更高更好吃的大蔥,甚至給大蔥辦起了旅游節,驕傲地召喚全世界來看看我們究竟能把蔥種多大。今年,在中國·章丘大蔥文化旅游節上,一捆2.68米的身高的章丘大蔥,成功衛冕“蔥王”,毫無意外地,又一次創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當然也沒有不勞而獲的超級大蔥。想要種出來更高的大蔥,就像《風味人間5·香料傳奇》中介紹的那樣,需要山東老鄉們在種植的400多天里,不厭其煩地給蔥五次培土,把土覆蓋在根部,阻擋光合作用,才能有更長的蔥白,讓大蔥也有了玉樹臨風的氣質。
只不過為什么山東人要費如此多的心思去種大蔥?除了品種天然可以做到更大更強,另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就是流淌在血脈中,對土地物產投入的濃厚熱愛。
蔥在山東,絕不僅僅是蔥。冬天一到,蔥拌白菜、蔥炒雞蛋、蔥炒牛肉之類的家常菜不提,你敢信我們連煎餅卷羊肉里都要放上一整根大蔥——這可是早餐啊! “吃大蔥,長志氣。 ”每次當我試圖反駁我媽做的飯里出現蔥的頻率太高的時候,她總會用這句話來堵住我的嘴。 這根看似普通的大蔥,確實背負代表了山東人的志氣。
“志氣”也不是掛在嘴邊的空話。好的山東大蔥,我們本地人幾乎都能記住品種姓名,比如“大梧桐”和“氣煞風”,就是我媽去菜場主要尋覓的“關鍵詞”。為了更好地適應更多人的餐桌,這些品種改掉了“辛辣刺激“的脾氣,進化得自帶一種清冽甘甜。越是靠近根部的地方,越是香甜,直接空口生吃也毫不違和。在沒有什么蔬菜的冬天,這種大蔥可以直接擔當起蔬菜的角色,搭配饅頭或者煎餅,就能讓一家人滿足地飽餐一頓。
大蔥與山東人關系之重要,甚至于每到過年的時候,我們會把大蔥當做走親訪友的禮物。經歷了酷暑嚴寒的磨礪,凜冬來臨的時候,大蔥會進入自己口感最甜最多汁的狀態,加上那碩大魁梧的“大個子”,幾乎沒有人能拒絕收到這樣的“硬通貨”。
為了保持新鮮,我媽會把成捆的大蔥種在大花盆里,隨時吃隨時拔,能保證一個冬天的新鮮。靠近根部的蔥白最甜,用來生吃;越靠近蔥葉部分的越辛辣,留著做菜的時候熗鍋用;看似無用的蔥葉,實則也藏著風味,我媽最擅長切碎用來做蔥花餅,或者是把蔥白切碎先用鹽腌出水分,然后燉豆腐;即使是蔥根,也不能丟,留著熬蔥姜水,小時候發燒感冒,都是熬上一鍋蔥姜水,咕嘟咕嘟灌下去,辛辣刺激著身體發汗,睡一覺起來精神振奮了。
我想,或許這才是我們那么努力去種大蔥的原因吧。這種出身平凡,但善于自我進步而有頑強生命力的蔥,不僅是餐桌必需品,更是每家每戶的精氣神。每一次“蔥王”誕生的背后,不是為了更大更高的噱頭,而是山東人對這片土地的極致探索:為了多長高一公分,更高頻的選種育種,做更多次數的培土,增加更多的工作量。看似是對“大”的簡單追求,背后是農業大省背后的驕傲與傳承。
從田間地頭,走到餐桌飯局,山東人對“大”的追求,一以貫之。小時候第一次和我爸參加農村大席,就給小小的心靈留下了大大的震撼。
先是場面大:從村頭到村尾,綿延數十米,百八十桌席面,大老遠就能感受到一種莫名的熱情與振奮。落座以后,一盤又一盤的花生、瓜子、糖,管夠管飽,在小朋友的心里,簡直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然后是菜量大:開席以后,8個涼菜打底,花生米、拌黃瓜都不在我的涉獵范圍內,豬耳朵豬頭肉上桌,才是涼菜的絕對重點。之后再來8個熱菜,大肘子、烤羊排的出現,會把整個席面推向高潮。這時候桌子上已經沒有一點多余的空隙了,后面的湯菜、主食、甜品和果盤,都只能一層層往上摞,最后每一桌都是摞了三層又三層,像一個寶塔,里面藏著山東人最為質樸和熱情的待客之道。
三是酒量大:菜上的差不多了,就有人陸續開始“提一杯”,在“大吃”以后開啟“大喝”環節。我們山東人的席面上,大部分時候都要喝白酒,分酒器在這里幾乎用不上,因為我們都用二兩半的大杯子,一瓶一斤重的酒剛好到四杯。
酒過三巡,點的菜也都上完以后,熟悉的老板和食客之間,往往還有一個默契的環節——贈菜,有時候是果盤,有時候是特色菜,這是最后的秘密之“大”:格局大。
“老板給咱們桌贈個菜,感謝各位的光臨,祝大家吃好喝好”,服務員的這話一出,無論是請客的還是被請客的,都是覺得臉上有面兒,心里舒服。
前兩天我爸還和我說,他去飯店請客,結賬的時候老板還送了自己店的蘿卜咸菜,直夸味道很有水平。老板和客人之間,不僅僅是一頓飯的交易,更像是一種高山流水的惺惺相惜,這是山東人做生意的“大格局”。
