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結束的2024年底,國產AI大模型終于在近期開始爆發了,最火爆的應用無疑是字節的豆包AI大模型。據國盛證券表示,今年11月字節豆包MAU近6000萬,MAU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Chatgpt的2.87億MAU。
排在后面的KIMI、文心一言,月活用戶基本維持在千萬出頭的級別,而用戶留存率也沒有像豆包那么高,其他大模型跟豆包的差距正在越來越大,這也引起了新的擔憂,字節豆包會不會改變現有的互聯網競爭格局?
一、互聯網的AI大模型去哪了?
首先,豆包與其他AI大模型差距越來越大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像文心一言、KIMI大模型都只是一個單獨的AI大模型入口,一般用戶都是在別的渠道知道了KIMI才會來專門嘗試下。但目前國內AI大模型的使用滲透率還是非常低的階段,在這種早期階段就需要像豆包這種帶有抖音巨大流量的接口來培養用戶,來讓更多的用戶接觸到AI大模型。
打個比方,部分年輕人可能知道豆包、KIMI、文心一言的存在,但豆包的優勢在于不同年齡段的人可以通過抖音短視頻接觸到豆包大模型,逐漸讓更多的人了解到AI大模型的用處,并且能把豆包的功能融入到抖音創作里。例如說,抖音的視頻特效可以AI,只用一句話就可以克隆音色也可以創作視頻,這都是AI應用滲透率在提升的信號。
(字節豆包界面)
換成互聯網平臺的語言來講,KIMI、文心一言的獲客渠道比較單一,主要用戶都是已知AI的人來體驗,而豆包的獲客渠道更加廣,獲客成本也更低,當流量/用戶足夠便宜時,就不用擔心研發投入太高最后沒人用,還要考慮到如何提升用戶留存率的窘況,當用戶基數越大,就越容易推進將AI貨幣化的過程。更值得注意的是,當你大模型使用頻次大于其他大模型時,帶來的訓練推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試想一下,KIMI、文心一言只是單一的網站入口,而字節豆包可以融入到創作里,接著用戶可以直接發到自己的抖音分享出去,這兩者是不同的效果,KIMI和文心一言這類屬于單一的語言大模型,而豆包即可以回答問題,也可以提供AI搜索,還能幫助創作,這樣的效應是不一樣的。
所以,抖音的流量借口肯定給豆包帶來了不少用戶,現在也只是開始,字節豆包MAU才6000萬的數字,而抖音有8億用戶,即使只有25%的人使用豆包,那也有2億用戶,這就是目前市場對豆包AI敘事。
第二個關鍵原因是字節ALL IN AI的膽量和底氣。
先解釋下近期A股炒的字節豆包鏈是什么邏輯。主要原因是市場傳出2025年字節對AI的Capex將達到1500-1600億之間,而今年的Capex為700-800億左右,明年的Capex將較今年翻一倍。而到2026年,字節Capex將增加至2000-2500億之間。那當Capex大幅增加了,自然對應著字節要采購更多的硬件設施,加大算力增強豆包AI的能力。
若消息為真,明年字節一家的Capex將等于BAT三家Capex的總額。但由于金額巨大,再考慮當下的宏觀環境,市場對此觀點還是將信將疑,因為經歷口罩時期后,互聯網這幾年都沒有出現過燒錢找新增長點的大戰了。不信的觀點是因為AI在國內并不賺錢,所以字節投入那么大賺不到錢。而相信的觀點是認可張一鳴對AI的判斷,因為近期傳張一鳴在字節內部對AI的判斷是不惜一切代價都要做好AI,并且要甩開同行大模型的差距,在AI上找到新的增長點。
Capex增加就是近期市場交易字節鏈的邏輯,若這是真的,那就會產生新的疑問,當字節用那么大規模投入的情況下,會不會改變互聯網現有的競爭格局?其他家互聯網股會不會也跟上AI投入?最后會不會形成FOMO效應?
不得不潑個冷水的說,即使從23年開始就看到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大廠宣傳自己研發的AI大模型,那為什么直到現在AI大模型第一會是字節豆包?而沒有其他幾家互聯網股的身影呢?當然,百度也是國內大模型應用的前幾名,但文心一言做的如何,市場和股價走勢就是最好的答案。
在過去1-2年的國產大模型發展進程里,讓我比較詫異的是騰訊和阿里做的AI大模型不咋樣,至少個人體驗來說是不如ChatGPT和豆包的,甚至BAT三家做的水平都不相上下。
這是個反直覺的事情,雖然國內大模型有硬件的阻礙沒法真的做到跟ChatGPT差距不大,但騰訊和阿里兩家在國內做到大模型第一梯隊的水平,難度應該不是很大才對,因為這兩家的底子足夠厚,要投入要技術應該會比小團隊的kimi、文心一言這種要好;但結果是兩家大模型的水平都很一般,MAU和用戶留存率更是拉胯,口號宣傳大過實際用途是國內互聯網AI大模型的現狀。這就好比這周末媒體輔天蓋地報道幻方大模型降低了算力需求,這新聞一出說的美股七姐妹是傻子一樣明年要燒3000億美金的Capex,但幻方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好像沒什么人在意,只在意這標題黨ChatGPT又被碾壓了,又被超越了,真正踏踏實實去投入的沒幾家,只顧著自己贏了,但現在看字節明年的Capex投入才像話,才像是真正在做事情,而不是打口號的。
這就引申出一個點,為什么國內互聯網大廠不愿意在AI大模型上加大投入呢?甚至可以說是不太重視AI大模型呢?我想著可能是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在今年下半年之前,國外的AI應用也并不賺錢,美股7姐妹只是不斷加大投入,目前還沒有看到與投入成比例的大回報,直到今年三季報開始,美股AI廣告投流商applovin、數據管理的SNOW、數據安全的CRWD等AI相關應用股才開始證明AI應用是可以賺錢的。因此,當美股都處在一個未能判斷AI應用能不能賺錢的狀況下,國內互聯網股對AI的投入沒提上來,這點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個原因,從國內互聯網股的角度去思考,AI硬件受限是第一點,當算力規模提不上來,那構建自己的大模型、甚至拓展到AI應用,那算力是短缺的。當然,也能看到像字節、騰訊、阿里這些互聯網企業是在囤卡的,只是現在騰訊和阿里在應用上表現稍差,也許明年會有大動作。
另一點,考慮到當下的宏觀環境不佳,互聯網股對AI的投入保守,這點可以理解,而這也就是目前最大的敘事,即當字節加大capex時,頭部的互聯網股要不要跟上?跟上的代價是什么?
