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工資一調整,體制內外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近日,一則關于工資計算方式有變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從政策本身來看,工資計算方式的調整涉及到制度工作時間的重新核算以及日工資、小時工資、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等多方面的細致規定。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本應是關乎勞動者切身利益、值得期待的一項??舉措,卻引來了打工群體的一片吐槽。
尤其是在私企,許多底層勞動者為了完成工作或是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被迫長時間加班。
遺憾的是,加班費卻常常得不到落實,要么標準極低,要么干脆就沒有。
一旦請假,哪怕是合理的病假、事假等,工資都會被扣得明明白白,倘若按照所謂的平均天數來計算,勞動者的收入反而會大打折扣。
就拿一些民營企業來說,“每個月必須干滿26天才有全薪”的規定與政策里調整后的計算方式完全相悖。
企業自行其是,全然不顧官方規定,而老百姓就只能無奈地接受。
再說說年假,按照規定,未休的年假是要依法支付工資報酬,可現實中能真正落實到位的企業卻寥寥無幾。
有些人工作了幾年、幾十年,一直沒怎么休過年假,公司依舊沒有給補過一分錢。
由此可見,民營企業因資本逐利的本質,往往把利潤放在首位,反而對這些工資計算方式的調整置若罔聞。
勞動法不入刑,一切等于零。
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監督執行機制,沒有讓企業為不執行政策付出相應的代價,也就是所謂的“沒有犯錯成本”,那企業必然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式去對待勞動者工資等問題。
總之,工資計算方式的調整是對勞動者權益保障在制度層面的完善。
但如果不能解決好執行難、監督弱以及企業利益至上等諸多現實問題,那這些政策終究只是空中樓閣。
想想年假清零的公司規定,再想想之前市場監管部門提前就餐的新聞,體制內的單位和民營企業在執行政策上,似乎已經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趨勢。
再加上相關部門缺乏有效的監督,民營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就更加難以得到保障。
我們每一個上班族都希望企業能夠嚴格落實工資制度、休假制度,希望能得到法律的強力支持。
所以,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真正重視起來,真抓嚴管,讓政策實實在在地落地,讓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不再是鏡花水月,而是能實實在在握在手中的保障。
否則,再多的政策也只不過是一紙空文,根本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請【點贊】,點【在看】,把文章【轉發】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謹防失聯,可關注下面小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