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踐悟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動樣本
——第四屆全國檢察機關文化品牌征集展示活動引發積極反響
“在這里,他們四渡赤水,扭轉危局,以少勝多;在這里,他們牢記歷史,以愛之名,納川成海,守護少年的你……”
“如何以法理為尺、以實務為鏡、以智慧為刃,破解司法迷霧,引領正義之光?‘108探案’,專攻疑難雜癥……”
日前,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辦公室、檢察日報社主辦,新聞辦文化處、方圓雜志社承辦的第四屆全國檢察機關文化品牌征集展示活動定評會在京召開。最高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童建明出席會議并講話,最高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滕繼國主持定評會。
經過無記名投票,與會評委一致認為,這些檢察文化品牌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是檢察機關一體學思踐悟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動樣本。
緊貼檢察實踐
詮釋為大局服務的責任擔當
2024年8月,第四屆全國檢察機關文化品牌征集展示活動啟動。初評階段,主辦方共收到各省級檢察院推薦的92個檢察文化品牌。經過初評、復評、網絡展示等環節,20個檢察文化品牌進入定評。
據最高檢新聞辦負責人介紹,入圍定評環節的20個文化品牌涵蓋“四大檢察”業務、隊伍建設、黨建管理等多方面工作。在網絡展示環節,20個文化品牌的點贊量達到了38.7萬次,最高檢微博《這些檢察文化品牌,您喜歡哪個?》閱讀量435萬,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文化品牌的征集展示活動宛如一堂精彩紛呈且極具感染力的法治教育課,讓大家能夠更為全面地了解新時代檢察工作的亮點與變化。”全國人大代表,云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巍在定評會上表示,透過這些文化品牌可以發現,檢察機關在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不斷優化方法路徑,彰顯了為大局服務的責任擔當。
跨區劃流域生態環境如何治理?在“松嫩護江藍”文化品牌中,黑吉蒙三省(區)四地檢察機關打破單一作戰模式,一體履職、綜合履職,繪就了白山黑水間天更藍、水更清、景更美的生態畫卷;“新質生產力”是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因子,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檢察院創建的文化品牌“知劍”的引領下,該院做實做優高新技術、新興產業等領域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助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這些文化品牌涉及生態保護、知識產權保護、鐵路運輸安全、社會矛盾化解等多個方面。通過這些文化品牌,我們可以看到不同類型社會問題解決的檢察實踐,達到了‘一品解一題’的效果,而這恰恰就是文化品牌創建的意義所在。”中央宣傳部文藝局副局長彭云告訴記者。
“驚喜、驚嘆、驚艷!”全國政協委員、湖北首義律師事務所主任謝文敏在定評會現場觀看文化品牌的展示后意猶未盡。她認為,這些文化品牌通過多元視角展示檢察官忠誠、為民、擔當、公正、廉潔的精神風貌,詮釋了司法精神、司法實踐、司法文化的豐富內涵,使其更加清晰、立體地呈現在大眾面前。
富含文化營養,引領法治新風尚
從北端的鐘鼓樓到南端的永定門,全長7.8公里,統領整個北京老城規劃格局的建筑與遺址,這便是北京中軸線。
2024年7月27日,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坐落在中軸線旁,北京市東城區檢察院從2020年開始,便將履職辦案的目光聚焦于此。從文物保護延伸到服務經濟發展、民生改善,該院的“翼·中軸”檢察文化品牌逐漸被更多人熟知。
“‘翼·中軸’這個品牌的推介視頻,不僅把中軸線申遺與檢察公益訴訟履職深度結合,還在拍攝過程中巧妙地運用了諸多中軸線的畫面結構,藝術水準相當高!”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出版集團北京十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敬群認為,文化品牌的打造,關鍵在于達到以文化人的效果,憑借細節式的描摹、接地氣的表達讓人民群眾看到、聽見、記住。
“檢察文化品牌既有文化含量,又有法治內涵,立意著實精妙,令人稱贊。”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副局長、法治宣傳中心副主任謝向紅舉例道,定評會所展示的“松嫩護江藍”“巒山藍”等文化品牌,無論是品牌名稱還是畫面選取,都給人以美的享受,以春風化雨的形式讓法治浸潤人心。
雁城衡陽,經世致用的湖湘文化在這里薪火相傳。衡陽鐵路運輸檢察院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打造“路路通”文化品牌,守護群眾平安出行的“詩和遠方”。
“‘鐵路有多長,檢察機關司法保障的路就有多遠’,這句出自文化品牌‘路路通’視頻展示內容里的話語,著實令人動容!”國家廣電總局宣傳司副司長魏霄告訴記者,20個文化品牌集中展現了檢察機關文化建設的重要成果,讓人深刻理解了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的力量。
中央政法委宣教局一級巡視員呂艷利連續四年參加檢察文化品牌征集展示活動定評會。她表示,這些十佳文化品牌、優秀文化品牌飽含人文氣息,利于滋養人心,提升法治文化的凝聚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希望進一步推動這些品牌的“二次傳播”,以此提升活動的影響力。
觀照社會生活
講述更多生動鮮活的檢察故事
最高檢印發的指出,聚焦“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和新時代檢察精神,加強檢察文化品牌培育。
瀘州市檢察院以“納百川、愛無疆、揚法治、助成長”為工作理念,創建“納愛”文化品牌,推動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支持、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未成年人綜合保護體系,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檢察院依托“巒山藍”文化品牌,護公益、解民憂,為服務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提供了“坪山經驗”……
“文化品牌的展示視頻中有很多溫暖人心的片段,淋漓盡致地展現出檢察官們奔走于大街小巷、田間地頭,用心用情辦好每一個案件的不懈努力。”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電影發行放映公司黨支部書記、經理郭建華表示,這些文化品牌做到了從廣闊的檢察實踐中觀照人民生活,將藝術寫在大眾的心坎上。
“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一年比一年好!”光明日報社文藝部執行副主任鄧凱第二次參加該活動的定評會。他告訴記者,20部作品通過小切口展現了檢察機關司法為民的溫度,希望各地檢察機關能夠繼續開闊思路,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向公眾講述更多生動、鮮活的檢察故事。
“檢察文化品牌的內涵不能大而泛,要抓住某項檢察監督工作,打造其辨識度和文化性。此外,也要充分考慮是否符合當下的文化傳播生態,要有用戶思維,打造有親和力、群眾易接受的文化品牌。”《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向記者分享了他投票的原則。
“文化品牌的背后是檢察機關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的初心。”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副局長格桑達瓦表示,期待文化品牌活動立足數字時代下的文化強國建設,堅持人民立場,讓優秀檢察文化產品破層出圈,走入千家萬戶。
“我注意到,許多文化品牌創建過程中都邀請了人大代表參與、監督檢察工作。‘人大+檢察’,凝聚了檢察文化培育的合力。”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學院專業作家、茅盾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得主喬葉表示,希望檢察文化品牌征集展示活動能夠抓住新媒體發展機遇,以大眾化方式融入百姓生活。
“檢察機關要一體學思踐悟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認真組織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全面加強新時代檢察宣傳文化工作,為以檢察工作新成效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童建明在總結發言時強調。
來源:檢察日報·要聞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