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大選的落幕,拜登政府即將離開權力的中心,而接任的特朗普早已頻頻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自己上任后要干的事,其中有不少還是和拜登對著來的。可即便是到了最后時刻,拜登政府也不忘制裁我國,甚至還加大了力度。
看到對方這來勢洶洶的架勢,我國也沒有退讓,很快就展開反擊。
12月2日,拜登政府發布了對我國半導體行業的最新制裁,力度可謂是相當大,遠超之前,大概有140家中國企業都被拉入制裁的名單中。不僅如此,他還限制第三國向我國的出口。
可以說拜登政府這么做就是想完全摧毀我國的半導體行業,從而遏制我國的發展,維護自身的霸權。
可是美國忽略了一個非常明顯的事實,那就是他對我國的每一次制裁,都沒有百分百的達成目標,甚至還給自己造成不小的損失。
對我國出口的大量產品加征關稅,試圖實現與我國的脫鉤,然而產品上漲的價格,最后還是美國的消費者買單;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制裁我國的華為等5G企業,結果反而激發我們加快研究步伐,突破封鎖。
如今美國對我國的半導體行業下黑手,受到影響的也絕不會只有我們。畢竟美國本土的企業在之前的制裁中就損失不少,甚至荷蘭和日本的企業也牽涉在內。
其中就不得不提荷蘭的光刻機巨頭阿斯麥。因為根據彭博社的報道,我國目前是阿斯麥最大的出口市場,今年的前三個季度,其在我國的銷售額幾乎是總銷售額的一半。
可是在美國前幾輪對我國科技產業的制裁中,它因為荷蘭政府的原因是處處受到限制,明明賺錢的機會就在眼前,它卻不能出售商品,以至于阿斯麥甚至有了搬離荷蘭的想法。
美國本土的芯片企業也抱著同樣的想法,如果自己不賣產品,競爭對手卻售賣,那自己豈不是處于劣勢。
由此可以看出,美國的制裁武器落下時,打出的可不是單擊效果,而是無差別群攻,對誰都沒有好處。
而除了此次嚴苛的制裁外,拜登還一如既往的在臺海問題上動作頻頻。11月的時候,拜登對臺灣進行了他任期內的第18次軍售,并且允許臺獨分子賴清德過境美國。
拜登的一系列行為其實不過是想要鞏固自己的政治遺產,做下臺前的最后掙扎。
而我國面對拜登政府的咄咄逼人,也很快就做出了相應的反擊。
12月3日,我國商務部發布了公告,要加強管制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的出口。所謂兩用物就是指既有軍事用途又有民事用途,而我國對其加強管制,對美國來說其實影響并不小。
因為根據公告上的說明,鎵、鍺、銻、超硬材料等將不對美國出口,對石墨兩用物項的出口也會進行更加嚴格的審查,以防美國通過第三方得到這些東西。
像上述材料中的鎵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金屬,它不僅在半導體行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核電工業領域也非常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材料的主要產地都在中國,美國一時之間是很難找到替代對象的,就算找到了,對方能提供的和我國的相比,也會落下一截。
這對于美國的軍工行業和半導體行業來說,可絕對算不上是什么好消息,甚至還會造成不小的問題。這樣的結果好像再次重現了美國之前的制裁,原本的目標不能百分百的完成,自己還要受到損失。
同時,美國這種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實則大行貿易保護的行為對我國造成的影響只會越來越小,甚至會成為我們更加努力發展的動力。因為中華人民經歷過被壓迫的時期,但是我們沒有選擇屈服,而是努力奮斗,努力發展。
2018年,美國對我國展開了貿易戰,此后各種制裁方式層出不窮,而這一切都是為了鞏固自身的霸權。可是就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我國的芯片出口額卻從2018年的5000多億一直上漲,預計今年會突破10000億。
事實上,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國的制裁和霸權看似針對的是某一個國家,但實際上受到影響的卻絕對不會是單獨的個體,更可能是一個鏈條上的所有參與者。
就像美國在俄烏戰爭中支持烏克蘭,對俄羅斯的能源出口進行嚴厲的制裁,歐洲的眾多國家也只能跟隨美國的步調,對俄羅斯的能源出口進行制裁。
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對俄羅斯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但與此同時,缺乏能源的歐洲國家就不得不尋求新的能源供應,接受更高價格的能源,這對于他們而言同樣是損失。
長此以往,這回旋鏢遲早也要落在美國身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