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免疫治療用多久,川南經驗可分享
2024 年 12 月 29 日,西部放射治療協會常務理事,胸部腫瘤副主委,腫瘤免疫治療分會副主委、西南醫科大學腫瘤科的林盛教授、胸外科代天陽教授與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的繆繼東教授于自貢舉辦了《胸部腫瘤規范化診療與新進展學習班》。川南地區二十多位胸外、腫瘤及呼吸領域的專家匯聚一堂,共同學習新進展,交流各自的工作經驗。
在會上分享的案例中,有免疫治療檢查點抑制劑使用達四年以上的病案。討論過程中,大家各抒己見,共同點是在肺癌免疫治療生效后,不約而同地延長使用間歇時間,從原本的 21 天間隔延長至 30 天,甚至兩月、三月乃至半年左右,而非常規采用的 21 天一次。
川南地區的免疫治療使用經驗源自林盛教授多年來的研究成果,有多次學術會議討論推廣。 當時研究方案設計在治療有效病人中延長用藥間歇時間,主要原因或許在于節省費用。 當時免疫治療檢查點抑制劑剛問世,只有進口幾個藥物,價格極其昂貴,21 天一次的使用頻率令病人難以承受,林盛教授的研究選擇延長間歇時間,實屬無奈之舉。
然而,隨意延長間歇時間是否具有依據?又如何保障病人的療效呢?林盛的導師吳敬波教授的后裝插植被譽為“窮人的質子刀”,對正常肺組織的放射線影響極小,副作用輕微,類似于質子放療的“布拉格”峰,我把“布拉格峰”形象地解釋為武林高手的“隔山打牛”。質子放射能量線能夠幾乎不造成損害的穿過正常肺組織,這能量可精準落在正常組織后面的腫瘤上,猶如一顆手榴彈飛過我們的頭頂,在敵人身旁產生極具殺傷力的爆炸,實現“定點清除”。但質子治療雖好,價格卻過于昂貴。吳敬波教授采用插值植入一根根施源管,經過精確計算,用幾根施源管組合形成一個根治性放射劑量,就如同幾顆手榴彈“飄過”,在腫瘤細胞這個敵人人群中左炸炸右炸炸,全面消滅每一個癌細胞,從而達到“根治”的效果。
林盛教授在肺癌免疫治療中“加持”了后裝插植放療等措施,腫瘤組織得以全部“定點清除”,這與歐美專家單純使用免疫“維持”的方式截然不同。我們實現了肉眼可見的腫瘤消除,而他們的腫瘤仍在,他們不延長用藥間歇時間也在情理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療效與腫瘤負荷成反比,負荷越小,療效必然越好。這是林盛教授工作的第一步,也為延長免疫治療的間歇期奠定了基礎。
林盛教授認為:即便不是每 21 天使用免疫制劑 PD-1、PD-L1,也可以每隔幾天就使用白細胞介素-2等藥物來提升病人的非特異性免疫水平。很多年前白介素-2 價格也是頗為昂貴,十年前已降至“親民”的“白菜價”,這價格讓病友們特別滿意。
如今,多個國產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問世,價格也很“親民”了,不報銷的情況下也就兩千多元。絕非當年幾款進口藥讓人“望價生畏”的時代了。兩千多元的藥物,居民醫保報銷后僅需幾百元,職工醫保的報銷政策則更為優惠。真可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國家政策著實給力,所以,醫學是國家的醫學,醫生只起到其中很小的技術作用,價格的管控是國家行為。
價格下降后,我們并未因此縮短間歇期,反而似乎延長了用藥間歇時間,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毒副反應也相對減少了,病人安全性更好了。這確切的數據應當進行藥物種類無差別的調查。不管何種藥物,在采用放療,尤其是插植放療,以及使用白介素-2 等藥物的情況下,能否實現長期穩定,減少諸多毒副反應,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值得深入探究。
林盛教授發起的研究,川南眾多醫院均有入組,這一方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治療方案。或許川南的經驗不僅對川南地區有所助益,對川南以外的地方也能提供幫助,期待能早日進行統計分析。
開會時大家交流各自的經驗,并協同開展工作,這正是會議成果的轉化。
西南醫科大學文千補充:我們免疫治療的維持在晚期肺癌中的經驗是有療效“響應”患者,每四周一次至兩年,持續緩解患者第三四年每兩月一次,第五年每三月一次,五年后停做觀察。個體化聯合安羅替尼。
賈鈺銘補充:林盛把后裝插植放療命名為“BrachyKnife”,我理解為“近距離放射治療刀”,有目前命名的所有放射治療刀的火力集中放射劑量大的特點,但是唯獨沒有腫瘤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這是與眾不同的、巨大的、革命性優點,值得推廣。
低毒高效誰不喜歡?
作者:賈鈺銘 文千 袁祖銘 董莉
審稿:林盛 黃程程
審核:董昱 四川省西部放射治療協會 研究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