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查閱資料,即便是口耳相傳,一般人也應該知道,不僅過去的蘇聯輕工業不行,今天的俄羅斯,輕工業照樣不行。
撰文丨任大剛
在大街上隨便拉住一個行人,問他是否使用過俄羅斯商品,我敢說,很多人會搖頭作答。
非但沒有用過,恐怕連見過的也很少。
我這輩子見過的唯一一件俄羅斯商品,是一臺明斯克牌冰箱,據說是上世紀80年代從蘇聯進口的。這臺單門冰箱設計簡單,運轉的時候,聲音很大。
除此之外,衣食住行,一樣未見。
01
俄國貨熱潮來了?沒有的事!
但最近《中國商報》報道說,2024年,藍底白字的醒目標識,搭配著循環播放的俄語歌曲,如雨后春筍般開張的俄羅斯商品館,成為多地街頭巷尾的一道新風景。
據俄羅斯商品館的招商人員介紹,加盟俄羅斯超市,風險小回報高,整體利潤率在40%—60%?!拔覀儸F在的幾十家門店當中,快的話三個月、慢的話五六個月就能回本?!?/p>
其實,在短視頻平臺上,以俄國女婿或俄國媳婦身份,叫賣俄羅斯商品特別是食品的,同樣不少。
俄國貨真的在中國興起消費熱潮了嗎?
最近,一條短視頻顯示,一個博主進入“俄羅斯”商品館后的第一句話就是:“這些都是假的?!辈┲鞣Q,店內大部分商品實為中國制造,且價格虛高。
圖/網絡
我相信這個博主說的是真的。據悉,目前,已有不少俄羅斯商品館開始了整改。
在杭州的一家俄羅斯商品館內,貨架上增設了一張紅藍色的小插卡。對于產地為中國的商品,小插卡上寫著“溫馨提示:此區域商品產地為中國”;而對于俄羅斯進口商品,也寫出了“此區域商品產地為俄羅斯”。
至此,對俄羅斯有特殊感情的中國人,恐怕要白高興一場了。
02
食品安全驅使下的消費選擇
但這場虛假的熱潮,仍有值得反思之處。
目前,“輸入”中國的“俄羅斯”商品,以食品為主。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擔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中國的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
食品安全大概分為四個等級:最基本的,是沒有特別認證,安全性依賴生產過程控制的普通食品;其次,是在生態環境良好中種養的無公害食品;再次是對農藥化肥有較為嚴格檢測的綠色食品;最高等級是不使用農藥化肥以及生長調節劑和基因工程技術的有機食品。
一些無良商家在食品制作過程中,無節制使用有害有毒添加劑,普通食品的安全性堪憂。
再加上工業化過程中,不少地方存在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等,公害嚴重,糧食蔬菜生產也受到嚴重影響,致使食品行業的信譽大受影響。
一些無良檢測機構也是有錢好辦事,不顧消費者利益,任意辦認證證書,致使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信譽度不高。
在這種背景下,稍有經濟實力和條件的人,寧愿相信進口食品,而不愿相信國內食品的品質和安全等級。
如今,忽然之間街面上出現了外國食品“專賣店”,趨之若鶩在所難免。
再說,只要是上過初中地理課程,或者略微關心國際大事,都知道俄羅斯地大物博,沒有那么嚴重的環境污染,且對科技與狠活不是很擅長,而以生產“傻大笨粗”的商品著稱,于是想當然認為,他們的食品恐怕更貨真價實,興許更安全。
這種內外因素驅動下,中國消費者是很容易走進“俄羅斯”小超市的。
這樣的消費者,值得同情。
03
缺乏基本常識的消費行為
走進“俄羅斯”小超市的消費者固然值得同情,但不可否認,這些消費者又是缺乏起碼常識的。
首先,缺乏地理常識。在報道中,“俄羅斯”小超市居然售賣產自俄羅斯的熱帶水果制品,比如俄羅斯榴蓮糖,這真是要把人忽悠瘸了。
其次,對俄羅斯的產業缺乏常識。不需查閱資料,即便是口耳相傳,一般人也應該知道,不僅過去的蘇聯輕工業不行,今天的俄羅斯,輕工業照樣不行。為啥不行,見仁見智。
而只要在搜索引擎上查一下資料,俄羅斯目前的輕工業狀況照樣不容樂觀。
在過去十年,中俄之間的貿易增長了將近3倍,2024年預計超過2400億美元。
▲2024年1-11月中俄貿易額已達1.58萬億人民幣(圖/海關總署)
其中,俄國向中國出口的大宗,主要是能源和其他原材料。最近,俄羅斯農產品出口中國持續增長,特別是奶制品、火雞肉和蜂蜜。但這些品種,根本撐不起一個超市所需要的貨物品種。
而中國出口到俄羅斯的商品,則包含俄羅斯人全部衣食住行之所需,豐富程度讓人眼花繚亂,可以說,若不從中國進口商品,則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將大受影響。
有論者說,“中國制造,已經承包了北方鄰居的衣食住行!”這恐怕不是信口開河。
04
警惕“價值觀”營銷的套路
毫無疑問,利用消費者的無知欺騙消費者,是違法行為,市場監管部門應責令其改正?!岸砹_斯”商品館一方,應為其欺詐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但除了追究責任,有些消費行為之外的微妙之處,不得不費些思量。
毫無疑問,忽然之間冒出來這么多“俄羅斯”商品館,除了上述食品安全的擔憂之外,還不可避免地存在蹭流量的想法。
2023年,有短視頻平臺出現一名異軍突起的“戰地英雄”——“保爾·柯察鐵”,這個自稱身處烏克蘭前線的俄羅斯士兵,成功吸粉30萬。然而,在這個“保爾·柯察鐵”的光環背后,竟然隱藏著一個笑話:他其實在中國河南省,而非烏克蘭前線。
但憑借那些荒誕不經的視頻,“保爾·柯察鐵”在自己的網店大賣伏特加酒、蜂蜜等俄羅斯商品。
被揭穿后,他急忙刪除所有影片,并將賬號名改為“王抗美”,但最終被平臺銷號。
圖/網絡
幾乎同一時期,還有一個名叫“娜娜”的“俄羅斯女子”,通過分享自己在中國的生活走紅,吸引近200萬粉絲,通過此渠道銷售了大量商品。
但最終其身份被揭穿,原來她是一名通過化妝和使用變臉特效工具來假冒俄羅斯人的中國女性。
不管“保爾·柯察鐵”“王抗美”還是“娜娜”,玩的都是騙術,而這個騙術的背后,是“價值觀”營銷的套路——不問真假,只問立場,真假服從于立場。
“俄羅斯”商品館也是如此。只不過,它把線上的騙局,挪到了線下,如今是線下不起眼,不招惹眾人目光。在線下聚攏一群價值觀相近的人,收割一叢韭菜,照樣可以發財致富。
有識之士認為,這種生意做不長久。
但有識之士可能不清楚的是,只要存在“不問真假,只問立場”,騙子們照樣可以用另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收割成功。
*本文為冰川思想庫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題圖為俄羅斯商品館,來源視頻截圖
*本版編輯:冰小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