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手機價格可謂是水漲船高。這其中,有上游芯片廠商逐年提價,有硬件配置的不斷提升,也有系統和功能性日漸增強等原因。由此,各廠商的產品線序列基本形成為旗艦級,主力中端,入門款等多個檔次,以滿足不同需求及價格定位的用戶群體。以出貨量較大的主力市場來看,各品牌對其重視程度也在提升,關鍵款式更是在規格、性能及外觀設計上達到了“準旗艦”的標準。
榮耀近期推出的數字系列——榮耀300便是在一眾主力機型里表現出色的產品。與別家不同,榮耀300系列包含了標準,Pro以及Ultra三款,堪稱“中杯、大杯與超大杯”。而其中的榮耀300 Pro,則是小E和編輯們認為“最具性價比,最值得推薦的主力中端手機”。榮耀將該系列定義為“AI旅拍神器”,具備“單反級雅顧人像”,那我們就好好體驗下這兩點。當然,在這之前,小E先簡單介紹下榮耀300 Pro。
榮耀300 Pro與Ultra均配置了上代高通旗艦處理器——驍龍8Gen3。在我們的實測和日常體驗中,這顆處理器相當能打。在全新榮耀Magic OS中,該芯片可表現出絲滑流暢的應用體驗。無論中大型手機游戲,高壓力的多應用切換場景,我們都無需擔心卡頓情況的出現。
而榮耀引以為傲的多個領先技術,在榮耀300 Pro上得到充分應用。首先是綠洲護眼屏,這塊6.78英寸FHD+屏幕不僅護眼強(3840Hz PWM調光,AI護眼,自然顯示,低藍光),亮度高(局部峰值4000nits,全局可達1200nits),色彩調教也十分到位。無論是色域(DCI-P3,10億色)或是色準,都可圈可點。配合榮耀的臻彩顯示等技術,可極大提升畫質。
榮耀300 Pro提供了星光沙、墨巖黑,茶卡青三色可選。我們體驗的是墨巖黑,在不同光線環境下,它可顯示出純黑,灰黑等多種色調。而星光沙和茶卡青則采用了云錦紋理纖維,獨特的不規則線條勾勒出與底色不同的色塊,顯得十分雅致,也更具個性。小E個人比較喜歡“星光沙”后蓋樣式,頗有一種在海灘上行走觀星的味道。
榮耀300 Pro的Deco設計比較收斂,厚度控制得不錯。其整體造型偏向梯形,與上代200 Pro的橢圓形相比表面積更大,線條更為硬朗。雖然后置三攝的攝像模組體積不小,但榮耀300 Pro的重心設計不錯,單手持握不會出現頭重腳輕的問題。再加上其重量不到200g,一般的女孩子也能輕松掌握。
我們先看看榮耀300 Pro的后置三攝規格:
- 5000萬像素廣角攝像頭(f/1.95光圈,支持OIS光學防抖)
- 5000萬像素長焦攝像頭(f/2.4光圈,支持OIS光學防抖)
- 1200萬像素超廣角微距攝像頭(f/2.2光圈),支持自動對焦
其中,主攝和長焦的傳感器均來自索尼。前者為IMX906,1/1.56”英寸;后者為IMX856,支持3倍光學變焦及50倍數字變焦;兩者均支持EIS+IOS雙防抖。這三個鏡頭組合十分均衡,焦段和光圈的實用性都比較高。
前置方面,這款手機搭配的是5000萬像素廣角攝像頭(f/2.1光圈);而在它邊上的,則是人臉識別攝像頭,用于解鎖手機或部分加密應用場景(付費等)。這代前置也有一定升級,自拍算法,人像美顏風格都有升級。經過多年的更新,榮耀對于如何把握膚色,臉型,五官形態已有自己的明確思路。
快門 1/1100s 光圈 f/2.4 等效35mm焦距70mm
近期,小E和伙伴們在北京活動,抽空也去故宮走了走。既然榮耀300 Pro定義為“AI旅拍神器”,我們自然要好好看看它“神”在何處。以這張“太和殿”全景圖為例,其整體細節仍是值得推敲的,能看到有一些AI“猜色”的痕跡,但更多的是將我們想要的“真實的那一刻”給保留了下來。
快門 1/940s 光圈 f/1.95 等效35mm焦距24mm
主攝在這里體現出了不錯的水準。放大細看的話,無論是門釘上的銅綠,或是暗處墻下基石上的歲月劃痕,都能比較清晰得表現出來。在大光比,高反差的環境下,如果相機要做到既要又要,那么優秀的“多張融合”搭配AI后處理,就能給我們一張各個方面都值得推敲的照片。
快門 1/170s 光圈 f/2.4 等效35mm焦距70mm
當畫面中色彩種類多,過渡顏色或近似色豐富的時候,許多手機在處理時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浸染”問題。不過榮耀300 Pro在這張照片中表現得比較優秀。我們知道手機限于體積,其傳感器面積小,受光差,很難要求其能對暗處細節做更多的詮釋。但是有了AI技術的加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還原出現場的色彩。
快門 1/50s 光圈 f/1.95 等效35mm焦距24mm
