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
回望2024,你是興奮,還是沮喪?
展望2025,你是期待,還是一聲嘆息?
在2024年最后一天,讀本君坐在電腦前,想回顧2024年麗江經濟是好是壞?
沒想到,枯坐5小時,下筆依舊艱難。
還記得,2024新年伊始時,我們寫下了文筆平平的麗江經濟年終總結,但在2025年的開端,讀本君卻發現,一年過去,幾乎沒太多改變。
怪不得有人在朋友圈調侃:很遺憾,跨年不是投胎,去年是啥樣,今年也還是啥樣。
在2024年底,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熱搜:
1985年的《明天會更好》唱出氣勢,唱出明天會更好。
2024年的《明天會更好》唱得軟綿綿的,感覺是在唱衰明天。
在越來越不確定的當下,如何提振我們普通人的信心?
2025年,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向前?
在新年第一天,我們回訪了部分“搞錢”的行業和小店主們,看看他們一年的改變。
從宏觀上看,他們未必代表麗江經濟的大盤,但在我們看來,定義一個人或者一件事,不應只是看他們的成就……而應是在真實的生活中,他們如何度過一天又一天,成功或者失敗,這些體驗,最終匯聚的是麗江經濟的冷與暖。
如果說,2024年什么在麗江最火。
旅拍、零食量販店都能算其中之一。
在麗江古城,三步一“公主”,兩步一“卓瑪”的場景,這幾年屢見不鮮。
然而今年旺季不旺,他們好像齊刷刷地消失在了朋友圈。
在麗江古城內,第一批精修拍照火起來的旅拍店鋪有一部分開始轉讓。不僅麗江,從大理到西安,從延吉到版納,都是如此。
旅拍的風怎么刮不動了?
據統計,2023年我國旅拍需求量為2260萬人次,市場規模為395.3億元,旅拍視頻需求量相比去年增長30.8%。但2024年,旅拍視頻需求量只增長了17.6%。
而另一邊則是供給側爆發式增長,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國內現存旅拍相關企業5506家,僅2023年全年就注冊2117家。2024年截至目:8月,國內新注冊旅拍相關企業1869家,其中前7月注冊量達1710家,同比增長78.87%。其中又以貴州、云南和山西三省旅拍相關企業新注冊量最大,今年前7個月分別為234家、174家、157家。
“留給麗江旅拍的時間不多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旅拍店主無奈表示。一方面是因為旅拍競爭太激烈,就拿麗江來說,幾年時間內,旅拍店翻了十倍不止,整個麗江市旅拍都突破1000家了。更別說,極致的內卷帶來的極致的低價。從399/499元一套,今年直接暴跌到199甚至99元拍一送一。
這樣的價格,分給攝影師和化妝師手里的錢越來越少,專業的瞧不上這一點嗟來之食。這一刻,世界是個草臺班子,劣幣驅逐良幣得以體現:上個月還在賣水果的攤主,下個月就舉起相機,加入旅拍大軍,有的甚至連員工都沒有,一個小鋪面拉客,拉了單子在攝影資源共享群內喊人。如此循環,出片質量無法保證,從某種意義上說,旅拍的名聲已經僅次于零負團費低價游,避雷、騙人、宰客和它緊密相連。
麗江政府也注意了這個情況,正式發布《古城區旅拍行業標準》,但部分從業者對此表示并沒有那么樂觀,“那些破壞行業規范的,可能只做一個旺季,有了標準,他不執行,又能怎么辦?”
羅振宇在“2024跨年演講”中說,破“卷” 的方法千萬種,歸根到底就一條,各做各的卷子。可麗江市場上,總在搶奪同一張答卷。從臘排骨到鮮花餅,從非洲鼓再到旅拍……無不如此。
“行業的天花板,往往是思維的地板。”越是在飽和的市場里,越需要跳出傳統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找到突破點。
今年11月,麗江市場已有零食很忙開始轉讓了。
大寫的尷尬,畢竟距離我們零食很忙的稿子成稿,也才1個月不到。
速生速死,在零食量販行業上演。
有江西加盟商在小紅書平臺分享,她是如何半年虧掉20萬的。她家零食店一天營業額曾跌到36元,跟加盟之前業務員許諾的2000元相去甚遠。營收低讓人沮喪,營收高也不一定賺錢。短視頻平臺上有加盟商說,門店即使每天賣六七千都在虧本,總共虧了60多萬元,開了兩個月就閉店了。
而網絡數據中,零食店的壽命確實在縮短,2023年的加盟商開業8個月后決定關門,到今年縮短到2個月。
零食量販店的興起在2022年。他們大多門頭亮眼、價格便宜,代表品牌有零食很忙、好想來等等。對于麗江這類城市的加盟者來說,按照標準化模式加盟復制,要比自己單獨創業要好一點。畢竟,在麗江找到一個商機也很難。
但同樣抱有此類想法的麗江人也不少,并且,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回本周期越來越長。
麗江市區僅有20~30萬常住人口,短短半年時間內,開出了20多家零食量販店。尤其在核心商圈,開店密度過于飽和,例如,祥和商業廣場附近,兩家零食店相距不足百米,而學生集中的福慧路上,好想來與零食很忙僅間隔50米不到,貼身肉搏般。
在媒體的采訪中,有零食很忙的加盟商表示,一年多以前回本周期可以短到8個月,而現在延長到2年甚至3年。
背后原因不難理解:當一個小縣城只有一家零食店時,嘗鮮的消費者愿意排長隊進店,然而當門店數量增加到5家以上時,每個店主都想爭奪消費者,相繼打起了價格戰。
結果只有兩個:打得起價格戰的門店營業額上漲,但利潤降低;打不起的門店顧客變少,營收走低,因為嘗過低價甜頭的消費者不愿再來了。
不少加盟商只是手握幾十萬的普通人,忍受不了持續數月的虧本,唯有關店止損。
這樣的行業例子還有很多,臺球室、蓋帽飯都在其中,便不一一列舉。
但他們的失敗也告訴我們,“創業的機會一直存在,但門檻從來沒有降低。”未來,創業不再是“有想法就能成功”,而是要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對市場的敏銳嗅覺。
看到這里,有人難免悲觀。
難道,在麗江的我們,只能卷體制內、卷公務員的逼仄通道?留給我們普通人的創業機會究竟在哪里?
