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是抗日名將,率部參加了各大重要戰役,多次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但同時,作為蔣介石的心腹大將,他又十分愚忠,率軍對中共蘇區和紅軍進行“圍剿”,還奉命槍決了中共早期領導人瞿秋白。
在被解放軍俘虜后的十年改造生涯里,他又深刻反省,逐漸轉變思想,為祖國統一大業奔走。為此,臺灣曾撰文辱罵他“黃埔敗類”、“中共鷹犬”。宋希濂得知后憤怒不已,他當即決定將自己發售出版的書籍名字改為《鷹犬將軍·宋希濂的自述》,以此回擊臺灣國民黨的誣蔑,同時表達自己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忠誠。
宋希濂年輕時也是一名愛國青年,成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后,宋希濂加入了國民黨。進入黃埔軍校后,國共兩黨在開展合作的大背景之下,也不斷發生爭奪人才的激烈斗爭。作為校長的蔣介石更是通過約談來籠絡學生。
對此,宋希濂十分單純地想要保持中立的態度,不愿傾向于某一方。也正因如此,他與雙方的關系都有所疏遠。這也使得他在后來國共兩黨分裂后,最終選擇了倒向國民黨。
1927年底,因得到蔣介石的支持,宋希濂赴日留學,進入陸軍步兵學校深造。留日期間,他同數千名留日學生參加并領導了游行示威活動,并被日本警察逮捕關押了十多天。后在中國有關方面的交涉下,他們才得以恢復自由。
1930年,宋希濂留學歸國,回到了蔣介石身邊,逐漸成為老蔣的親信,參加了對中央蘇區的“圍剿”行動,還武力鎮壓了福建事變。蔣介石得知消息后,十分高興,并傳令嘉獎:
“于討伐叛亂戰役中首建奇功,為平定閩變奠定了基礎。”
宋希濂也因此一戰成名,從此備受蔣介石信任和重用。
1935年,宋希濂傷勢痊愈后,奉命回到第三十六師師部駐扎的福建長汀。此時,中共早期領導人瞿秋白正在等候處決。
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瞿秋白十分平靜,他每天多是坐在桌前寫作,有時也與人談話。宋希濂還曾與他有過一次交談,但兩人因為立場問題,談話過程并不愉快。
無論國民黨方面如何逼迫瞿秋白開口交代共產黨內部的情況,均被他拒絕。6月初,因三十六師即將調動,宋希濂向蔣介石致電請示如何處理瞿秋白。
6月17日,宋希濂收到了蔣介石發來的“就地處決”的電報。第二天一早,宋希濂便執行了槍決瞿秋白的命令。事后,宋希濂安排手下將瞿秋白安葬在了中山公園旁。殺害瞿秋白這件事也成為了宋希濂“一生最大的憾事”,令他痛悔不已。
雖然宋希濂在蔣介石手下聽令做了不少錯事,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也立下了累累戰功,為中華民族的獨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9年8月,宋希濂沒有接受程潛、陳明仁邀請他共同起義的建議,繼續與人民解放軍頑抗。同年12月19日,宋希濂被俘。
成為俘虜后,宋希濂已經萬念俱灰,對未來不抱任何希望。因此,他對看押自己的解放軍態度惡劣,也不配合工作。不久后,宋希濂被押送到重慶白公館監獄。這段時間,他一直以為解放軍要殺自己。
然而,1950年春,陳賡專門從云南來到了重慶看望宋希濂,并勸他好好接受改造。陳賡和宋希濂是老鄉,又是黃埔軍校的同學,還曾在戰場并肩作戰過,感情十分深厚。
陳賡見到宋希濂后,沒有一點以勝利者自居的傲慢,反而誠懇地勸慰他,這令他十分感動。從這時起,他也真正放下了心中的不安和疑慮,認真考慮起了自己的未來。
1954年,宋希濂被移送至北京功德林。這個時候,他的思想已經發生了極大轉變,不僅主動配合管理所的工作,而且還主動參加各種活動項目。他和王耀武都是接受改造的積極分子。
1959年,毛主席宣布對確實改惡從善的罪犯實行特赦,12月4日,宋希濂收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特赦通知書,看著手中的特赦通知,宋希濂心中翻滾著難以言說的情緒。
十天后,宋希濂等被特赦的其他人員受到了周總理的親切接見。一路上他都忐忑不安。多年前,他還曾是周總理的學生,如今再次相見,自己卻犯下了罪行。
周總理見到他們后,高興地同他們一一握手,打過招呼后,周總理招呼著眾人落座。看著在場的大家一個個都耷拉著腦袋,周總理笑著感慨道:
“在座的大多都是黃埔的學生,我曾經還是教官,做過你們的老師。學生走錯了路,我這個老師多少也是有責任的吶。”
話音剛落,宋希濂等人終于放松了下來。周總理又接著對他們回到人民陣營表達了祝賀和歡迎。
一陣掌聲過后,周總理關心起了他們的家庭情況,在得知有家人在海外后,周總理明確表示:
“海外的可以先聯系,國內的可盡快見面。日后有什么要求和困難,可以找中央統戰部的副部長徐冰,他負責安排你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周總理的體貼和關心令大家都很感動。1961年,宋希濂擔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專員。根據周總理的指示,他主要的工作就是寫稿和審稿,寫的內容多是自己的親身經歷。
這一時期,宋希濂寫的文字資料多達數十萬,這些成為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1980年,宋希濂赴美國探親,并定居在美國。在美國期間,宋希濂利用自己在國民黨內的影響力,為祖國統一大業四處奔走呼號,明確表態“支持祖國統一”。
1982年,宋希濂在接受采訪時,被問到“毛主席和蔣介石誰更偉大”的這個問題時,他給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毛主席比蔣介石高明太多了。蔣介石失敗是他自己作死。”
不等記者追問原因,他便自顧自地接著說道:“抗戰時期,我曾打了那么多勝仗,但回國后卻一再被貶,蔣介石的親信都在搶功勞,而我卻在背黑鍋。即使我成為了解放軍的俘虜,他們也對我十分優待。”
而與蔣介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毛主席用人從不看出身,更沒有什么嫡系之分。一旦用你,就百分百地給予信任和支持。也正因如此,共產黨內上下都很團結。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民心,解放軍有著嚴格的紀律,與人民群眾之間形成了“魚水情”。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正是這個道理。
參考資料:湘潮2016年5期、鐘山風雨2009年1期、檔案天地2013年5期、中國文史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