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2024—2025年中國司庫報告》:數智化動能,共建中國式司庫目前已有現貨。關注的朋友們可以掃碼咨詢或點擊圖片,訂購報告。
作者:傅丹丹
司庫體系的建設是企業經營中與銀行結合最緊密、最需要金融支持的板塊。 商業銀行需要結合企業司庫體系的不同階段特征,不斷升級迭代提供高質量的司庫服務。 如在司庫體系初期建設階段,銀行可以通過金融科技賦能司庫綜合服務方案打造。 在企業司庫體系運營階段,銀行可以通過產品共建機制不斷豐富司庫服務內容,聚焦企業集團開展司庫服務營銷,利用自身的專業與科技能力打造數據管理平臺賦能企業數智化轉型等。
2024年,央企司庫體系建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隨著國務院國資委發布央企司庫體系建設二期評價標準和二期驗收的推進,央企司庫體系建設明顯躍上新臺階。隨著央企司庫體系建設形成創新示范,部分地方國資委也開始推動轄區內地方國企的司庫體系建設,陸續舉辦司庫體系建設培訓會或發布省屬司庫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等,并交出多份高分答卷。此外,國內大型企業集團也紛紛對標央企打磨與完善自身司庫體系。
司庫體系建設不同階段對銀行司庫服務的影響
司庫體系的建設是企業經營中與銀行結合最緊密、最需要金融支持的板塊。司庫服務也成為銀行對公服務的主營業務。商業銀行需要結合企業司庫體系的不同階段特征,不斷升級迭代提供高質量的司庫服務,才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企業司庫體系初期建設階段
國務院國資委《關于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司庫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資金管理的意見》(簡稱“1號文”)明確提出,力爭2023年底前所有中央企業基本建成“智能友好、穿透可視、功能強大、安全可靠”的司庫信息系統。過去這兩年,央企紛紛聚力于司庫信息系統的建設,銀行則通過金融科技賦能打造司庫綜合服務方案,助力企業司庫體系建設。
一是致力于為企業構建司庫信息系統。司庫信息系統對于企業構建一流財務管理體系有著重要意義,不僅需要具備賬戶管理、票據管理、資金結算等操作功能,還要能實現資金集中、債務融資等業務運營功能,并通過固化管理要求規范流程,全面防范資金舞弊風險、合規性風險、流動性風險和金融市場風險。部分商業銀行協同自身金融科技子公司或IT服務商開發企業司庫信息系統,推動企業司庫體系建設。2022年9月,中國工商銀行自主研發推出“工銀司庫信息系統”,助力企業實現“提高資金運營效率、減低資金成本、防范資金風險、賦能企業主業發展”的司庫管理目標。2023年2月,中信銀行發布“天元司庫”服務體系,推出自主研發的司庫管理系統——“天元司庫”管理系統,積極踐行國家戰略,助力央國企構建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
二是打造司庫品牌形成司庫綜合金融服務。自1號文發布以來,商業銀行紛紛開展司庫金融服務,參與企業的司庫體系建設。銀行通過銀企直聯、API(應用程序接口)等渠道與企業財務系統、資金管理系統等連接,為企業提供賬戶管理、資金結算、預算管理、投融資管理、供應鏈金融等一攬子綜合性金融服務方案。2022年12月,交通銀行便推出央企司庫建設服務方案,而后升級為智慧司庫“1+3+N”服務體系(即1套全球化、一體化、綜合性金融服務,3大系統服務平臺,N種產品靈活組合),由慧聯通、慧監控、慧安全、慧結算、慧融通、慧統籌、慧跨境、慧投融、慧鏈融9大板塊構成。同時,部分商業銀行結合自身優勢建立了相關司庫品牌。如中國工商銀行打造“工銀聚融”品牌,覆蓋“現金管理+票據+理財+融資”等金融服務場景。中國建設銀行推出“建鼎司庫”品牌,通過司庫客戶端和司庫銀行端為企業提供“穩見、暢達、融通、睿智”四大功能服務方案。中國農業銀行發布“農銀睿達”司庫服務品牌,包括“安享·賬戶服務”“易享·收付服務”“暢享·調撥服務”“智享·票鏈服務”“惠享·投融服務”“共享·渠道服務”6大產品體系。招商銀行推出“企業數智金融”品牌,針對國企司庫體系建設提供財資服務云“咨詢+科技+金融”綜合服務方案等。
企業司庫體系運營階段
隨著司庫體系的基本建成,司庫體系的運營成為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重心之一。司庫體系的角色,不僅是完成企業賬戶管理、收支結算、票據管理等操作類業務的“后臺支持”,更是企業集中資金等金融資源、規劃投融資、支撐戰略決策等運營類業務的“前臺引領”。隨著司庫管理內涵的延伸,企業司庫對于銀行的金融服務需求也日漸復雜,對銀行的司庫服務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一是銀行的企業賬戶數量會相應減少。做好企業賬戶管理是實現企業資金等金融資源統籌管理的第一步。很多大型企業集團由于下屬單位層級多、數量多,會在銀行開立較多的賬戶,還存在重復開戶、低效無效賬戶等問題,導致資金分散不利于統籌管理。在司庫體系下,企業將下屬分子公司的銀行賬戶開立、變更、注銷納入集團統一管控,不僅賬戶開立要由總部審批,還要定期開展低效、無效銀行賬戶清理等。因此,銀行的企業賬戶數量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減少,也給銀行新戶開立營銷帶來較大的挑戰。
