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經結束,這對電影人來說是一個先揚后抑的一年,也是憂多于喜的一年,2024年春節檔7天票房成績達到80.16億元,到了五一檔票房成績達到15.22億元,超越2023年同期,但是來到年中,電影市場頹勢初顯,2024年暑期檔成績為116.4億,對比2023年暑期檔成績為206.09億,縮水近一半。下半年整體情況急轉直下,2024年平安票房成績為3477.87萬,僅為2023年平安夜票房成績的五分之一,從全年整體成績來看,全年電影總票房為425.02億元,接近2015年的票房成績(438.07億),達到新低。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2024年,微短劇以接近500億元的產值正式超越電影市場,用戶規模突破了5.76億,中國網絡視聽協會發布的《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提到,看微短劇的人超越點外賣的人和網絡文學用戶,微短劇成為一個越來越無法忽視的市場。
這些狀況自然也引來了行業人士的關注,在12月26日舉辦的2024毒眸文娛大會上,各位經濟學家、影視行業從業者、電影學者們來到現場,共同探討電影今后的發展方向。
以及共同思考電影本體作為內容的價值與創新點在何處?在票房之外,電影還能靠什么來實現多元化經營?檔期之外,電影院還能用來做什么等重要問題。
隨著微短劇市場的倍速增長,長短視頻爭奪用戶時長進入到了白熱化的階段,這個時候探討長視頻的內容價值顯得尤為關鍵。此外,從影視作品投資到電影IP衍生品開發,打造多元的的電影院消費場景,減少電影院播放的“空窗期”,拓展國際市場等都成為電影市場發展的未來之路。
在當下,任何關于電影的探討都是有意義的,本次文娛大會毒眸將主題定為“原力回歸,回歸的不僅僅是電影初心,更是打造出更多穿越周期、穿透時間的作品的行業決心。飛娛財經將從本次大會的高峰論壇與次論壇中選取重要觀點分享,另外對于新興賽道微短劇的發展,我們也將在文末呈現。
主筆/ Fengye
消費主力與消費習慣在改變,電影下一輪發展靠什么?
電影市場的變化來源于觀眾的變化。先來看兩組關鍵數據:在觀影人次上,2024年相較于2023年觀影人數少了近30%,今年是10億,去年是將近13億。
在觀影頻次上有近6成的觀影用戶一年只進一次電影院,2024年有58%的人一年只進一次電影院,Z時代觀眾首次跌破50%,不再坐擁半壁江山。
值得一提的是,北美的票房成績也出現了下降,相比2023年下降了約3%,不過北美電影市場同時還受到編劇罷工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目前來看,經濟下行、電影消費主力、消費習慣的轉變都成為影響票房成績的關鍵因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依然是全球最主要的電影市場之一。
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產業協同中心副主任王義之認為,電影本身比較小,電影一直受一些相關大行業的影響繼而產生自己的規模變化,中國電影前十年的發展是因為商業地產和住宅地產的需求,“把影院放在所有的商場最高層,觀眾從整個商場里面走過、完成整體的消費歷程。在今天整個電影的產業下一輪十年能依靠的剛需行業有可能是文旅。”
近年來,在經濟收縮的背景之下,電影投融資也會變得越來越困難,這也是行業共識。關于如何建立以版權或電影產品為代表的輕資產評估體系,打造未來長期電影投融資相對健康的環境等問題,保利文娛科技總經理李挺偉表示,電影是非標品,不能用一個公式來簡單衡量,但是在做電影投資時依然有三個規律可以遵循,首先是頭部效應,其次是拉動效應,電影的票房貢獻只是一部分,它還可以拉動整個周邊消費、文旅等,第三個是輻射效應,電影還會輻射到消費等相關領域,同時還會影響國民審美、品味、流行文化發展等,此外,電影是一個國家的名片,它不僅是一個形象的名片,更是一個價值名片,電影的國際影響力也會成為評判的一個標準。