夜景方面,這盞懸掛在“功德林”門口的大紅燈籠吸引了小E的注意。于是趕緊掏出榮耀300 Pro抓一張。應該說,主攝對于“紅色該是怎樣的紅”還是有一定把握的,沒有把它變成橘色或紫紅。這樣拍攝背景有燈光的畫面,可以提升一定的氛圍感。回到照片本身,榮耀并沒有加大銳化,涂抹程度也比較合理,只是在對比度和飽和度上有一定加深。之前我們看到的故宮紅墻上也是近似的取向。應該說,這樣的設計思路還是很符合現代人的觀看習慣,或者說是對色彩的喜好。
快門 1/100s 光圈 f/1.95 等效35mm焦距48mm
對于現在的手機攝影來說,想要拍出鳥類身上的羽毛,并在放大下也能看得真切,還是需要一定的能力。這不僅是物理上傳感器和鏡頭的實力,也需要后期算法的加持。如果做得不好,很容易把一片近似色的羽毛渲染成一個色塊。不過榮耀300 Pro沒有這個問題。
快門 1/50s 光圈 f/2.4 等效35mm焦距70mm
一般來說,中長焦(50-70mm)拍人像,要的是背景虛化,同樣也希望把人像拍的真實。榮耀300 Pro的長焦鏡頭拍人,在光線比較充足的場景下,皮膚是柔和且帶有細節的,眼球中是保留層次的(眼球絕非全黑)。模特整體妝造的取向并沒有被涂抹掉,在力求還原的基礎上進行了合理的修飾。
快門 1/100s 光圈 f/1.95 等效35mm焦距35mm
主攝用來拍攝35mm黃金人像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這個焦段攝影師和模特距離適中,方便交流,也更容易拍攝出具備一定“沖擊力”的畫面。而之后的成片,也可以讓觀眾感受到自己與模特之間的距離被拉近了。
快門 1/100s 光圈 f/2.1 等效35mm焦距21mm
前置21mm在平時自拍時,可以更為接近本體(大特寫),或是容納下更多人的合影;當然如果是雙人,也可拍攝出內容更多的半身像。這款手機前后置鏡頭的風格,在拍攝人像時是比較統一的,它們像素,畫質和光圈都比較接近。前后都能輕松拍攝到令人滿意,自然得體的肖像照片。
聊聊一些有趣的AI應用吧。榮耀屬于是將AI融合得不錯的廠商,包括多種開啟YOYO的方式,科學合理且符合自然人生活實景的AI技術,以及鼓勵用戶多用AI的思路,都是希望AI能給與用戶更多的助力,提升使用體驗。以AI擴圖為例,它不僅能“猜測”出照片中人物和場景的狀態,還能根據實際的背景物體和畫面,人物的衣裝進行擴圖。讓擴充部分合理,符合現實邏輯,從而顯得真實可用。
針對不同的照片,現在AI對全局,人臉和面部修飾能做到更自然,更符合人眼觀感。早期的美化技術主要以提亮,皮膚涂抹等方式來進行,現在的AI技術會針對人臉真實情況提升五官的美感,皮膚美化也會保留一定的細節。當然不同的美顏或美膚效果也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進行手動調整。
經常拍照,特別是拍人像的小伙伴都知道,拍到閉眼(眨眼)的可能性是極大的。所以有時候我們會多拍幾張挑選。但很多生活場景中,沒有那么多機會給我們反復查看,有時候就那么一瞬間的抓拍,或是多人合影的情況下。如果此時拍到閉眼,很可能留下一些遺憾。那么在AI技術加持的今天,系統也可以學習并猜測出睜眼的狀態,給拍攝者一副接近真實狀態的雙眼。
沒有聯名品牌或技術的Logo,只有“人像大師”的一串英文。榮耀300系列還是有自己的底氣在的。雖然與法國的巴黎雅顧攝影工作室進行了合作,但主要體現的是榮耀對色彩風格,影調以及氛圍感的追求。而在AI大潮之下,利用AI技術來提升色彩光影表現,堪比邀請大師進行燈光設計,或在戶外尋找更出片的光影位置,讓普通人也能輕松出好片,出大片。
榮耀300 Pro其實定義了一臺“中端水桶機”該怎么做。無論是在自家的產品序列,或是應對友商的“群機環伺”,這款手機都能演出自己的拿手好戲。它既有自己獨有的外觀設計,且代代不同;也有旗艦近似的新技術,包括多種AI應用;青海湖電池綠洲屏,高速線充與無線充一應俱全,后者甚至是80W的。
從整體來看,除了追求全面高端體驗,或是對3A手游有著極高要求的用戶,那么如今中端主力手機的表現已經可滿足大多數用戶需求。在能力,規格和價格上比較均衡的“大杯”手機更是值得用戶選購。以榮耀300系列為例,標準版本主打一個“夠用”;Ultra版本已經與前代旗艦打得有來有回;而Pro則透徹著一副“準旗艦”的氣息。
榮耀300 Pro的性能在我們的體驗中,應對日常、游戲,影音娛樂自然是毫無問題;而它在AI應用中表現出的“得心應手”更是令人欣喜。不僅僅是那些我們熟悉的功能,AI在影像中的提升,讓一部小小的手機能夠越來越接近相機拍攝的效果。它的畫質和精度在提升,虛化更為真實順滑,對人像的詮釋也更自然,整個場景的氛圍感同樣有所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