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編輯 門牙
大榜有多愛吃?在大榜后臺搜索“吃”這個字,能有3580篇稿子。還是不完全統計。
@土豆兒 除了愛吃土豆兒,黑芝麻、燕麥、紅糖,都是能觸發她好吃神經的關鍵詞。
@吹風 偏愛燒烤,幾年來在各個大小燒烤攤店的執著蹲守,名副其實地把成都的燒烤,寫成了自己的口子。
@彭主任 不挑,追日落數老鷹找雕塑看飛機的途中,永遠會找一家別致的小店坐下,吃一口。
@門牙 喜歡老成都的味道,三合泥龍抄手鐘水餃擔擔面……不管好不好吃,還是想去比對、尋找。
@VANCY 很挑,也愛去圍堆堆,體驗年輕人的新奇世界。
2024年,我們又一家接一家地吃了不少店。趕著年終盤點,把這些幸福的“工傷”,一次性精選給你們。2025年,吃,依舊是我們的日常。
特別提示
最好吃的一口
永遠是零碎,是雜ber
#01 成都最頂的三個包子,最便宜的才5毛
每個人對包子的要求真不一樣,同事大毛是吃包子大戶,對包子要求極高,導致現在她很少吃外面的包子,只吃自己媽媽用筍干臘肉炒餡兒做的小包子,兩口一個剛好。
“不敢吃外面的包子”大多是因為擔心餡兒。分享3家用心的好包子,三家都不做外賣,實實在在現包現蒸,有兩家甚至開了20多年。
#02 不敢信啊,成都還有驢肉米線還開了20年
在綿陽米線、羊肉米線、云南米線當道的成都,這家驢肉米線竟然能開20年,著實讓人吃驚,也著實讓人感到對城市的認知還是太淺。
米線非常淡,看了隔壁桌才知道要加小米辣和酸菜,一入口米線的口感不大喜歡,偏硬,不夠柔韌爽口,味道其實還不錯。
#03 2024成都資格頂流燒烤嚴選
燒烤雖不是成都人吃飯的第一選擇,卻是成都人永遠的選擇。因為它永遠吃不膩。
這6家燒烤,來自我們今年到現在為止的幾次體驗,都是經過嚴選的集大成之所愛,各有各的特色吧!
#04 2024成都吃兔清單(部分可郵寄)
成都的兔子不行,但成都好吃的兔子,還是拿得出手。以下這份吃兔清單,從我們自己吃過的入手,盡可能地搜尋、整理了成都地界上各種各樣好吃的兔子。
清蒸的紅燒的酸菜的火鍋的燒烤的……愛吃兔子的朋友,接住了!
在此官宣大榜是面條腦袋
證據如下
#05 哪個會到成都來吃刀削面?。?/strong>
成都街頭大多以傳統素椒雜醬面為主,但也有幾個倔強的老板手拿面團提刀削面。
刀削面入川后,變得比山西刀削更厚更寬,更有韌性和嚼勁。
成都人把擅長的熟油海椒、脆哨或是紅燒牛肉等加入其中,把北方的刀削面創造出獨屬于成都的風味。
#06 紅牌樓的面有點兇
原本的紅牌樓早已不在了,現在上到高升橋、下到太平園,左起雙楠右到肖家河,這里成了一個碳水的江湖。從美食網上搜索“紅牌樓的面”大約有200家左右。
著名的拜居奇味、肖家河家常面、錢坤面個個都是開了十幾二十年,最近身邊的碳水狂熱愛好者說又開了幾家新面館。敢在紅牌樓應該有兩把刷子,于是去試了試。
#07 重慶糊辣殼潛入成都
成都的重慶面館不少,碗雜面、牛肉面、牛筋面,這兩年一個新的物種“糊辣殼面”開始悄悄俘獲成都人的胃。
為啥糊辣殼面能在一小撥成都人中風靡,我們去吃了成都3家糊辣殼面:周記糊辣殼面、花街子小面和最近風頭很勁的李海魚五味風重慶面館。
#08 開了26年的華陽老面館,只賣韭菜葉子面
老板兒就是華陽當地的居民,她清楚地記得,這家面館是1999年11月開的。
我抬腳往外走,老板兒追問我是不是來拍小視頻的,我說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她卻不好意思:哎呀我們這兒沒啥子特色就是家常味。餓了就好吃。
#09 成都面館江湖起了一些小風小浪2.0
