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房產,判斷是贈與還是借貸首先看是否有書面約定。
贈與情況: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有書面贈與協議,明確表示房產是父母對子女的贈與,那么一般可以認定為贈與關系。例如,父母和子女簽訂了一份贈與合同,其中寫明 “父母自愿將位于 [具體房產地址] 的房產贈與子女 [子女名字],作為其個人財產用于生活居住”,并經過公證等法定程序,這種情況下該房產屬于贈與性質就比較明確。
借貸情況:同樣,若存在書面借貸協議,清楚地注明購房資金是父母借給子女的借款,包括借款金額、還款方式、利息(如有)等具體條款,那么應當認定為借貸關系。例如,父母和子女簽訂了借款合同,約定“父母借給子女 [X] 元用于購買位于 [房產地址] 的房產,借款期限為 [X] 年,年利率為 [X]%,子女應按等額本息方式每月還款”。
然后看出資時的意思表示。
贈與情況:在出資購房時,父母如果明確表示是贈與,如在家庭聚會場合或者與房產中介溝通時表明 “這房子是我們送給孩子的禮物” 等類似的話語,并且有證人能夠證明這種意思表示,那么可以作為認定贈與的證據。
借貸情況:如果父母在出資時提及這是借款,如告知子女 “這筆錢是借給你買房用的,以后要還”,即使沒有書面協議,這種口頭表示也可能成為認定借貸關系的依據。不過,僅有口頭證據可能在證明力上相對較弱,需要結合其他證據綜合判斷。
還可以結合購房后的行為表現來判斷。
贈與情況:如果父母在購房后一直沒有要求子女償還出資款,并且在涉及房產相關事務(如房產裝修、管理等)中以贈與者的心態對待,例如對子女如何處置房產(如出租、出售)沒有任何干涉,更傾向于贈與的認定。
借貸情況:若是借貸關系,父母可能會在適當的時候要求子女償還借款,或者對子女的經濟狀況(如是否有能力償還借款)比較關注。例如,父母在子女經濟狀況好轉時提醒其償還購房借款,或者定期詢問子女關于還款計劃的安排。
李律師建議,結合不同的情況,可以從以下方面收集證據:
贈與證據
公證材料:如果有贈與公證,這是證明贈與關系最強有力的證據。公證機關會對贈與雙方的意思表示、贈與財產的范圍等進行嚴格審核和記錄。
聊天記錄和通信記錄:家庭內部的聊天記錄或者通信內容中如果體現了贈與的意思,也可以作為輔助證據。例如,父母和子女在微信聊天中提到 “房子是我們給你的,希望你能好好生活” 等內容。
證人證言:親戚、朋友等第三方證人如果能夠證明父母在出資時有贈與的意思表示,也有助于認定贈與關系。但證人證言的可信度需要綜合考慮證人與當事人的關系、證人的品德等因素。
借貸證據
轉賬記錄備注:如果父母在給子女轉賬購房資金時,在轉賬備注中注明 “借款用于購房” 等字樣,這是比較直接的借貸證據。
還款記錄:如果子女曾經有過還款行為,哪怕是少量的還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借貸關系。例如,子女定期向父母的賬戶轉賬一定金額,并注明是 “償還購房借款”。
借條或借據:雖然在家庭內部可能較少出現這種情況,但如果有借條或者借據,是證明借貸關系的關鍵證據。借條上應寫明借款金額、借款用途(購房)、借款人、出借人、借款日期等基本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