作為聽著“大吃大喝,越過越有”祝酒詞長大的山東小孩,我對人際關系以及交往禮儀的啟蒙,都是在飯桌上學會的。長大后,我常常在不同的場合聽到網友們對山東人酒桌文化、飯桌文化的diss,大家說這種過分的熱情讓人覺得苦惱甚至恐懼。實際上,處處彰顯“大”,往往是我們質樸的山東人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對遠道而來的朋友的歡喜,只能不斷地點菜、讓菜、讓酒,是當地人唯一能想到的不讓場子冷下來的辦法。
當很多人把這片土地稱為齊魯大地,孔孟之鄉,我覺得,真實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可能并非都了解孔孟文化的含義,但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踐行著,用熱情構成了“好客山東”的底色。在這里,你只要夸一句“好吃”,山東人感覺就是受到了大大的鼓舞,然后大大方方的把家底兒都給你打包帶走。
因為一切都“大”,山東人也難免落了“好面子”的市場口碑。在我南方朋友看來,山東人似乎凡事都要追求越大越好,不然面子就掛不住。但如果在山東過一次年,你就會知道,山東人對“大”追求,絕對不僅僅是對外人的“好面子”的假寐,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生活的熱愛。
我記憶中,進入臘月就開始過年。那時候每到休息日,大家就會齊聚在奶奶家,開始按部就班的準備年貨。直徑四五十厘米的搪瓷大盆,我們家至少有10個:一盆裝酥鍋、一盆裝炸肉、一盆裝炸豆腐、一盆放豬皮凍、一盆放豆子咸菜……
重頭戲是做饅頭和大包子,這個工作基本上持續整個臘月。奶奶家有一個半人高的大甕,過去是用來儲水的,后來就成了我們家過年存儲饅頭和大包子的容器,什么時候裝滿這個大甕,什么時候蒸大饅頭的項目才能告一段落。
臘月二十七八,臨近春節,大部分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就緒,剩下的全部精力,都要放在一件事情上:包餃子。就像《風味人間5·香料傳奇》中蔥蒜集說的那樣,“北方人的心情,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水餃。而豬肉大蔥則是其中出勤率最高,最典型的。”
提前預訂好的新鮮豬肉,買回來就要趁著新鮮剁成肉餡兒,這是個體力活兒,在我們家通常是我爸來負責。一大早還沒起床,就能聽見他在院子里剁肉餡兒的聲音,等到肉餡兒剁的差不多了,就要開始加入靈魂,大蔥。作為蔬菜兼香料,大蔥能很好的襯托出豬肉的鮮美,讓餃子吃起來味道更佳濃郁。
十幾根洗凈的大蔥在一旁排隊等候,不一會兒就全部融入到豬肉餡兒的風味之中。全家老少齊上陣,開始包餃子,一篦子一篦子的餃子放在院子里擺著,少說三五百個,場面相當壯觀,可以一直從大年三十吃到正月十五。
對于囤菜都不會超過兩天的現代人來說,山東這種超前“預制餃子”的含義大概是很難理解的。以前的我也常常會有這樣的疑問,總覺得不知道是誰下的規定,過年要包那么多餃子,就像有KPI一樣要完成。
直到自己開始在外漂泊,只有過年才能回家團圓的時候,我才明白,那種對食物大而多的追求,不是奢靡的攀比,更不是浪費,而是一種天寒地凍中的對生活的希望和愛意,是對家庭富足國泰民安的向往和期待。
生長在地域遼闊,平原廣袤土地上,從小耳濡目染被提醒要“大氣”“寬厚“,對宏大敘事的使命感可能將是一直刻在山東人身上基因。但請大家想起山東人的時候,不要僅僅記住“大”,就像直立于田野不斷自我迭代更新的大蔥一樣,大而不辛,大而清甜,才是我們山東人真正追求的“大”。
《風味人間5·香料傳奇》的第六集《蔥蒜之交》里,我們探索了世界各種蔥蒜,山東的巨型大蔥到江浙的小蔥,法國熏蔥,還有神秘的阿魏... 人類為什么那么迷戀蔥蒜? 《蔥蒜之交》現已全面上線, 點擊這里 或下方圖片觀看全集。
北京#人間百味影像展#
生活是一場香氣四溢,我們用 #人間百味影像展# 留住了不同旅程生動縮影:
光芒背后的明星日常
市井煙火后的平凡滾燙
校園食堂有異域風情
百幅影像,定格人生的喜怒哀樂
2024 年 12 月 30 日至 2025 年 1 月 20 日,
北京市朝陽區新源南路 8 號啟皓大廈
微博發布現場圖片,并添加#人間百味影像展# 和 #風味人間 #打卡分享
還能拿到小禮物哦!
本期作者|王小懶
編輯|斯小樂、梅姍姍 視覺/創意|BOEN
攝影|王小懶、《風味人間5·香料傳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