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上接食道,下通幽門、十二指腸,是食物的儲藏庫和加工廠。
食物在胃里的消化過程由自身神經體液支配,符合生物學運動的特征,表現為節律性的蠕動收縮,是一套十分精密的流程。
但現代人飲食、起居的不規律,破壞了原有的生物節律,對這套精密“設施”持續造成傷害。今天就來看看胃是怎么被一層層破壞的。
01.
胃壁分三層
經牙齒咀嚼后,食物會通過食道來到胃。胃就像一個袋子,裝著這些食物,并以大約每分鐘3次的頻率蠕動收縮,使食物與胃酸、胃蛋白酶等充分混合,變成黏稠的食糜。這個過程主要由一層層的胃壁持續發揮作用。
由內到外,胃壁可粗略地分成黏膜層、黏膜下層、漿肌層。
黏膜層
黏膜層位于胃的最內側,是直接接觸、消化食物并阻擋胃酸的一層,相當于消化工廠的“一線員工”。這一層并非平坦的肉膜,如果將其放在顯微鏡下,可看到一層坑洼、有如山谷的結構,每一道溝壑就是一個胃腺,其中的細胞會分泌大量胃液,以保證食物的消化。
胃酸的pH值是0.9~1.5,與常用硫酸(pH值為1)相近。五臟六腑沒有被胃酸溶化,也是黏膜層的功勞。其細胞會分泌一層不溶性凝膠,內含大量堿性碳酸氫根,可中和胃酸,阻隔胃黏膜與胃液內的消化酶接觸。不溶性凝膠雖然非常薄,但只要它覆蓋在黏膜上,胃就有了“保護膜”。
黏膜下層
黏膜下層夾在黏膜層和最外側漿肌層之間,內含豐富的小動脈、小靜脈、淋巴管以及神經叢,組成了龐大的血管網。雖然營養的主要吸收由小腸完成,但胃也發揮著一定的作用,這一層的毛細血管網就負責吸收水分和水溶性維生素等成分,并將其匯入大血管,相當于部分營養物質的快速傳遞線。
漿肌層
漿肌層由肌肉層和漿膜層構成,是最結實的一層,對胃起到保護作用。在神經的調控下,漿肌層進行舒張、收縮的動作,引起胃蠕動,使食物與胃分泌物混合、消化成食糜,并逐步運送至小腸。
02.
胃是怎么一層層崩潰的
在日常消化工作中,起到最大維持作用的是黏膜層,當然它也最容易出現問題,比如胃癌常起源于這一層。如果幽門螺桿菌遭受感染、喝酒、服用某些藥物,或食用高溫、高鹽、高硝酸鹽食物等,黏膜細胞就可能遭到破壞,使“保護膜”出現破洞,引發淺表性胃炎、胃糜爛、胃潰瘍等癥狀。
此時會出現胃痛、腹脹、食欲不振、餐后飽脹、早飽、體重減輕等,具體嚴重程度取決于破損程度。
如果損傷繼續加重,胃酸便可趁虛侵入黏膜下層,一旦腐蝕到其內的血管,就會引發胃出血,并伴隨劇烈的腹痛、嘔血和黑便,大量失血會影響組織器官供血,引發頭暈乏力、心慌氣促,此時就需盡快就醫了。
如果未能及時就醫,胃酸將穿透黏膜下層,直抵最外側的漿肌層,可能會擊穿胃壁,造成胃穿孔,如遇這類情況,病情會迅速進展,伴隨劇烈腹痛,大量消化液和食物流入腹腔,會引發嚴重炎癥和感染,導致發熱、肢體發冷、呼吸心跳加快、血壓下降等休克表現,危及生命。
03.
養胃做好6件事
在了解胃被破壞的過程后,掌握合理措施、積極預防就變成了關鍵。
注意保暖
寒冷可能使胃黏膜血管收縮,胃部供血減少,影響胃部功能的正常運作。
飲食健康
保持飲食均衡,三餐規律,避免暴飲暴食,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少吃冰飲、辛辣食物,有助于增強胃黏膜的抵抗力。
作息規律
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避免熬夜,長期熬夜可能導致胃黏膜抵抗力下降。
情緒穩定
避免長期精神壓力和焦慮,情緒失衡或壓力過大可能會導致胃酸分泌增多,損傷胃黏膜。
積極鍛煉
適量鍛煉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力,提升代謝率,促進血液循環,幫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定期檢查及就醫
對于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胃潰瘍、胃炎、胃癌等疾病患者,建議定期進行胃部檢查。
如遇胃部不適,癥狀未能快速好轉、持續加重,或者時常反復性出現胃部不適癥狀的,請盡快就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