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5年1月2日
預計閱讀
3分鐘
晚安栗子
平穩跨入2025年,藝術活動持續開啟。本周末作為新年第一個展覽開幕潮,臨近春節的藝術圈也漸漸有了過年氣象。藝術市場的走向,價格只是表象之一,行業異動才是背后的暗流。在裁員中結束2024年的蘇富比,2025年將上調不足一年的傭金比例,重新“回歸原點”。如何平穩度過市場的“小年”,這是懸在每個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鮑蓓最新作品亮相深圳
·藝術家群體的“無處非中”
·臺北故宮發布院慶計劃
·余旭紅任中國美院院長
·首個人工智能學院落地
·MoMA設計者逝世
·專注AI藝術的雜志創刊
·全球展覽速報
鮑蓓最新作品亮相深圳
1月1日至2月28日,鮑蓓全新個展“人世間”在深圳藍岸畫廊展出。此次展出作品來自藝術家2024年的精選之作,這是鮑蓓創作能量與精神強度再一次勃發的顯現。
鮑蓓《春神》
紙上綜合材料、手工紙、銅版油墨、油畫色
183×205cm 2024
鮑蓓《翠鳥》
紙上綜合材料、手工紙、銅版油墨、油畫色
151×175cm 2024
出生于藝術世家,在鮑蓓看來,成為藝術家不僅僅因為“家傳”,也并非為了畫什么而畫,僅僅是“心中的一團火從未熄滅”。將油畫與版畫視為創作基底,以打破材料邊界作為創作能量,一直以來,她的工作建立在對繪畫語言的解構與建構之上,并將個人記憶與情感轉化為深刻而獨特的畫面語言,最終賦予油與墨以材料作為媒介之外,全新的視覺聯想與情感厚度。
鮑蓓《吟卷簾》
紙上綜合材料、手工紙、銅版油墨、油畫色
90×80cm 2024
“色彩”和“刻痕”,作為鮑蓓畫作中的“表演者”,從對強度和力量的崇尚,走向情感厚度的疊合,從漫溢而出的戲劇性表達,走向依循生命節奏的起伏與跌宕。油與墨的碰撞,作為作品內部迸發出的獨特靈魂之光,是藝術家不斷進行個體認知整合與回望的心靈劇場,從沖突、對抗、隔絕、接納之中走出,走向并抵達“圓通”之岸。
藝術家群體的“無處非中”
2024年12月29日至2025年3月23日,由楊鑒擔任策展人的群展“無處非中”在北京元美術館展出。“無處非中”一詞,援引自明代傳教士艾儒略所著《職方外紀》一書,大意為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不能被定義為中心。
此次展覽將1985年前后至今的中國當代藝術,與中國東方美學線索當中能夠被廣泛接納的西方藝術家和經驗并置。在元美術館以混凝土構筑的山水建筑內,作品與這個獨特的場域交相輝映,共同形成新的比較、敘事關系。
來自國內外27位藝術家的34件作品,其中半數為首次呈現的新作。展覽嘗試運用實體空間與策展語言的結合,去實驗一種跨主體性的不同文明間互惠互化的藝術現場。以展覽發生的當下中國語境與文化現場為底層觀看語境,標注出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和作品之間的共在性質,同時窺見與浮現出不同文化之間的生生可能。
臺北故宮發布院慶計劃
12月24日,臺北故宮博物院發布2025年百年院慶計劃。作為最重要的特展,“甲子萬年”將于2025年10月4日至2026年1月4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南北院區同步登場。三年前曾震撼同場并置的“鎮院三寶”、北宋三大山水神品——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將首度于臺北故宮南院展出。傳世顏真卿手書第一書跡《祭侄文稿》,以及向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借展的珍稀元青花作品也將同時展出。
余旭紅任中國美院院長
12月26日,中國美術學院官網顯示,余旭紅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公開資料顯示,余旭紅出生于1975年,他近年來主持策劃多個學術展覽,并推動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轉型升級。其中包括2023年的“宋韻今輝”藝術特展、2024的“大道無極——趙無極百年回顧特展”,推進中國美術學院與威尼斯雙年展合作,組織舉辦“完美之路:杭州,馬可·波羅的天堂之城”展覽。
· 5 ·
首個人工智能學院落地
12月30日,全國首個人工智能藝術學院在天津美術學院揭牌。天津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人工智能藝術學院院長邱志杰以《人工智能藝術學院的使命》為題做主旨發言,詳細介紹了人工智能藝術學院建設背景和發展方向。邱志杰表示,人工智能藝術學院將成為學校“新藝科”建設的生力軍和服務社會的新質生產力。
· 6 ·
MoMA設計者逝世
12月16日,日本當代建筑大師,村野藤吾獎、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得主,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設計者谷口吉生逝世,享年87歲。作為日本現代建筑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在國際建筑舞臺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的設計風格秉持簡約、純凈、透明的原則,注重空間、光線和材料的完美運用,充分體現了日本傳統美學與現代主義的融合。他曾說:“建筑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裝東西的容器,我希望人們享受的是茶,而不是茶杯。”
· 7 ·
專注AI藝術的雜志創刊
德國漢堡跨學科創意工作室極點工作室發起的《AI藝術雜志》正式發布,每年2期,專注人工智能作品,旨在記錄人工智能藝術變革時刻。創刊號封面由日本藝術家草野惠美創作,內文呈現50件作品并附評審團文章。
· 8 ·
全球展覽速報
1月15日至5月26日,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將舉辦法國后印象派畫家蘇珊娜·瓦拉東作品展,通過200件來自蓬皮杜、奧賽博物館、橘園美術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重要機構和私人收藏的作品,探討她在現代藝術發展過程中扮演的先驅角色,以及女性藝術家在藝術史中不可忽視的地位。
1月22日至5月12日,法國盧浮宮將舉辦意大利13世紀著名畫家奇馬布埃作品展,首次集中展出藝術家40幅作品。他是佛羅倫薩首批畫家,傳聞他曾為現代西方繪畫奠基人喬托·迪·邦多內擔任老師,此次展覽將首次公開展出兩幅重要畫作。
2月18日至6月1日,豪瑟沃斯畫廊將在洛杉磯空間首次重現美國藝術家大衛·哈蒙斯經典作品《黑藍協奏曲》。該作品于2002年首次展出,觀眾使用藍光手電筒在完全黑暗的2萬平方英尺空間中走入作品。
3月15日至6月29日,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將舉辦展覽“神話與大理石:托隆尼亞家族古羅馬雕塑”,首次在北美地區呈現這一意大利貴族家族珍藏的58件重要古羅馬雕塑。
6月7日至9月14日,2025英國利物浦雙年展將于沃克美術館、利物浦中央圖書館等場點舉行。今年主題為“基巖石”,通過探討利物浦的砂巖地質及社會基礎,深入探討城市、社區及自然環境。
11月10日至2026年3月28日,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將舉辦美國最大規模古巴藝術家林飛龍回顧展,展出其1920至1970年代的逾150件創作。重點展示他如何融合歐洲現代主義、非洲文化和加勒比傳統,成為20世紀跨國藝術代表人物,并形成獨特的視覺風格。
文字|藝術栗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