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從底層草根逆襲成九五之尊,與漢高祖劉邦相比,他的經(jīng)歷更加坎坷。
劉邦起義前雖然也是個小混混,但沒吃過那么多苦。而朱元璋,放過羊、當過和尚,甚至投身紅巾軍,最終才登上皇位。
據(jù)《明史》記載,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勤勉政務,推行改革,使大明王朝迅速崛起。
然而,這位傳奇皇帝卻有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癖好——他鐘愛一碗名為“珍珠翡翠白玉湯”的菜肴。
這可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由白菜、豆腐和剩飯混合煮成的大雜燴。
據(jù)說,這道菜的名字還是朱元璋自己取的,寓意著純潔、高貴與珍貴。
根據(jù)《明太祖實錄》的記載,朱元璋在登基后,經(jīng)常讓御廚做這道菜,甚至在宮廷宴會上也會端上這道看似不起眼的菜肴。
朱元璋之所以對這道菜情有獨鐘,是因為其背后有著一段傳奇的故事。
《國榷》里講,朱元璋在年幼時曾淪為乞丐,有一次在路邊餓得昏倒,是一個好心的女孩救了他,并給他煮了這碗湯。
對他而言,這碗湯簡直是救命之物,沒有它就沒有大明王朝。
因此,他即位后,經(jīng)常讓御廚做這道菜,以此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的治國理念。
但你知道嗎?朱元璋的這個癖好,可讓他的妃子和朝廷大臣們遭了殃。
《明史·后妃傳》就說,朱元璋這個癖好時不時就要犯一次,妃子們雖然表面上對這道湯贊不絕口,但背地里卻抱怨連連,嫌棄不已。
她們本以為可以享受到山珍海味,卻沒想到天天都要喝這種豆腐湯。
而朝廷大臣們也是苦不堪言,每次參加宮廷宴會,都要面對這道看似不起眼的菜肴。
然而,朱元璋卻毫不在意妃子和大臣們的抱怨。
在他看來,這碗湯不僅代表著他的過去,更象征著他的治國理念——勤儉、樸素、不忘初心。
據(jù)《大明會典》記載,朱元璋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節(jié)儉措施,如降低宮廷開支、減少官員俸祿等,以此推動國家經(jīng)濟的繁榮與發(fā)展。
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湯”也成了國寶,畢竟這體現(xiàn)了他勤儉治國、不忘初心的治國理念嘛。
況且,朱元璋的節(jié)儉可不是說說而已,他真的做到了極致。
就連他皇后過生日,這么個大喜的日子,他竟然只讓御膳房準備了四道素菜。
想想看,他對自己最愛的人都這么“摳門”,對其他妃嬪那更是沒得說了。
他還要求后宮的女人們都得穿簡單點的衣服,衣服破了得補補繼續(xù)穿,不到實在沒法兒的地步,新被褥都不給換。
這可讓后宮那些妃子們頭疼壞了,抱怨聲不斷,但也沒轍。
更厲害的是,當時朝里的官員們也都跟著朱元璋學,一個個都變得特別節(jié)儉。
就這樣,明朝很快就變得強盛起來,朱元璋也因此成了歷史上出了名的明君圣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