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巴黎圣母院》的時候,覺得是我看過的作品中批判聲最重的;可沒想到最近看了盧梭的《懺悔錄》更夸張,感覺不是盧梭在懺悔,而是世人在審判;
有人罵他是處處留情的浪蕩子,有人罵他是拋棄孩子的道德屠夫,有人罵他不顧倫理的偽君子……還有好多我用我的語言描述不出來的謾罵,感覺大家罵人都好有水平;
一位17世紀的偉大思想家、大文豪,卻被幾百年后的人們指責、痛罵得一文不值;真替他感到難過!這讓我想起大仲馬書中的一句話:文明并沒有使我們變得更文明。
盧梭的許多行徑可能有諸多的不妥之處,但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違把自己的一生剝開來給大家看,這也是需要足量的勇氣的;畢竟每個人攤開來看,都不是那么表里如一、光鮮潔凈的;
當然,他肯定不是暴露狂,他把自己畢生的經歷展露出來,也并不是讓我們來指責和批判的,而是希望我們學習他好的方面,避免重蹈覆轍;
是希望我們在遇到同樣的事件和問題時,能夠有一個參照,讓我們自己代入事件中去思考,自己在同樣的家庭、社會背景下遇到同樣的問題時該如何抉擇;
或回到當下的生活背景下,自己面臨類似的事件或問題時,會有怎樣的思考;會不會做出盧梭同樣的選擇呢?
其實像我們這些出生底層的孩子,是能從盧梭的成長歷程中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的;所以,盧梭是出于愛而把自己作為模版來為我們指路,希望未來的我們能夠參照、借鑒和修正。
盧梭出生底層家庭,母親難產而死,父親又重組家庭;盧梭只能跟舅舅和姑姑一起生活,十來歲就出走社會,無依無靠,四處漂泊;幸好遇到一些上流社會的女人的扶持才得以存活;
雖然他的整個成長過程都周旋于各色女人之間,但這正是這些女人給了他溫暖,彌補了他從小缺失的母愛;讓無依無靠的他體驗到了家的幸福;讓自己孤獨的靈魂有了依靠和牽掛。
雖然大家對他不結婚、把五個孩子放孤兒院的行為有道德上的批判;但盧梭先生明確的說了:對他而言,那是他對孩子最好的安排,他也并不覺得不妥,他很心安理得;
他說,如果自己小時候能夠有人教導和撫養,他一定會非常幸福的。
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一樣,盧梭把孩子放孤兒院也并不是不愛他們而把他們拋棄;而是以自己的能力和條件很難培養出優秀正常的孩子,他不想他的孩子活得像自己一樣,不想他們重蹈自己的覆轍。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不一樣罷了。
在我國古代都是把自己的孩子放到別國去養,這樣既能保證孩子的安全,又能鍛煉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比如:秦始皇小時候就是在趙國出生長大的;燕國的太子丹就是在秦國長大的;這并不會影響孩子們優秀!
如果你想要有一個全面的孩子那是不太現實的,因為世上不存在完美無缺的人;是人都會有缺陷、有不足,有愛的家庭出來的孩子不一定就正常,極端環境下出來的孩子也不一定就不正常;
其實人的經歷都差不多,都是苦與樂兼具,不管你是何種出生,你不可能永遠甜或永遠苦,要么是先甜后苦,要么是先苦后甜……
盧梭在自傳中把自己批得體無完膚,是他過于謙虛了,其實他是一個非常隨和、溫暖有愛、寬仁大義的人;他非常聰明能干,而且好學上進的;正是他的良好品性吸引了很多的貴人相助;有的人教他知識,有的人教他技能,有的人教他做人,有的人教他做生意……
我們都知道盧梭沒有上過多少學,但他卻才華橫溢、樣樣精通;他的所有知識技能都是自己出社會后自學的;他真的好厲害,自學音樂、寫作、物理、化學、哲學、天文學、英語、編劇……還從事政治領域的工作,真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家。
我覺得盧梭說得特別好:人要看到別人的優點,從而把它內化到自己身上;而不是從別人的缺陷中尋找優越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