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征程中,北京市第五中學通州校區一路砥礪前行,自辦學之初便堅定地將課程建設作為學校發展的重要基石,持之以恒地深耕細作,如今已初顯成效,喜報連連。
2024 年,北京市第五中學通州校區高中地理組教師團隊精心打造的《迤邐運河情,悠悠潞州城》課程,在眾多課程中脫穎而出,被成功認定為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課程,《大概念統攝下素養培養為導向的地理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被評為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建設優秀成果。
這一榮譽的背后,是高中地理組老師們不懈的努力與付出,他們用智慧和汗水澆灌出這朵絢麗的教育之花。
課程建設目標:
以夯實學生地理學科基礎知識為目的,在實踐中進階式提升學科素養能力;在實踐案例分析與探討中培養學生遷移運用學科知識能力;在多學科融合的背景下培養學生“創造與合作”能力;在利用書本知識處理現實復雜世界問題的磨礪中培養學生堅毅品格,以促成新時代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形成“高”“素”筑品格課程培養總目標。
課程旨在為學生筑牢地理學科基礎,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逐步提升學科素養與綜合能力。課程圍繞 “京畿重地 - 通州” 展開,精心設置了 “水韻通州、人杰通州、我美通州” 三大單元,巧妙地將學校 “河”“學”“新” 文化符號融入其中,以真實的鄉土案例引導學生感受校園文化魅力,積極投身家鄉建設,探尋自我價值的實現路徑。
課程構建多元評價體系,創新性地提出 “一表多能” 綜合評價方式,并結合 SOLO 思維結構評價,充分發揮評價在育人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時生成評價結果,實現了評價的全過程育人,全方位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課程實施促進了學生的成長。他們在各類競賽中嶄露頭角,如北京市師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中榮獲最佳創意獎和優秀獎;運河文化挑戰賽上斬獲二等獎和優秀團隊獎;技術設計大賽中奪得六個二等獎;科學傳播大賽中獲得一個一等獎和四個二等獎;通州區農業體驗實踐活動中取得二等獎;在人工智能研發領域收獲三個一等獎;天文知識競賽中贏得八個一等獎;運河小圖靈 C++競賽中榮獲三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這些成績充分證明了課程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顯著成效,也彰顯了我校在培養新時代創新型人才道路上邁出的堅實步伐。
指導教師張艷鳳老師,身為國培計劃講師,其科研成果《高中地理基于問題的 “思維可視化” 教學策略》榮獲國家二等獎,在全國教育領域享有盛譽,開展講座近百場,為課程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課程負責人楊潔美老師,作為通州區青年骨干教師及地理兼職教研員,更是國培專家,以其深厚的專業素養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引領著課程的方向。團隊成員朱琳琳、丁曉雨、劉菁菁、李文靜四位老師同樣表現卓越,均為學校教學骨干。
課程組成員不僅主持了區規劃辦課題,還積極參與多項市、區級課題研究,在學術領域深入探索,成果豐碩。他們多次參與地理專業書籍編寫,撰寫的多篇論文在市區級評選中獲獎,并在核心期刊發表,展現出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科研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團隊成員屢獲佳績,多次獲得市區優質課獎項,斬獲北京市 “京教杯” 基本功競賽一等獎,還多次承擔市、區級公開課、研究課以及學科和學術講座等任務,充分彰顯了學校地理教師團隊的專業實力和教育情懷。
成績屬于過去,未來任重道遠。北京市第五中學通州校區將以此次榮譽為契機,進一步統籌規劃課程建設,持續發力,推動課程建設向內涵式發展邁進。學校將深度融合課程與教學改革,精心構建基礎類、擴展類、專長類和自創類四層并進的 “綻放” 課程體系,扎實推進國家基礎課程與學校多樣化特色發展課程的一體化實施,堅守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懈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