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八年五月,康熙終于將心腹大患鰲拜活捉并將其幽禁,自此康熙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大清的實權,真正的親政。鰲拜剛被抓不久,康熙的族叔巴什便向康熙訴苦:自己的父親巴哈納從17歲開始為朝廷效力,兢兢業業40多年的時間,卻因為同輔政大臣鰲拜、遏必隆二人不合,在去世后沒有贈與謚號,也沒有立碑。
康熙隨即便下旨,給與巴哈納祭葬,并且追贈其為少師兼太子太師,贈與其謚號“敏壯”。
若是按照輩分的話,巴哈納應當是康熙皇帝的族堂伯祖,也是一位歷經天聰、崇德、順治、康熙四朝的開國功臣。但實際上在一開始,巴哈納的祖父、叔祖與伯祖們與康熙的曾祖父并不和,甚至是兵刀相向,但巴哈納怎么就成了歷經四朝的開國功臣了呢?
這篇文章,我們便一起來看一下巴哈納在滿清初期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存在?
01
巴哈納與康熙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祖先——興祖直皇帝愛新覺羅.福滿,巴哈納是直皇帝福滿的四世孫,而康熙是直皇帝福滿的六世孫。若是按照輩分的話,福滿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曾祖父。
福滿曾任建州左衛都督,太宗皇帝登基稱帝的時候,將高祖父追封為慶王,順治帝在順治五年的時候將天祖父追封為興祖直皇帝。福滿所生的六個兒子被稱為“寧古塔六貝勒”,也稱“清前六祖”。
其中福滿第三子索長阿,便是巴哈納的曾祖父,福滿第四子覺昌安,便是努爾哈赤的祖父。
在福滿六子中,最為足智多謀、處事果斷的便是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所以雖然覺昌安是第四子,但是福滿對覺昌安最為滿意,不僅讓其掌家,而且家中有重要的事情也是找覺昌安商議對策,所以家中很多重要的決策都是覺昌安的主意。
比如棟鄂部多次劫掠愛新覺羅家族的財物,勢單力薄的福滿覺得有些力不從心,覺昌安便提出讓三哥索長阿,同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哈達部聯姻,此時的海西女真中哈達部的勢力最為強盛,而此時哈達部在位的酋長是王臺。就這樣,索長阿的次子務泰便娶了王臺的女兒哈達納喇氏為妻。
女真分為建州女真、野人女真與海西女真;
努爾哈赤便屬于建州女真
而海西女真又稱之為“扈倫四部”,由哈達部、輝發部、烏拉部與葉赫部組成
在此之后,索長阿便同四弟覺昌安頻繁地來往于哈達部,同王臺的關系越來越密切。
在王臺的幫助下,索長阿與覺昌安兄弟六人劫掠棟鄂部滿載而歸,一時間在女真部聲名大振。
而后來為了緩和與棟鄂部之間的矛盾,覺昌安又想到了聯姻,在覺昌安的撮合下,索長阿的孫子威準娶了與棟鄂部相鄰的沙濟富察部酋長莽塞杜諸古的小女兒富察.袞代(后被努爾哈赤所娶,為努爾哈赤第二位大妃)為妻。
同沙濟富察部聯姻后,福滿家族便無需再擔心棟鄂部的侵擾。
可以說,索長阿同四弟覺昌安之間,要比同其他的兄弟來往更為頻繁;而且索長阿在年輕的時候,跟四弟覺昌安長期出入遼東的馬市,積累了不少財富。
而建州右衛王杲的崛起,讓覺昌安有些始料未及,如此一來覺昌安家族在建州女真的統治地位便衰落下來。覺昌安原本打算通過聯姻的方式讓王杲為自己所用,所以便將孫女(長子禮敦的女兒)嫁給了王杲之子阿臺,但是覺昌安失算了,王杲頗有野心又怎么會甘心屈居覺昌安之下呢?