此外,評判一部電影是否值得投資也有三個標準,李挺偉將其概括為“一心三意”,首先,做一部電影的初心是什么,第二電影還是要有意思,要把故事講好,第三電影依然屬于藝術作品的一部分,“一心三意”即為意義、意思、意境。
觀眾一直在變,如何拍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
電影市場一直在變化,觀眾也一直在變化,對于電影人來說,如何應對持續變化的市場,到場的電影從業者們,達成了一個共識,即對于電影本體來說,創新與共情是根本,拍出好的電影,才是吸引觀眾進入影院的最關鍵因素。
凡影咨詢創始合伙人李湛表示,觀眾的口味、偏好、思想觀念一直在變化,電影人要能夠接受變化,擁抱變化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去理解背后的原因,讓作品能夠真正地和觀眾的情感、觀念以及價值觀產生共鳴,才會有真正優秀的作品出現在市場上。
2024年9月份上映的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在排片量僅為1%的情況下,最終憑借其高口碑和觀眾的支持,收獲了4700萬的票房?。
《里斯本丸沉沒》導演方勵認為,做電影的秘笈就是要用心,“永遠走心用情,因為我們自己也生活在這個時代,跟觀眾一樣,我們需要在這個時代捕捉可以分享給觀眾的驚喜、傳奇、觸動等。”
華強方特集團執行總裁尚琳琳則認為好電影應該有兩點確定性,一是故事本體的重要性,故事本身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是最重要的。其次,觀眾需要情緒共鳴,不過在不同的時間點和不同的社會狀況下,觀眾的情緒共鳴點會有變化,所有叫好又叫座的電影都能引起觀眾的情緒共鳴。
華強方特自2014年推出春節檔合家歡電影《熊出沒之奪寶熊兵》后,已連續十年推出系列IP登陸春節檔,十部電影共計取得超77億元的票房成績,并且每部作品在豆瓣的評分均在9分左右,是近年來少有的叫好又叫座的電影IP。
尚琳琳介紹,華強方特對這個系列IP的開發做到了守正創新。所謂守正就是基本世界觀,基本的人物關系是不變的,《熊出沒》本身幽默、接地氣的風格是不變的。此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創新。
為了做到創新,華強方特首先“卷”編劇,讓故事的主題和節奏更加緊湊、流暢,讓電影的主題和世界觀與時俱進;其次,角色也發生了細微的變化;第三,在視效上下功夫,不斷為觀眾提供更沉浸式的、更豐富的視聽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合家歡電影往往也是為電影院拉新最多的電影類型,燈塔數據顯示,《熊出沒》的觀影人群中有45%是“零屏觀眾”,所謂“零屏觀眾”即一年來唯一一次進電影院的觀眾,在所有電影中《熊出沒》是零屏觀眾最多的一部電影,也就是拉新最多的一部電影。
由此可以看出,電影作品既要做到尊重觀眾,尊重當下,體察時代,還要給到觀眾更多的情感、情緒共鳴,這也是一部電影作品能夠取得成功的基礎。
打通產業鏈上下游,電影產業升級與IP衍生開發
2023年1月份,《流浪地球2》上映并取得了40.44億?的好成績,電影里墜落的太空電梯、飛船穿梭時的撞擊、被隕石擊毀的城市等,都向觀眾展示了比《流浪地球》更加宏大的價值觀與場景,據導演郭帆介紹,《流浪地球2》完成了3000多個視效鏡頭,額外還有1000多個面部視效,無論是在內容開發上,還是在技術處理上,《流浪地球2》都是對《流浪地球》的進一步升級,這背后也代表了中國電影產業的升級與轉型。
北京登峰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劉開珞表示,電影產業升級與轉型表現為三個特征,首先,隨著工具越來越多,電影在生產準確性越來越高,現在越來越多的工具在電影開拍前期就已介入。他以《流浪地球2》舉例,開拍前,團隊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做虛擬拍攝,完全是把電影整部拍一遍,在正式拍攝前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虛擬成片”,讓后期電影制作更準確。
