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合理的風險機制,應該是一個風險共擔的機制。
然而,房貸卻不是這樣。對銀行來說,幾乎是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
如果供貸者能夠還得起貸款,銀行就可以安穩(wěn)地收獲利息。
如果供貸者還不起貸款,出現(xiàn)斷供,銀行就可以聯(lián)合法院對房屋進行拍賣。
如果拍賣的價款,不足以抵消房貸,銀行還要把差額債務再算到斷貸者頭上,自己不會在這單業(yè)務中承擔任何風險和損失。
房貸,應該是銀行最安全、最沒有風險的業(yè)務之一,比起把錢貸給企業(yè)安全多了、穩(wěn)妥多了。
但是,斷貸者抗下了所有,難免會心中不滿,甚至罵娘。
這里就有個上海的斷供者,遇到了這樣的不幸。他很不爽。
他的經歷是這樣的。
2023年的時候,他以968萬的價格在上海市中心購買了一套房子。
當然,他手里并沒有千萬現(xiàn)金,不得已選擇了貸款。
他拿出300萬作為首付,剩下668萬向銀行貸款,每月光房供就有3萬多元。
收入低的人根本干不出這樣的事,但他收入高,他干了。
但是,很遺憾,他的收入高并沒有成為持續(xù)牢固的經濟基礎。
就在去年3月,他所在的公司倒閉了,他失業(yè)了,高昂的房貸開始壓迫他,他還不起了。
此時,他還欠銀行650萬。這也就是說,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里,他還銀行的60多萬貸款中,本金只有18萬,其他45萬都是利息。
利息占比超過70%。
此種還款的本金結構,本身就是有利于銀行而不利于的還貸者的。
尤其對那些斷供者來說,簡直就是個坑,這個坑就是讓你先多還利息,少還本金,假如你提前還款,或斷貸,都是有利于銀行的。
斷供之后,銀行就瘋狂發(fā)通知催還貸款,每天超過20次,平均每小時一次。銀行的這種高頻催款通知,無疑會給斷供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壓力。
催還款得不到回應后,后面就直接發(fā)來了法院傳票,幾乎把這哥們推進了絕望境地。
在這種重壓之下,他的生活質量急劇下降,生活費由原來的3000元壓縮至1000元以內,幾乎不再有休閑娛樂活動。
后來,房子終于進入了法拍環(huán)節(jié),評估價只有850萬元,起拍價又打7折,僅有595萬元。
如果以起拍價賣出,那他的損失就更慘重了。
屆時,他不僅房子沒了,首付沒了,還要倒欠銀行的錢。
除房子本身的損失外,他還要承擔違約罰息10萬、案件受理費5萬、律師代理費3萬、執(zhí)行費0.8萬,共計18.8萬。
所以,他真的懊悔不已,很后悔當初貸款買下這個房子。
如果當初購房決策更加謹慎些,能夠考慮到工作的穩(wěn)定性,如果能預留足夠的應急資金,那么就不會落到如此地步。
但,世界上沒有賣后悔藥的。
他想不通,直接罵娘,憑什么讓他獨自承擔損失。難道購房者只能被動接受巨大損失嗎?難道沒有更好的辦法來平衡雙方的利益呢?是不是可以建立特殊的保險機制,或者銀行和購房者共同承擔風險的新模式?
對于他提出的問題,真的需要深入探討和研究。
不然,在當前環(huán)境下,還有多少人膽敢貸款買房子呢?
如果操作不當,真的會跌入深淵。
比如這哥們,現(xiàn)在都不知道該如何向家人交代這殘酷的現(xiàn)實,也不知道該如何重新開始生活。
這件事,也向我們敲響了警鐘。
買房真的要慎重,一定要量力而行,絕不能過分用杠桿,要充分評估自己的經濟實力,最好有能支撐兩年生活的備用金,對所在行業(yè)的穩(wěn)定性和自己工作穩(wěn)定性要有清晰的認識,避免盲目購房。
對此,大家又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和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