大抵正是因為很大一部分人對成都的面不看好,所以這些人麻起膽子擼起袖子,在成都的地界上開面館,做起了自認拿手的、并且好吃的面。
批評再多,也擋不住春風吹又生。成都的面館,又上新了。
#10 成都最頂的三碗牛肉面
兩大坨牛肉可以真正稱為“蓋面”,把碗都蓋了2/3。筷子在牛肉的對比下都顯得過于纖細,一口下扎實的肉感帶給人極大的滿足。
這碗面如同牛油拌面,有種吃火鍋的感覺。面相當粗,粗到像在吃烏冬面,怪不得要下如此重的料,要不掛不上味啊。這碗面太適合下雨天吃了,饑腸轆轆的時候,沖進去把一碗面掃蕩入肚。
#11 成都最頂的三碗排骨面
排骨面確實不洋氣,點播率較低,聽起來就是鄉鎮的款式,而且容錯率低,不入味,排骨跟面條容易井水不犯河水。
但一口原汁原味的紅燒排骨面,真的讓人惦記,麻將大的排骨,被熬得松散醇厚,啃起來就是頂腔的鮮美香辣,一口肉一口面。
所以,成都哪里還有排骨面,原始或者創新,都來試一試。
#12 成都最頂的三碗素椒雜醬面
筷子飛速的轉動,臊子的肉香已經跟隨小蔥香噴涌而出。碗底的熟油海椒一點點爬上每一根面條,使其微微紅潤。入口,第一感覺竟是醬油香。
不見蒜粒,略帶蒜香,臊子瘦多肥少,不油不膩。混到嚼勁清晰的面條一起吃,口口生香。間或咬破一個青豇豆兒顆顆,隨即為順滑的面條調和一絲鈍感,相得益彰。
老館子的老板兒再歪
也不及成都的哥老倌些歪
死嘴快吃
#13 成都僅此一根豬尾巴
豬尾巴不常吃,過去吃過煙熏豬尾巴總覺得尾調有一種淡淡的騷氣,這個鹵湯里撈出的豬尾巴一入口,精妙冠世。
糯糯的豬皮帶著糊嘴的黏感,順著每一個骨節啃下去,是成百上千次甩動后留下的結實帶著筋的肉感。
#14 冷啖杯,四川哥老倌自己的Bistro
這是成都老超哥@驍哥 印象中,成都地界上尚存的、為數不多的資格冷啖杯。店面不大,環境一般,菜色不多,老板兒不得好脾氣。
真的,才是好久沒吃冷啖杯了。
#15 五里墩,茶店子美食的王炸
剛跨進營康北苑的大門,數家扎根自家房產、在老小區里售賣的粽子,陣仗大到,不知情的人以為誰家請了廚子在做壩壩宴。
越臨近端午,排隊越兇。慕名而來、懶得等的人總是提前來采購。小區里,有兩家粽子都很能打,而且,他們已經做出了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
#16 懸崖餐廳,成都哥老倌的秘密基地
這一次來惠王陵,找一家被譽為「天地會總舵」的蒼蠅館子。
懸崖餐廳雖然是玩笑話,但果然是魔幻且神奇,佩服那些能找到這里的人,更羨慕那些,日常能把這里當成食堂的土著。已經能想象到下午收攤,一群人打著長牌喝著飄雪的畫面了。
#17 太古里旁天涯石,三大老字號坐鎮
每次下班點去拜子肺片,都排滿了人。剛走到門口就能聞到撲鼻的熟油海椒香。
窗口有提示“20分鐘后吃就不要拌,會咸”,跟著老饕們排隊會知道很多隱藏吃法,比如可以買20塊的肺片加10塊的筍子、肺片可以干拌、也可以提各種要求多海椒少花椒,多花生少芹菜等等。
#18 意外闖入福建人在成都的秘密組織
平平無奇又寂寂無名,差一點就查無此店。像這樣的沙縣小吃,全成都能有幾十上百家。可加到老板微信之后,我如獲至寶。
白天,它就是一家普通的沙縣小吃,到了晚上,從大堂通往包間的通道點亮,每天僅此一桌,私房定制,資格福建人弄的資格福建菜。
#19 成都開了20年自貢菜頂流,和店里的100口電飯鍋
香菜牛肉絲,子姜豆芽打底,牛肉絲汪實,最后撒滿香菜段。鮮椒從一大片綠色從脫穎而出,預告著一些和成都菜不同的味型。
第一個菜就該上米飯的——店里每個承重柱下都有一個小桌,平均會放兩口電飯鍋,不歇氣地運行,隨時打開,都是顆粒分明,看起來就會激發唾液蛋白酶的香。