第二是分工,以往電影行業有各種各樣的部門分工,但其實在電影生產過程中有越來越多的外部甚至跨行業的生產者來幫助電影從業者一起完成“豐富化分工”。第三是可復制性,雖然電影是非標產品,但是市場仍然需要一些可復制化產品來讓這個產業真正成長起來。
除了在產業鏈上游積極求變,產業鏈下游也在持續推動創新,通過不同方式實現更加多元的營收,其中包括IP的衍生開發與電影院消費場景的開發。
萬達電影總經理李金蕾表示,針對于內容形態的IP,首先是對產品的準確開發、對于類型的思考,另外就是到底有沒有能力把它帶到普通消費品市場,讓它成為真正的內容衍生商品。
在IP衍生開發上,李金蕾提到兩個案例,一是《原神》,二是《白蛇浮生》。基于動畫作品《白蛇浮生》衍生開發的特定商品達到60余種,銷售額已經突破千萬。
“最開始我們就判定了方向,起碼它在電影上映前后應該是‘谷子經濟’類型的產品,因為它能夠放大二次元人群的效益,所以當時開發這個點是比較準確的,在七夕上映之后的兩周內銷售額就已突破千萬,這對于‘國產谷子’是一個里程碑數據。”
在線下,萬達電影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吸引年輕人進入電影院,第二件事是和年輕人建立情感鏈接,萬達電影此前邀請了《原神》的游戲玩家,在IMAX屏幕上打《原神》,全場沸騰。李金蕾還在現場宣布,萬達電影接下來將會做主題形態影院。
此外,萬達電影董事長陳祉希宣布了萬達電影將成為三位一體的超級影院空間,實際上超級娛樂空間里面包含著優質新生力量的創作空間,也包含著優質的展影空間,同時還是一個理想生活的觸達空間。
此外,今年開年,萬達電影就在在北京、上海以及晉江開三家潮流藝術品商店“時光里藝術品商店”,可以供電影用戶打卡,以及游玩、購物等。
微短劇將會越來越精品化與大眾化
在微短劇高速發展的兩年里,精品化是成為微短劇市場上最常提到的一個詞,大會現場好有本領CEO安迪,容量短劇工作室負責人楊粒,青年導演、清華大學社會學博士趙雪彤,十月初五影視制作VP、聽花島短劇廠牌制作負責人趙優秀等嘉賓共話微短劇精品化、營收模式、出海等關鍵問題。
為推動短劇精品化,制片公司在短劇上投入的成本更高、制作時間更長,今年聽花島推出了微短劇項目《我在長征路上開超市》,該劇采用實景拍攝,再融入特效,這也導致了這部劇的制作成本達到了600萬人民幣,一度比肩部分長劇制作成本。
在營收模式上,安迪在現場分享道:“從去年6月份開始,整個IAA(In-App Advertisement)市場開始迅速起來,而且和IAP(In-App Purchase)的市場此消彼長,IAP的供給內容大盤數據開始下降。”
在行業整體面臨成本增長、收入沒有那么樂觀的的前提下,精致短劇未來的路怎么走?與外外界做法不同,現在行業普遍賭爆款率,希望一百部作品可以出五部到十部爆款,而聽花島走的是“規模化爆款”路徑。
“短劇長劇化,長劇短劇化”是目前長短劇發展的一大趨勢。今年不少觀眾感嘆,《墨雨云間》《新生》等作品無論是在時長、節奏等方面都越來越接近短劇,同時精品短劇也越來越有了長劇的質感,安迪認為,短劇目前引入的長劇化模式反而更有利于短劇迅速進入規范制作以及提高制作水準的新階段,“評價一部長劇很‘短劇化”,我認為是對短劇的一種褒獎。”
趙優秀則認為,最關鍵的是“如何用短劇的語言講好一個故事”。進入短劇領域后,要和觀眾用短劇的方式進行溝通和對話。
更聚焦來看,以爽點開始,以情感結束,用情懷做長尾的“情緒-情感-情懷”內容迭代也是聽花島認為接下來微短劇的一大發展方向。
在內容行業認真做內容,以獨特的創意贏得市場,生產出與觀眾共情的作品,這是創作者們一直追求的方向,目前2025年春節檔已經定檔六部電影,集合了過去各大檔期幾乎所有的國產片的票房冠軍,盡管目前各界對于當下的電影市場仍有擔憂、疑慮,但只要觀眾還愿意走進電影院,電影就能迎來新的轉機與真正的春天。
? 「飛娛財經」用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