不過自稱都督的王杲,很快便被明遼東總兵李成梁將王杲除掉了,想要為為父報仇的阿臺也成為李成梁的眼中釘,欲除之而后快。
而覺昌安與兒子塔克世(努爾哈赤的父親)為了救出自己的孫女(阿臺的妻子),而被明軍誤殺。就這樣,努爾哈赤一下子失去了祖父與父親。
隨后努爾哈赤便以十三副甲胄起兵打算為父祖報仇,但努爾哈赤的起兵引起了族中大部分人的反對,族人都擔心努爾哈赤的起兵會引起明廷的不滿,明廷不僅要除掉努爾哈赤,還會殃及池魚。
在“寧古塔六貝勒”中,除了五祖包朗阿率先歸附努爾哈赤外,另外四祖:長祖、次祖、三祖與六祖全都反對努爾哈赤,而且這四祖的子孫一起起誓除掉努爾哈赤。
而索長阿第四子龍敦,是最為反對努爾哈赤起兵的,換句話,族人中反對努爾哈赤起兵的這一派是以龍敦為首。而龍敦,便是巴哈納的祖父。
龍敦等人不僅想要除掉努爾哈赤,還想盡各種辦法除掉幫助努爾哈赤一起起兵的伙伴。
如努爾哈赤的妹夫、開國功臣額亦都的表弟、嘉木湖城主伊爾根覺羅.嘎哈善,便是在龍敦的唆使下,才被努爾哈赤的庶母弟薩木占謀害的。
而龍敦的三哥綽齊阿珠古,則是聯合哈達部一起出兵,在龍敦長兄履泰的帶領下劫掠了屬于努爾哈赤的瑚棘寨。盛怒之下的努爾哈赤,便率兵征伐龍敦長兄履泰所在的兆佳城,將履泰俘獲。
雖然履泰兄弟幾人,將努爾哈赤視為仇敵,但是努爾哈赤頗有胸襟并沒有處死履泰。
正因為如此,從此時開始索長阿子孫全部歸附努爾哈赤,跟隨努爾哈赤一起建功立業。
而這其中,便包括巴哈納的祖父龍敦,與父親卦爾察。
02
了解清史的應該知道,努爾哈赤的發妻哈哈納扎青出身佟佳氏族,而哈哈納扎青的母族是遼東的巨富,努爾哈赤起兵后哈哈納扎青的娘家給與了極大的支持。
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巴哈納的父親卦爾察娶一位出身佟佳氏族的女子并不足為奇,巴哈納的生母是佟季新的女兒佟佳氏。
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巴哈納出生,此時太祖皇帝努爾哈赤還沒有正式稱大汗,建立后金。
若是按照輩分的話,巴哈納要稱呼努爾哈赤為族叔。
1623年(天命八年),努爾哈赤已經建立后金8年的時間,而巴哈納也已經長大成人,可以上戰場殺敵立功,而巴哈納則是跟隨貝勒皇太極身邊一起出征。
從1623年到1634年,巴哈納雖然多次上戰場殺敵立功,但還是比較默默無聞的,并沒有在史料中留下什么痕跡。可見這個時間段,是巴哈納在戰場上歷練的過程。
但作為堂兄,皇太極也沒有委屈了堂弟巴哈納,在1634年(天聰八年)授予巴哈馬騎都尉的世職。并且在天聰九年時,為巴哈納分設佐領。
崇德三年時,巴哈納被授予正五品刑部理事官一職;
崇德四年(1639年)時,巴哈納被擢升為正三品刑部參政,并且兼鑲藍旗滿洲副都統。
入仕16年的時間,巴哈納終于可以稱得上是在朝中有了一席之地。也可見最起碼這一年的時間,皇太極對堂弟巴哈納的能力還是認可的,但是崇德七年時因巴哈納對一件案子審理不公,而被皇太極革去了世職。
崇德八年,皇太極病逝,新帝順治帝即位。
睿親王多爾袞在順治元年的時候,不僅收服了明平西伯吳三桂,將其直接封為平西王,幫助吳三桂大敗李自成的農民軍守住了山海關;而且在吳三桂的幫助下,清軍得以入關,并且將李自成的農民軍趕出了京城,多爾袞率部占領北京城,并奏請順治帝遷都。
在滿清入關的過程中,巴哈納終于再次有了上戰場殺敵立功的機會:
巴哈納被擢升為正藍旗蒙古都統(后改為滿洲都統),同都統石廷柱一起攻克了霸州、德州等四地;這年七月開始巴哈納同石廷柱一起先后在山西招降了明總督李化熙、在平陽招降三位副將、在黑龍關招降明守備三人,前前后后總共六千多人。巴哈納憑戰功,而得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
順治三年,巴哈納跟隨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一起前往四川平定張獻忠,在四川巴哈納先后平定遵義、茂州等地,招降數千人。
順治五年時,巴哈納的世職降為騎都尉,但是沒多久便被擢升為戶部尚書,成為朝廷重臣。
03
了解清史的應該知道,順治帝年僅6歲登基,尚且年幼自然不能直接親政;所以便由睿親王多爾袞與莊親王濟爾哈朗一起輔佐順治帝,直到順治帝長大成人能夠親政。
但是多爾袞是一個極有野心的人,雖然在太宗皇帝病逝后爭奪皇位失敗,“不得不”扶持年幼的順治帝登基;但是這不過是多爾袞“以退為進”的策略而已,多爾袞至死都沒有放棄爭奪皇位。
單從多爾袞的稱呼上便可以看出:
順治四年時,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已經被多爾袞擠出輔政叔王之列,而多爾袞的同母弟、戰功赫赫的豫親王多鐸則是被尊為輔政叔德豫親王,在大清的地位僅次于多爾袞。
而順治五年時,多爾袞已經成為皇父攝政王,距離皇位僅一步之遙。而且這一年,皇太極最年長的兒子、順治帝的長兄豪格,被多爾袞陷害入獄,被幽禁而死。
雖然此時的大清,在位的皇帝是福臨,但是真正掌握實權的是多爾袞。
而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巴哈納為了仕途依附了多爾袞。
但多爾袞并沒有“囂張”太長時間,順治七年十二月多爾袞便去世了,而順治帝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便除掉了多爾袞的殘余勢力,真正地將大清的實權掌握在了自己手里,雖然這一年順治帝僅14歲
而巴哈納,因為曾依附多爾袞而被彈劾,部議巴哈納應當被處死、并籍沒其家產;
但順治帝對巴哈納還是很寬容的,并沒有直接處死巴哈納,只是罷免其官職以及世職,籍沒了其家產的三分之二。作為曾經依附多爾袞的巴哈納,能夠得此結局已經很不錯了。
而巴哈納并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不僅很快便再次復起,而且還入閣拜相。
順治九年十月,順治帝授予巴哈納刑部尚書一職,在太宗皇帝在位時巴哈納便在刑部任職多年,對于巴哈納而言任刑部尚書一職也算是輕車熟路。
重新復起的巴哈納,十分珍惜這次機會,唯有兢兢業業才能對得起順治帝對自己的厚愛。
而順治帝也確實“不計前嫌”,不僅讓巴哈納建功立業,而且為其加官進爵:
順治十一年,巴哈納被晉為太子太保;
順治十二年,巴哈納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這年五月,巴哈納晉為少傅兼太子太傅,并且被授予弘文院大學士。
內三院(弘文院、秘書院與國史院)是清朝內閣的前身,能夠被授予弘文院大學士便是真正地入閣拜相、位極人臣。可見巴哈納確實有才能,而順治帝對其也是十分倚重。
順治十五年,順治帝曾將內三院改為內閣,巴哈納被改授為保和殿大學士;
但是順治十八年時,順治帝恢復了內三院,巴哈納被授予秘書院大學士。
