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系列武器曝光后,石破茂準備暫緩訪美,改提訪華極重要。
日本新首相石破茂不久前宣布,推遲原定于1月中旬的訪美行程,轉而計劃訪問中國。這一決定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諸多討論,因為通常情況下,日本在外交上總是優先考慮與美國的關系。石破茂此舉,無疑顯示了他對中日關系的重視。
實際上,石破茂突然對中國示好,可能與中國近期曝光的一系列尖端軍事技術有關。12月26日,中國成功試飛了兩款隱身六代戰機,并下水了全球首艘具有電磁彈射功能的兩棲攻擊艦,這些動作被全球媒體形容為“震驚與難以置信”。
中國在尖端武器技術上的快速崛起,使得世界重新審視其國際地位,而這也可能讓日本意識到,需要重新評估與中國的戰略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些武器技術的曝光令人矚目,除了076型兩棲艦可以在短期內形成戰力,那兩款六代機可能要到2030年之后才能服役。
在這方面,日本并不是完全基于短期軍事威脅來調整方針,而更像是在尋求更長遠的地緣政治布局。
再看近期日本外交動向,日本外相巖屋毅剛剛在北京與中國外長王毅會晤,他在臺灣問題、歷史問題和中日關系上做出了積極姿態,贏得了中方的肯定。
在這樣的背景下,石破茂選擇訪問中國,可以說是順勢而為,以便為中日關系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這種“雙向奔赴”的外交策略,不僅可能改善中日關系,還為兩國未來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除此之外,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與日本的關系也并不理想。石破茂原本計劃拜訪特朗普,但卻遭到了拒絕,更讓人尷尬的是,前首相安倍晉三的遺孀卻受邀訪美,與特朗普夫婦會晤。
這一系列事件無疑給石破茂帶來了極大的外交困擾。此外,石破茂提出的在美日軍事合作中實現平等地位的主張,以及計劃派兵進駐關島基地的意圖,也讓美方心生不滿。
在這種冷淡的雙邊關系下,石破茂轉向中國,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無聲的抗議,同時也是對新發展方向的嘗試。
從經濟角度來看,日本當前的經濟狀況并不樂觀。
根據日本相關機構的研究,預計2024年的破產企業數量將超過1萬家,創下11年來的新高,僅2024年前11個月,破產企業數量就達到了9164家。
回顧日本經濟自2024年以來的表現,“米荒”和“日元貶值”導致局面不斷惡化,第一季度GDP環比下滑0.6%,二季度和三季度的外需也呈現負增長。
過去幾年,日本在經濟上深受美國政策影響,始終未能找到有效的出路。不僅如此,日本還經常被視為美國的“提款機”。
石破茂似乎意識到,美國作為盟友,并沒有幫助日本擺脫經濟困境,反而使日本處于被動地位。因此,石破茂的轉向或許在嘗試探索更多元、更穩定的國際合作伙伴。
與此同時,日本政壇的石破茂似乎在醞釀一個新招。他意識到當前有兩個大趨勢:一是中國正在迅速崛起,而美國的霸權地位正在緩緩下滑;二是隨著美國不斷推進遏制中國的戰略,日本在這一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因此,石破茂決定通過主動修復中日關系來增加日本手里的籌碼,甚至不惜讓美日高層會晤為他的訪華之行讓路。
這樣一來,日本就能在與美國的談判桌上爭取到更多好處,比如說更平等的同盟關系,甚至是駐軍關島或美國本土。
也有人質疑,這樣做難道不怕惹惱美國,導致美日關系翻船嗎?其實,石破茂是玩的明白人。他的策略是“虛實結合”。
所謂的“虛”,就是通過口頭承諾來改善中日關系,比如說聲稱找到了化解中日矛盾的鑰匙,以及強調中日友好的重要性。
而在“實”方面,他依然緊跟美國遏制中國的步伐,比如聯合舉行以臺海危機為背景的大規模軍演,或者與美國、菲律賓舉行三方會談,共同應對南海局勢等。這種兩手策略,讓他既能向中方示好,又穩住了美日同盟。
因此,石破茂試圖通過拉近中日關系來逼迫美國在美鋼收購案上讓步,同時給予日本更平等的盟友地位,卻并不擔心與美國的關系鬧僵。當然,對于石破茂的這些小算盤,中國也是看得清清楚楚。
一方面,中國通過一些舉動來配合日本,比如單方面對日本實行免簽政策,以此惡心美國;另一方面,也不乏對日本的嚴厲表態,比如王毅外長要求日本在“歷史”和“道義”問題上作出正確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