讀本君雖無法細化到路在何方,卻從一些小微創業者身上看到時代的塵埃與光影疊加、堆積的魅力。
第一仍然是:在這個唯快不破的時代堅持長期主義,用極簡的框架堆積出奇跡。
尼采說過:我們要在自己的身上,克服這個時代。《讀本搞錢》的第一位受訪者食在餛飩的和晉說:“2024年,食在餛飩經營了3300多個小時,算上開門準備和關門收尾的工作,我們每天工作差不多12個小時,全年營業近300天。”
同樣堅持長期主義的福瑞面包主理人麻子也是如此,每天烘焙10~14種不同品類的面包,打7~8種不同的面團,出爐200多個產品。
而讀本君的另一位好友,10多年時間內,從實體經濟、服裝,再到養生賽道無縫切換,一年電商可以做到1個億,讓人羨慕不已。
但究其因果,這十多年時間內,她每天堅持在社交媒體上分享1~2條關于自己的穿搭、養生、人生感悟,擁有了近20個群的忠粉。
試問,有這樣的堅持力,做什么不能成功?也證實了那句:我們身上最有價值的東西,不是證書和技能,而是過去一切經歷的總和。
即使你技能不多,資源不好也不必汗顏,我們記錄過的啊肥和阿壯夫妻倆,堅持在抖音記錄自己的擺攤生活,日收入也漸漸從上百元到近千,讓麗江待業在家的寶媽、打工人、失業青年們都在視頻中找到一種情感濡養:真切感受到普通人的苦辣酸甜。
他們的出發點可能只是為了溫飽,但我們終日奔波,都只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好一點。不是嗎?
第二,尋找麗江獨特的優勢在哪里?
如果這個問題,你還要歸于旅游,我會認為你半條腿還停留在過去。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消費者享受信息平權,麗江的優勢是旅游,卻并不獨特。
畢竟,大理、版納,甚至今年崛起的山西,哪個沒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畢竟,拿著舊地圖是找不到新大陸的。
在麗江的時間不短,常常聽當地的嬢嬢說,麗江的松茸勝過迪慶,但為什么別人覺得最好的是香格里拉松茸?這種在北上廣都被稱為高級的、新鮮的、牛叉的“社交貨幣”,做品牌、做影響力的話語權為什么不在麗江人手里,反而被其他地區的優秀創業者給撬動?
反而,產地不在麗江的云南小粒咖啡,在淘寶上,麗江的熟豆商將他們的銷量做到全網前五。你看,沒有在地優勢也能做出生命力。
“產品創新是基礎,關鍵的是認知升級。”消費者的需求變化越來越快,商業模式的成功不只依賴產品,更在于是否能抓住用戶的新認知。懶猴叢林咖啡的主理人就是如此,果斷在2024年關閉了酒店民宿業務,深耕咖啡豆供應。更堅持拍攝視頻,像手沖咖啡百科全書一樣,為不斷增加的咖啡人群提供知識供給。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德·德魯克說“企業的本質是為社會解決問題,一個社會問題就是一個商業機會”。細數一下,我們身邊很多品牌的誕生,都是因為發現了一個社會問題。比如淘寶、支付寶;QQ和微信。
但相比這些so big的企業,在麗江,也不用妄想動輒賺幾個小目標,如果你能把一碗米線煮得人人叫好,那也能迎來你的小時代,安身立命。
圖源:包圖網授權圖庫
100年前,狀元張謇下海創業,他在日記中寫到:“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若遺留一二有用事業,與草木同生,即不與草木同腐。故踴躍從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
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
我想,更務實地過好每一天,才是2025年最質樸、篤定的期許。
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