但不管是保和殿大學士還是秘書院大學士,還是弘文院大學士,巴哈納都是名副其實的“入閣拜相”,在朝中的地位極高。
順治十八年正月,順治帝病逝,年僅8歲的康熙帝病逝。
康熙尚且年幼,自然跟自己的父皇一樣也不能親政,需要臣子輔佐。
但此次輔佐康熙的并非輔政叔王,而是四位異姓輔政大臣,孝莊與順治帝此舉就是為了防止下一個“多爾袞”的出現。所以康熙在親政之前,為四輔政大臣時期,也可以稱之為鰲拜輔政時期。
孝莊與順治帝之所以會挑選赫舍里索尼、瓜爾佳鰲拜、鈕祜祿遏必隆、葉赫那拉蘇克薩哈四位為輔政大臣,其實考慮的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索尼、鰲拜與遏必隆是兩黃旗大臣,不僅堅決擁護順治帝登基,而且在多爾袞柄權期間,不管多爾袞如何為難都沒有依附多爾袞;
而蘇克薩哈雖然以前是多爾袞的人,但是多爾袞去世后蘇克薩哈率先揭發多爾袞以及一些兩白旗大臣的罪行,讓順治帝能夠順利除掉多爾袞的殘余勢力,也正因為如此蘇克薩哈得到了順治帝的器重與信任。
也就是說,四輔政大臣中最起碼三位視多爾袞為仇敵,對那些曾經依附多爾袞的臣子自然也是不滿;蘇克薩哈雖然也是輔政大臣,但因為曾是多爾袞的人,而不被另外三位輔政大臣看得起,最終也沒有善終。
蘇克薩哈都尚且如此,更何況巴哈納呢?
巴哈納雖然已經在順治朝中后期,成為順治帝倚重的重臣,但其曾依附多爾袞的經歷是抹不去的;自然便不會受到鰲拜等人的待見。
巴哈納雖然安穩渡過了康熙朝初期,并且在康熙五年病逝;但是因為與鰲拜、遏必隆兩位輔政大臣不和,去世后不僅沒有謚號,也沒有立碑。
直到康熙帝除掉鰲拜后,巴哈納的兒子巴什才就父親的身后事請求康熙帝。如此便有了開頭的一幕,康熙跟順治帝一樣,對巴哈納還是極為厚愛的,不僅給與其祭葬,還贈與其謚號“敏壯”,如此便是肯定了巴哈納的一生。
結語
其實巴哈納還是很幸運的,雖然他的祖父龍敦曾堅決反對太祖皇帝努爾哈赤起兵,甚至他的伯祖聯合哈達部一起故意為難太祖皇帝;但太祖并沒有將龍敦等人視為仇敵,反而不計前嫌,給索長阿的子孫后代建功立業的機會。
正是因為太祖與太宗皇帝的大度,巴哈納才有機會入仕、并且跟隨清軍一起入關;
而巴哈納的第二大幸運便是,雖然曾依附多爾袞,被順治帝革職;但是順治帝不計前嫌,不僅讓巴哈納重新復起,甚至還入閣拜相、位極人臣。
巴哈納的第三大幸運是,雖然巴哈納因為得罪了鰲拜與遏必隆去世后沒有謚號、沒有立碑,但是在康熙除掉鰲拜后,給了巴哈納身后尊榮。
可以說,巴哈納一生中的三大幸運,確實跟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位皇帝的大度有分不開的關系;正是這四位皇帝,成就了巴哈納位極人臣、善始善終的一生。
而巴哈納的繼妻耿氏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
耿氏的父親耿仲明原本是明總兵官,天聰七年(1633年)時歸順了后金,皇太極將其封為懷順王;順治六年時順治帝將改封為靖南王,靖南王同平西王、平南王并稱“三藩”。而耿仲明便是大清第一位靖南王,為了讓這些歸降后金的明朝降將對后金(大清)更加忠心耿耿,聯姻便是最好的辦法。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巴哈納娶了耿仲明的女兒為繼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