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海鞘,英文名Salpa,是一種海洋無脊椎動物,屬脊索動物門樽海鞘綱。其身體呈桶狀、膠質,體長在1厘米到10厘米之間,幾乎完全透明。單體或群體營漂浮生活,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主要是海藻)為食,通過吸入和噴出海水完成在水中的移動。樽海鞘的背囊薄而透明,其上有環狀肌肉帶。
偽裝大師——樽海鞘
樽海鞘是如何走進大眾視野?
既然樽海鞘是透明狀,它是何時何地被發現的?這還得追溯至2014年。
2014年1月21日,新西蘭漁民斯圖亞特·弗雷澤帶著兩個兒子在北島北部的卡里卡里半島釣魚,無意間發現水面上漂浮著一只“透明的蝦”。弗雷澤說這只“特別的蝦”摸起來好像有鱗,很堅韌,像果凍一樣,除了體內一顆橘色小圓球以外幾乎完全透明。弗雷澤很困惑地給這只小家伙拍了照,照片讓他和其他漁民都感到困惑,因為誰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以前從未看到過類似的東西。
普利茅斯國家海洋水族館的專家介紹,這不是蝦,而是樽海鞘,自此這只透明生物便開始走入人們的視線。
弗雷澤拍下的樽海鞘
樽海鞘的生存方式
樽海鞘是一種小型遠洋動物,廣泛分布于南極洲到北極南部,其中南半球最為常見。它們有環狀肌帶,兩端開口,當水通過其黏膜時,它們就將其中可食用的成分吸收得一干二凈。它們生活環境復雜,會發生有性和無性交替現象,可進行同性繁殖,也可以產生一系列雌雄同體克隆。無性時期許多個體會連成長鏈,甚至有些還能發光。它們在海洋食物鏈中的位置并不重要,對人類無害。
樽海鞘對大自然的意義
樽海鞘是海洋中碳元素的搬運工,它們有一種垂直運動,即樽海鞘白天會向下游很遠,而夜里又向上游回去,在此過程中,它們會向深海釋放“排泄小體”,這種物質蘊含著大量的碳元素,從而實現了碳元素從大氣向海洋、海面到海底的轉移,這種碳元素的轉移防止了碳重新回到大氣圈,可以說樽海鞘的清碳作用意義重大。但由于樽海鞘主要生活在寒冷海域且能產生大量的熱量,也有部分專家懷疑,全球變暖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樽海鞘造成的。
樽海鞘被專家預測會大量增多,因為與它競爭食物的磷蝦的數量在大量減少,而樽海鞘本身呈膠質,幾乎沒有什么生物以它們為食。
樽海鞘獨特的“閃光點”
樽海鞘可不止以透明、清碳聞名,這些小家伙身上還有很多神奇的現象。
如果用手去觸碰樽海鞘,它們就會從出水管孔射出一股強有力的水流,然后由原來的挺立狀態變為綿軟倒伏,這也是為什么它們“像果凍一樣”。
它們還有脊索動物中獨一無二的血液循環系統:開管式循環,它們的血流方向每隔幾分鐘就會顛倒一次,真是令人驚嘆。
樽海鞘的血液系統
一起來關注未來24小時海況預報~
浙江海洋預報
1月1日20:00-1月2日20:00
浙江海域海浪大面預報
今天夜間,大面海域是輕到中浪的水平,到了明天下午,杭州灣將會增大到0.6到1.2米的輕浪,浙北海域增大到1.4到2.2米的中浪,浙中、南海域增大到1.6到3米的中到大浪。
浙江所屬海域的風浪較大,中小型船只出海請注意安全。
濱海旅游區預報
明天,5個濱海旅游區中,南麂不適宜海上垂釣和游覽,洞頭不太適宜出游,其它3個旅游區較適宜觀光。
足不出戶了解更多海洋資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浙江海洋預報網 (www.zjocean.org.cn)
浙江省海洋監測預報中心
/發布浙江海域海洋環境預報信息/
微信號 : zjhyyb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