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有句名言:“從本質上來講,中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不斷重復著王朝的覆滅更迭,其中沒有任何進步?!边@句話一針見血,直指中國帝制時代的殘酷本質。
但這句話卻只說對了一半,因為黑格爾只看到了自秦以后到晚清之前的中國歷史,這一歷史時期處于兩次劇變之間漫長的穩定期,他并沒有看到秦以前更古老的中國,更沒有機會看到晚清之后的中國。
漫長的幾千年中國歷史中,能稱之為“變局”的時代有很多,但真正能稱之為“劇變”的時代,一定是能夠重塑文明的本質,改寫文明的方向的時代,這樣的時代我們可以稱之為“文明的新生”。在數千年中國歷史中,就有五次這樣的劇變,至今仍影響著我們今日的文明與命運前途。
-1-殷周之變:真正“中國”的誕生
王國維曾說:“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我們不得不承認,現代中國的一切,幾乎都肇始于殷周之變時代。
我們的政治制度、文化觀念、道德倫理,都奠基于西周時期——中華中央集權與大一統的政制特征早在西周就已體現,我們的天下觀、君臣觀、宗族觀、道德觀、儒家禮樂文化與倫理等,均在西周就已成型,并一脈傳承3000余年,直至今日仍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之中。
可以說,西周是現代中國真正的源頭,殷周之變塑造了華夏文明的新生,讓我們與周建立以前的歷史徹底分野開來。正如李碩在《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一書中所說:“周滅商后,跨越兩千年的華夏舊文明戛然而止,取代它的,是周公營造的新華夏文明。這是一種過于早熟的世俗文明,一直持續到今日?!?/strong>
-2-周秦之變:揮之不去的帝制時代
從周至秦,中國從封建走向帝制,中央集權與大一統成了漫長兩千余年最顯著的政治特征。
帝制形成之前,先秦百家爭鳴,其中儒法之爭是其主線;帝制確立之后,儒法之爭仍延續了兩千余年——思想上獨尊儒術,國家統治卻盡是法家之術,以至于“外儒內法”“霸王道雜之”成了討論中國帝制時代繞不開的詞匯。這就是趙鼎新在其經典著作《東周戰爭與儒法國家的誕生》中所講到的“儒法國家”。
儒法國家與帝制時代確立后,中國歷史進入了黑格爾口中“漫長的停滯狀態”。這一歷史時期太過漫長,歷史烙印太過深入,以至于我們在21世紀的現代社會,仍然擺脫不掉周秦之變帶來的文明烙印,而這也成了中國現代轉型中最大的一個障礙。
-3-晚清大變局:中國現代轉型的開啟
1840年以來的晚清劇變,是又一次華夏文明的新生,但這次文明新生的因素來自遙遠的西方,而非中國內部。對于這段歷史的解釋,革命史觀聚焦于各階級的革命,民族史觀聚焦于對侵略與殖民壓迫的反抗,其他還有如費正清的“沖擊-回應”說等。但這些視角,都只是抓住了近代史的一個片面,而非核心。
晚清劇變只有“現代化轉型”這一個核心,這也是這次華夏文明新生的核心——從傳統華夏文明走向現代全球文明。但是,由于近代史與現實糾葛太深,以至于“現代化轉型”這一核心常常被其他敘事所遮蔽。我們亟需一場對近代史認知上的“撥亂反正”,正如王人博在《1840年以來的中國》中探討的那樣:只有抓住近代中國的轉型核心“憲制”,一切才能清晰起來。
-4-五四革命:中國現代命運的轉折
國人對五四運動的重要意義一直忽視、甚至不知。提起五四,大多數人反應起的是學生的游行、對北洋政府腐敗無能的抗議、對巴黎和會恥辱合約的抗議,然而這些都只是歷史事件的表象,在內里,五四運動深刻改變了現代中國命運與中國邁向現代文明的走向。
殷海光曾說:“中國的病根,也反映在代表早期五四思想的自由主義在中國的失敗上。”五四對現代中國命運的改變,至少體現在以下三點上:一,終結了1910年代尤其是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思想啟蒙;二,俄國十月革命帶來的馬克思主義、與一戰激起的民族主義在中國崛起,成為后世中國的命運主流;三,五四產生了近代中國最激進的一次思潮,此后半個多世紀歷史中,中國在這種思潮中一浪高過一浪。
五四對現代中國命運的影響,絕對超過任何一場實質性的暴力革命。正如五四研究專家周策縱先生所說:我深感中國的現代化與改革只能在政府和政黨之外推動,于是我將目光轉向五四,寫了這部《五四運動史:現代中國的知識革命》。
-5-經濟改革:一次不完整的文明轉向
中國最近的一次文明轉向,也是與我們當下聯系最為緊密直接的一次轉向,是1978年開啟的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在內的一系列改革進程。我們常常將改革開放視為一種政治的轉向,卻常常忽視它本質上是一場文明的轉向。
一場徹底的改革,必須是從基底的文明新生,四十年來,我們追求個體權利的意識越來越強,資本的繁榮也改變了我們對財富、對物質、對精神需求的種種看法,這些事物都在重塑我們文明的特質。而對這一歷史進程最真實權威的記錄,莫過于改革親歷者吳敬璉先生撰寫的《中國經濟改革進程》。
但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一轉向并不完整,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社會、文化等等方面,我們距離“文明新生“的完成還有很遠很遠。但我們相信文明的歷史不會倒退,因為人們看到文明的曙光后,就不會再愿意退縮到黑暗中去。
以上五次歷史的劇變與文明的轉向,從古至今跨越三千余年,距離我們遙遠的,已成為我們文明的基因,而正在發生的,則將塑造我們未來的基因。讀懂這五次文明的劇變,不僅是理解我們古老文明的必經之途,更關乎我們未來的文明與命運。正如美國漢學家牟復禮曾說:“古老文明中奄奄一息的和如日中天的,同樣都關涉著如何理解現在的中國?!?/strong>
為此,店長薦書誠摯推薦一套讀懂“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五次劇變”五書,包括上述提到五部作品——《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東周戰爭與儒法國家的誕生》《中國經濟改革進程》,以及兩部能夠對我們近現代史認知“撥亂反正”的作品《1840年以來的中國》《五四運動史:現代中國的知識革命》。
這五本書本本皆是經典,很多都經過了學界與讀者的反復驗證;更重要的是,五本書都抓住了文明新生、或文明重塑與文明轉向的核心,一針見血,從不在無關緊要的地方節外生枝。更難得的是,我們有幸獲得《中國經濟改革進程》的吳老簽章版,數量極其有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