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臘月初四陰,就怕臘月初四晴”,今日臘月初四,晴天啥說法?
進入臘月以后,人們也都忙碌了起來,當然臘月的節日也是非常多的,比如說:臘月初一“咬災節”,臘月初八“臘八節”等等。
當然今天是農歷的臘月初四,也是一個不一般的日子,按照傳統的說法這一天是:十二建除中的“平日”,也是“尾牙節”,所以在農村里還是有一些說法和講究的。
除此之外,村里老人認為臘月初四這一天是晴天還是下雨,和莊稼的收成是有關的,所以也就有了“不怕臘月初四陰,就怕臘月初四晴”的說法。那么這句話是啥日子?晴天有啥說法呢?我來回答一下:
臘月初四都是啥日子:
臘月初四是“平日”。
按照干支紀年的說法,臘月初四這一天是“平日”。
而“平日”在十二建除當中,屬于黑道日之一,那么為什么會這樣說呢?
按照老祖宗的說法,十二建除共有十二個日子,分別是:
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
而這十二位神明每日輪值,周而復始,負責保護凡間人民的平安。
當然建除十二神是由月令與日支相較推算而來的,比如說子月子日,子月丑日,丑月丑日,丑月寅日……等等。
從子月來說第七日是平日,也就是子月申日為平日,今天是丙子月壬申日,所以這一天也就是“平日”。
當然十二建除中的日子也是有口訣的:
建滿平收黑,除危定執黃;成開皆可用,閉破不可當。
意思是說,建日,滿日,平日,收日為小黑道日;除日,危日,定日,執日為小黃道日;成日,開日為大黃道日,閉日,破日為大黑道日。
“不怕臘月初四陰,就怕臘月初四晴”的意思:
為什么會有“不怕臘月初四陰,就怕臘月初四晴”的說法呢?
其實這也是一句“氣象韻律”的俗語。所謂“氣象韻律”是指,在相距一定時間里,兩種天氣現象過程或環流形勢之間的某種聯系。
比如說:“發盡桃花水,必是旱黃梅”,“臘月下雪少,來年雨水多”等等,都屬于氣象韻律的俗語。當然臘月初四也是一樣,如果在臘月初四這一天是晴天的話,那么不利于來年莊稼的豐收,如果這一天下了雪,那么第二年莊稼的收成會比較好。比如說下面的俗語:
第一,“臘月初四云遮日,連綿雨雪到年關”。
云遮日,指的是陰天或者下雪的意思。
所以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如果在臘月初四這一天下了大雪,那么這也預示著未來的日子里會雨雪不斷,并持續到過年。
反之,如果在臘月初四這一天是晴天的話,那么這也預示著未來的冬天里,以干旱天氣晴朗為主,今年的冬天是一個暖冬。
那么暖冬好還是寒冷好呢?
其實暖冬不利于莊稼的正常生長,比如冬小麥,俗話說:“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如果冬天里下了大雪的話,這也預兆第二年莊稼能夠獲得好的收成。
如果冬天干旱溫暖的話,那么這也預示著越冬的莊稼會因此生長,對于抗寒的能力也是減弱,那么到了第二年春天以后,會發生倒春寒的現象。
第二,“臘月初四晴,來年陰濕到清明”。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如果在臘月初四這一天出現了大太陽的話,那么這也預示著到了第二年春天以后,天氣以濕冷天氣為主,并斷斷續續的持續到清明節。
清明節,是春天第五個節氣,此時已經進入暮春,也到了春天最暖和的時候了,當然俗語是這樣說的:“清明前后,種瓜種豆”,因為地溫的溫度已經適宜種子的發芽了。
但是如果在清明節期間如果天氣寒冷,甚至發生倒春寒現象的話,那么這也會導致莊稼的收成,甚至還會出現減產的現象,并影響田地作物生長。
第三,“臘月初四河不封,寡婦改嫁換門庭”。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如果到了臘月初四這一天,河面還沒“結冰”的話,那么這也預示著到了這深冬時節,天氣該冷不冷,到了第二年的時候,寡婦也就改換門庭了,指的是要嫁人了。
其實這句話說的是莊稼的收成。按照四季特點的說法,該冷不冷,不成年景,所以冬天如果氣候異常,天氣暖和的話,這并不是一個的好兆頭。
所以通過以上的俗語來說,臘月初四這一天是適宜下雪不適宜晴天的。因為臘月初四這一天在今年二九的時候了,如果二九還不冷,還不下雪,那么到了三九的時候天氣也是比較暖和的,這也不符合四季現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