二是銀行間爭奪沉淀資金的競爭加劇。在司庫體系下,企業集團利用財務公司、財資中心等作為資金集中管理平臺,定期或實時歸集下屬單位資金至企業主賬戶。對于有資金缺口的下屬單位,企業可以通過內部資金劃撥滿足其融資需要,從而減少“高存款、高貸款”現象,一定程度上導致他行賬戶沉淀資金減少。其次,在“量入為出、以收定支”的原則下,企業加強了集團資金預算,同時下屬單位細化資金預算與業務計劃的銜接,制定合理的資金融通計劃與資金流出安排,有效控制資金頭寸,銀行賬戶的資金沉淀量更加合理。此外,司庫體系推動了企業內部結算的開展,導致銀行低利率的結算性存款減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銀行的企業存款成本率的降低。興業研究宏觀團隊在其研究報告中就指出,主要全國性銀行仍需要通過建強司庫系統,把握好代發、收單等關鍵業務抓手,提升為企業提供非金融綜合服務的能力,增強與企業客戶的黏性,以此吸收低成本的企業結算性存款。
三是企業內部融資開展對銀行融資業務帶來挑戰。司庫體系下,企業將逐漸形成債權債務一體化管理、境內外本外幣一體化管理、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管理和業務財務一體化管理,提升資金等金融資源在全集團的配置效率。一方面,企業依托資金池、財務公司等“內部銀行”模式集中全集團資金等金融資源,以內部計息、統籌調撥提高集團資金融通效率,優先通過內部融資方式進行下屬機構資金余缺管理,相對減弱企業對銀行的融資業務依賴。另一方面,企業通過統一管理借款與融資,可以集中整個集團的融資需求,從而產生規模效應,提升話語權,靈活選擇融資對象和融資方式。在與銀行進行融資合作的過程中,企業可以為自己爭取到更低的融資利率,相對也就降低了銀行的融資業務收入。此外,司庫體系的建成加強了企業集團境內外資金的集中管理與統籌調度,便于企業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尋找更低成本的融資渠道,減少境內銀行貸款與債券發行。雖然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能以相對較低的資金成本在融資業務競爭中形成比較優勢,但對城商行、農商行等銀行會帶來更大的收入競爭壓力。
商業銀行司庫服務的發展方向
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推進司庫體系建設,建立綜合的司庫服務體系已成為銀行對公業務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打開銀企合作新格局的有力抓手。商業銀行需要始終堅持“客戶本位”理念,將司庫服務打造成涵蓋產品服務、頂層設計、系統建設以及風險管控等的綜合服務體系。
構建產品共建機制,不斷完善司庫服務
現代司庫體系的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不僅要構建司庫信息系統,還需要理順對應的管理制度與機制。司庫體系的綜合性與復雜性,導致其構建并不能一蹴而就。2023年底,央企基本完成了司庫信息系統的構建,但離實現真正的集團“一張網、一個庫、一個池”還存在一定差距。業務、財務等部門之間始終存在一堵“隔離墻”,導致系統功能繁雜、數據流轉不暢、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等現象普遍存在。
在傳統的司庫服務中,銀行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銀企直聯等渠道將存貸業務、結算業務、現金管理、投行業務等整合進司庫信息系統中,但是在完整性、主動性和創新性方面還是存在很大的不足。1號文指出,司庫信息系統是司庫管理的重要支撐,要做好司庫信息系統的規劃設計、軟硬件開發、運行維護和安全保密等工作,通過建立集成、智能、可靠的信息系統,實現資金等金融資源的集約、高效和安全管理。為此,銀行需要改變自己傳統的角色定位,聯合金融科技子公司等科技服務商,通過技術、金融和數據三個要素賦能,共建司庫服務體系。銀行在旗下科技子公司或外部科技廠商的助力下,將成為專業的企業司庫管理咨詢師、可靠的司庫體系建構師和強大的金融基礎設施提供方,有效提升企業金融資源的整體配置與流轉效率,幫助企業做好賬戶管理、收付結算、風險防控以及數據分析等司庫管理基礎工作。同時,銀行還能為企業司庫體系的頂層設計、藍圖構建等提供指導,推動集團上下、內外部、境內外的數據連接,在實現業財資稅融合的基礎上保障資金安全與數據安全,為資金風險管理奠定基礎。
以集團總部為重心,加強司庫服務營銷
在司庫體系初期建成、中期落地實施之后,大型企業集團的存款、授信貸款、債券發行、票據融資等金融業務都將集中在集團總部。因此,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加大對企業集團總部的司庫服務營銷力度,實現對整個集團業務的覆蓋。