#20 西門哥老倌最愛的蒼蠅館子,每天要剮100斤鱔魚
我們愛吃火爆款。有點接近干鍋的配料,洋蔥蒜片芹菜姜絲大蔥,在鱔魚下鍋前都被猛火炙得干焦,最后新鮮的鱔段下鍋,端到桌上時,還保有著干脆,且水分充足,又極其入味。
也有人愛清燒鱔魚,脫離紅油的管制,配菜也多以黃瓜為主,不火爆不辛辣,吃一份原味和肉的厚實。在清油里擺蕩幾回,若是膩了,黃瓜恰好解膩。
#21藏在老成都干雜店里的資格冒菜
王姐冒的冒菜,沒有厚得起旋旋的油,清爽適口。湯底有夯實的鹽味鎮守,再在辣味上層層疊疊做加法。至此,香味重新排列組合,一碗普普通通的冒菜,風味得以升華。
#22 太古里隔壁街,3人4菜人均10元
廚藝好的人來吃這餐一定是不滿意的,因為它可能不如你自己炒得美味。
挑食的人同理,因為這里也沒有遷就你口味的媽媽——只是家常,只是尋常,甚至會遇上調味不均,局部偏咸,下手偏重的窘境,但轉念一想,打工人打工飯,只要10多塊錢吃上新鮮小炒,閉嘴吧。
#23 勇闖成都頂級農家樂
有天和一位溫江土著朋友@小宇 吃飯,當過村官的她最知道鄉野里藏的好味道,于是挖到了這家寶藏農家樂。就是相當遠,還不是城鄉結合部,是真資格的農田邊上。
最下飯的不是豆花兒,是這個脆爽甜辣的涼拌蘿卜絲,切得細細密密的胭脂蘿卜早就被腌漬出水,每一口都讓碗里刨出一個大洞。
#24 全成都最好吃的魚,藏在茶樓里
肥美,新鮮,是我和@淑華 對這條魚最客觀中肯的評價。@淑華 說,和以往吃的魚不同,感覺這條魚都是自覺自愿滑到喉嚨里面去的。
從魚肚子吃到魚身,魚頭,腮邊蒜瓣肉,最后嘬一口顱內的湯汁魚油,這鮮掉眉毛的一餐,一浪高過一浪。最關鍵的是,不管辣與不辣,都五體投地,正中心趴。
#25 北門扛把子,始于1985年的老成都冒烤鴨
這鴨子實在加分。湯不油,肉不肥,鴨皮經過烤制之后又被熱湯涮燙,熱嚕嚕,泡酥酥,壯如琥珀。
黃澄澄的湯汁有如神來之筆,用恰到好處的方式,激發出鴨肉醇香豐腴的本性。
牙齒由表及里地切割,鴨皮吸附到的湯汁精華率先爆破,還沒等你滋溜吮吸,它便自覺自愿地流向瘦肉層的紋理之間,滋養、浸潤,直到你咀嚼動程的抵達,香味一并釋放,軟爛化渣。
#26 糍粑店街,成都老超哥的秘密據點
肝腰合炒不負盛名。端上桌就看到油亮油亮的,肝腰之外,木耳和豌豆尖,該有的都有。哪種肝腰最合適?剛剛斷生收血的肝腰,最合適。
老李鏟下出品的這份肝腰,著實需要點兒爐火純青的火頭功夫。肝片嫩而不散,腰花韌而不綿,這一盤,鍋氣滿滿。
#27 不負盛名的老派川菜小館
雞豆花是把雞肉剁茸做成豆花兒狀態,然后加熟火腿和雞湯提鮮,十分考手藝,芙蓉凰的?雪花雞淖算是川菜館子里最具代表的雞豆花兒,我們每次去必點。
這桌菜味重,所以一定要先吃一盅雞豆花兒,才能感受它的鮮,門口的砂鍋里煨著雞湯,雞豆花兒也是一塊塊煨在另一個鍋里,現吃現舀,12元一盅相當接地氣。
#28太古里旁200米,隱秘的打工人食堂
致遠酒店早期的招牌是牛肉面,那個時候下班,心心念念要去嗦。
如今就是私房菜,很適合兩三個挑剔的打工人,好吃而且不貴。
重點是冬暖夏涼,空調開得很足,沒有鬧哄哄的環境,座位寬敞,干凈衛生,像哥老倌一樣,喝喝茶,瞇一會兒瞌睡。
#29 華陽,女媧親手捏出來的美食天堂
羅記的味道來得微妙。它介于我們小時候吃的那種煤油爐子串串和第一代冷鍋串串之間,鹵油不辣不燥,馥郁醇厚,蘸碟在此基礎上平添幾分香辣,剛剛好。
牛肉上的海椒顆顆在鹵油碟中被喚醒,土豆下鍋十秒,一把抓起蘸了干碟,薄如蟬翼,脆中帶糯,頗有當年老沈串串的風范。
如果想和我們一起玩兒
可以期待大榜一月初的
嗝嗝局5.0
今日編輯 |門牙少女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