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風采
丁建寧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揚州大學黨委書記
預約采訪丁建寧代表很難,因為他的日程安排太滿了,除了學校的一大攤事務,實驗室、企業也是他的“主戰場”。“光伏制造技術的發展是我心所系,為它奔忙,我感到激情澎湃。”說話時,他兩眼放光。
丁建寧,1966年出生于江蘇鎮江,1986年揚州工學院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專業畢業,1991年獲東北重型機械學院工學碩士學位,2001年獲清華大學工學博士學位,曾擔任常州大學、江蘇大學黨委常委和副校長。2022年1月,擔任揚州大學校長兼黨委副書記。2023年初,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揚州大學黨委書記。
丁建寧長期從事光伏新能源制造技術及裝備、智能柔性機械電子系統研究,發表論文600余篇,其中Science 2篇、Nature1篇,出版編著作5部,授權發明專利100余件,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中國專利銀獎1件。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江蘇省“333工程”第一層次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丁建寧指導學生科研
在光伏新能源制造領域深耕二十余年,他深深體會到,中國要在世界發展新格局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高度重視前沿科技,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他還在很多場合闡述,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以科技為先導,以創新為驅動,以人才為主體,而人才培養,必須依靠高質量的教育。
由此,他將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作為揚州大學的重大戰略,一是抓好本科專業品牌化建設,推動拔尖計劃內涵式發展;二是完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體系,促進拔尖學生多元化成長;三是完善學科交叉培養模式,保障拔尖學生寬基礎成才。目前,揚州大學已被列入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A類建設高校名單,正在努力沖刺“雙一流”高校。
同時,他還努力促成學校科研成果向工業生產的轉化。2023年4月,揚州大學牽頭成立揚州碳中和技術創新研究中心,校政企協同,前瞻性布局新能源及新型儲能材料與器件等交叉領域前沿科技。他帶領團隊針對我國光伏產業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狀況,先后突破了電池材料、電池片及組件制造的諸多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光伏技術的迭代,使我國光伏技術國際領先。
為履行好人大代表職責,丁建寧還在百忙中擠出時間進行社會調研,廣泛征集建議,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記得滿滿當當。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他提交了涉及教育、科技、人才等領域的10余項建議,得到各有關部門的重視。
2024年3月,揚州大學與江蘇省檢察院、揚州市檢察院共同組建江蘇首個“職務犯罪檢察研究基地”,丁建寧簽署合作協議。
對于檢察機關在促進新質生產力方面所做的努力,丁建寧也十分關注。通過檢察開放日、工作通報等渠道,他了解到,2024年,揚州檢察機關圍繞市委市政府“613”產業體系布局能動履職,錨定科技、產業兩個重點方向,建立健全“產業鏈+法律監督”服務機制,打好懲治犯罪、訴源治理、風險防控組合拳。制定“416”方案;開展“法治早茶”進企業活動;加大涉企刑事訴訟“掛案”清理和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打擊力度,對一起3年未偵結、影響涉案企業繼續經營的刑事案件監督撤案;強化知識產權綜合保護,精準起訴中宣部和最高檢等五部門聯合掛牌督辦、涉案金額達2700余萬元的侵犯網紅玩具著作權案,并聯合法院、市場監管等單位成立電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站。
丁建寧認為,揚州檢察機關的做法對揚州大學的法科教育很有啟示意義。他在推動揚州大學與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揚州市人民檢察院共建省內首家“職務犯罪檢察研究基地”的基礎上,還希望能在“法促新質生產力”方面緊密合作,讓檢察官走上高校講臺講授實踐真知,讓學生跟隨檢察官參與火熱的司法實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