首先,字節敢于加大Capex的原因可能是這幾年賺了不少錢,手上現金足,但今年直播電商的GMV增速放緩了,需要找新的增長點,內部高層認為AI是個新機遇。而對于互聯網股來說,一方面是考慮到宏觀環境不佳,主業增長放緩,不敢在逆風時加大投入;那當BAT都看到沒人砸重金ALL IN AI,那就大家都不坐,反正沒人做就不會改變現有的互聯網競爭格局。
另一方面是現在互聯網股都在加大股東回報,那如果要跟上字節的Capex,那是不是要在股東回報和開啟新資本開支里二選一?
要知道,現在互聯網股能維持在目前的價位,主要力量就是自己回購撐住股價,如果開啟新的資本開支,且主業增速放緩時,這是個風險比較大的決定,所以我們短時間內會看到互聯網股在AI大模型上的投入比較猶豫,難以抉擇。而后續會不會跟上字節的步伐,加大Capex呢?這點就需要看各家公司對AI的理解了。
二、AI應用會侵蝕誰的生意?
那么,反過來想,為什么美股七姐妹會對AI投入產生FOMO?一是主業足夠賺錢,每年的凈現金流足夠覆蓋逐年加碼的Capex;2、美國整個大環境對AI的信心更足,硬件軟件都不缺條件,如果七姐妹其中一家不做,那真是會出現像別家的AI做好了,威脅到自身業務,所以不得不跟上投入保護自己主業。
現在互聯網股對AI的投入是猶豫的,這就可能會導致自家生意被競爭對手的AI效應所侵蝕份額,從而改變競爭格局,擔憂的鬼故事逐漸傳導到股價上,
例如說,去年的Google和微軟,當時敘事是ChatGPT將侵蝕Google搜索引擎的份額,這讓Google不得不跟上投入,在投入加大之后才逐漸把這鬼故事擔憂去除掉。而這對于接下來的互聯網股們來說,可能也會引發類似的鬼故事。
從目前來看,字節豆包最先侵蝕的是搜索引擎的市場,所以最近百度股價表現并不好。之前市場看空百度的敘事是小紅書在搶百度搜索引擎的市場,因為小紅書的真人用戶分享內容更加真實,得到的內容也足夠新,有不同的反饋,良好的用戶生態保證了用戶體驗。而現在有豆包的出現,對百度來說更是進一步的威脅。
百度搜索給用戶最大的反感點就是搜索結果并不準確,反而還植入廣告在搜索結果里,甚至想找一個官方網站,還會被廣告網站所誤導,這是搜索引擎用戶最忌諱的體驗。
搜索引擎要的就是快+準確+內容分享時間新,現在看百度能不能做到這點?大家去小紅書、抖音、豆包、B站、百度搜索同樣的內容,得到的結果一目了然。
搜索也變得更加細化了,例如說小紅書在生活經驗上已經開始替代百度了,再到手機廠商方面,大家買手機、買數碼產品前是會上百度搜索?還是B站看測評?還是小紅書看體驗?相信后兩者的選擇更加多。這也就導致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愿意在B站上增多預算,減少其他平臺的預算,當小紅書、B站、豆包這樣的用戶心智和用戶習慣開始改變時,留給百度的時間就不多了。
結語
當字節豆包的滲透率不斷提升時,先影響搜索引擎,再影響到AI大模型的使用頻率上,未來會不會是一提到國產AI大模型優先想到的都是豆包呢?
目前來看,如果其他互聯網股不跟上投入,字節豆包是有可能占住大模型一哥的位置的。那么,只要占住了流量入口,其實就不愁沒法將AI貨幣化,在豆包里照樣可以植入廣告,甚至是可以靠AI應用做視頻、制圖等方式賺錢。
這對于互聯網股來說,AI大模型是新的增長點,在缺少增長機會的當下,AI或許是最好的投入。而假設互聯網股要加大Capex,甚至形成FOMO效應時,那最先受益的則是國產的AI基礎設施,再到數據安全,最后到應用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