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大家都知道糖尿病以及其并發癥的危害,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但是,有一個糖尿病并發癥——糖尿病肌少癥,卻很少有人知曉或者說被人們漠視了。
“肌”不再來
糖尿病患者是肌少癥的高危對象
對于糖尿病,有的人會認為糖尿病患者不能胖,甚至應該越瘦越好。但真的是越瘦越好嗎?長期處在消瘦的狀態,會導致肌肉流失,最終發展為肌少癥。大家可能覺得肌少癥離我們很遠,但是糖尿病患者是肌少癥的高危對象,患病率高達18%。
導致糖尿病肌少癥的因素有很多。第一,糖尿病肌少癥被認為與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抵抗和氧化應激有關。第二,血糖控制長期不佳,大量能量從體內流失,造成患者體重減少。第三,不正確的飲食。很多人誤認為既然高糖、高脂的飲食習慣會誘發糖尿病,少吃點兒不就能緩解病情嗎?其實不然。過度節食可能導致我們的機體狀態更差,血糖水平出現明顯波動,甚至引發多種并發癥。第四,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如二甲雙胍、GLP-1受體激動劑(利拉魯肽、度拉糖肽等)、SGLT2抑制劑(達格列凈、恩格列凈等)、DPP4抑制劑(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都有不同程度減輕體重的藥效。此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如缺乏運動、患有慢性腸胃疾病等,也會誘發糖尿病肌少癥。
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病情控制不佳引起肌少癥會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第一,肌少癥可導致葡萄糖利用減少,糖尿病進展加速。第二,由于肌肉流失、肌肉力量下降再合并有骨質疏松癥,易跌倒和骨折,一些老年人甚至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第三,可導致免疫力低下,增加感染風險。第四,低體重可能導致終末期腎病的發病風險增高。
“肌”要擇食
肌肉增長離不開營養的支持
總之,糖尿病肌少癥的發生與上述諸多因素有關,為了有效預防治療糖尿病肌少癥,在常規糖尿病飲食要求的基礎上,還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地中海膳食模式 地中海飲食是泛指希臘、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南部等處于地中海沿岸的南歐各國以蔬菜和水果、魚類、五谷雜糧、豆類和橄欖油為主的飲食風格,肉類及其制品攝入量較低,食物加工程度低而新鮮度高。已有研究結果顯示,地中海飲食不僅可改善肌少癥,還能改善代謝和胰島素抗性,有利于調控血糖。
谷類粗糧為主 谷類食物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是神經系統的主要能源,雜糧富含B族維生素。這些營養素具有維持神經肌肉的功能,并可以有效防止肌肉的流失。
增加蛋白質攝取 對于糖尿病肌少癥的患者來說,充足的蛋白質攝入是肌少癥防治中的重要因素。在病情允許的前提下,蛋白質的攝入量應達到每天每千克體重為1.2~1.5克,以改善四肢肌肉量。蛋白質應優先通過食物獲取,要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奶制品、豆制品,保證優質蛋白的攝入。
多喝牛奶 牛奶中乳清蛋白的吸收較快,并且含有豐富的支鏈氨基酸,尤其是亮氨酸,可更好地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提高肌肉量和肌肉功能。糖尿病肌少癥患者如果沒有乳糖不耐受,可每天進食250~500克牛奶。
多吃深色蔬菜和水果 要做到餐餐都有蔬菜,每天應達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蔬菜和水果可通過抗氧化作用和堿鹽發揮保存肌肉量的作用。
控制油、鹽、糖攝入量 所有人都應該清淡飲食,控制油、鹽、糖用量。另外,還應做到戒煙限酒。
適當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可通過各種機制保持肌肉功能,包括維持鈣穩態和肌肉纖維的增殖。有研究顯示維生素D水平越低,肌肉質量和力量越低。一般人群可通過曬太陽(1~2小時/天)、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全脂牛奶)來補充,嚴重缺乏的人群則需通過藥物來補充維生素D。
強“肌”計劃
運動是延緩肌少癥的良方
缺乏運動是發生肌少癥的重要因素。糖尿病肌少癥患者由于肌肉力量的減退、肌肉質量的降低和軀體活動能力的下降,如進行不合理的運動易發生運動傷害,甚至跌倒和骨折。因此,糖尿病肌少癥患者的運動要合理、有效、安全,要由專業醫生、運動師做好病情評估、正確指導。
做好病情評估 詳細評估患者病情(包括血糖、血壓、心肺腎功能、骨密度、眼底檢查等),肌肉力量、肌肉質量、身體表現(步速、椅子站立試驗、定時起身走試驗、體能狀況)等,生活習慣(飲食、運動、吸煙飲酒、睡眠等)、認知能力、經濟情況等情況。
合理運動 減少靜坐,增加日常身體活動量(買菜、收拾房間等)。將有氧運動、抗阻運動等多種運動模式相結合。建議每天進行40~6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抗阻運動(坐位抬腿、靜力靠墻蹲、拉彈力帶、舉啞鈴)20~30分鐘,每周2~3天。
運動要持之以恒 在餐后1小時開始運動,強度要注意個體化。建議患者從少量活動開始,根據自身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及活動時間,以身體可以耐受為宜。
需要注意的事是,運動環境要選擇在寬闊、視線好、地面平整的地方,運動時要防止跌倒。盡量有人陪伴,一起運動,即增加運動樂趣又能保障安全。隨身攜帶水、防止脫水。衣物寬松、舒適,穿合腳防滑的鞋子。密切監測血糖,根據血糖、運動強度可在運動前后適當加餐。隨身攜帶糖塊,預防低血糖發生。
總之,運動不僅可以抑制蛋白質的分解,促進蛋白質的合成,還可以提高肌肉的耐力和質量。糖尿病肌少癥的患者進行有效的運動鍛煉,能很好地改善身體狀況并有利于病情控制。
轉載請注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作者 ||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滕云 中華預防醫學會糖尿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王彥
編輯 || 顏紅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