首先,商業銀行需要成立敏捷的司庫服務推進部門,如由客戶部門、產品部門、風控部門等相關人員共同組建成立一支專項司庫服務團隊,通過前中后臺的緊密協作,可以快速響應企業司庫管理過程中的金融需求。其次,對于已經建成司庫體系的企業,商業銀行可以梳理大型企業集團的分布情況,從而調整服務團隊、營銷資源等配置計劃。再次,對于企業總部較多的地區,商業銀行可以充分調動自身分行、支行等資源,調整業務考核體系,形成總行—分支行協同服務能力。比如針對總部分布較多的長三角地區,交通銀行、浦發銀行、上海農商行均成立了長三角區域綜合管理總部,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先后在上海設立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分行,由總行牽頭部署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統籌協調。另外,構建銀行間協同合作機制,也是提高銀行司庫服務能力的重要創新途徑。尤其是地方性城商行,可以通過多家商業銀行合作成立專項服務推進團隊,匯聚各家銀行公司業務的優勢,共同部署企業司庫高質量發展的服務布局,統籌協調各家銀行網點、人員、資金、科技等資源,積極響應國家對構建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的號召。
強化數據交互共享,助力企業加快數智化轉型
隨著數字技術的飛快更迭,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向數字化管理。2022—2024年,國家不斷更新對國有企業、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等不同性質主體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規劃。2022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35年數字政府基本建成,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2023年5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中央企業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指出央企需要建設信息化平臺,構建完善支撐科學決策的結構化數字化全球化的行業產業數據庫、知識庫、政策庫等,提高決策效率。2024年4月,發改委、國家數據局發布《數字經濟2024年工作要點》,明確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深入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動數字技術創新突破。由此可見,打造數據資產、加強數據管理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內容。
為此,商業銀行需要做到如下幾點:憑借自己的專業能力與科技能力,針對企業數據管理的場景和數字化轉型的監管要求,推出相關數據管理平臺;打造“資金流+信息流+數據流”連接模式,在企業業財分析、資金預算、風險評估、數字化監管等場景提供全方位的數智化服務,實現企業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互聯,助力業財資融合、數據一體化管理。同時,銀行應借助數據交互,利用企業數據賦能自身公司業務發展。比如:通過數據穿透式分析可以進行企業客戶的精準畫像與營銷;自動分析企業客戶資金、交易等數據,實現實時跟蹤與動態監測,從而降低融資業務風險等。
在新質經濟發展背景下,央國企等企業要順應智能變革趨勢,以司庫建設為抓手,使其成為企業高質量經營的核心動能和基座,加快推進財務數智化轉型。
《2024—2025年中國司庫報告》以“數智化動能,共建中國式司庫”為主題,從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司庫、司庫體系建設和管理重點、未來司庫洞察和發展趨勢三個視角展開,全維度刻畫和勾勒中國式現代化司庫的發展全景。
《2024—2025年中國司庫報告》
(主報告+子報告)
點擊圖片,支持訂購/試讀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司庫報告通過收集、調研、訪談、對標,形成了多類型、多屬性、多規模、多階段的企業案例樣本庫,包括央企,國企,民企和上市公司等。此次,報告對標桿案例進行特別策劃、獨立成冊,即《標桿案例集》,進一步發揮司庫標桿引領,持續挖掘具有借鑒意義和典型價值的中國司庫建設樣本。通過綜合實踐、卓越司庫和智慧財務三個維度加以展開論述。
通過以上這幾個方面的內容,本次司庫報告精心打磨33萬字以上、123張數據圖表、63家企業案例和18家銀行案例,多視角、全方位展示中國企業司庫管理的發展視圖,共建中國式司庫。
訂購平臺,微信小程序:財資知識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