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能有比亞迪,是王傳福的眼光長遠老辣!這么說也沒有錯,能在上世紀(參數丨圖片)90年代就看準30年后的趨勢,一般人還真不行。但比亞迪能走到今天,就不是單靠眼光能解決的問題,看到和做到之間天壤之別。說到底,不管是燃油時代還是新能源時代,汽車行業的底層邏輯就是科技競爭。
科技創新已經深入到比亞迪的骨髓,它不僅重視自身科技進步,也積極履行自身的企業責任,不間斷的向中國科技教育事業輸出自己的力量。就在2024年末,比亞迪在深圳總部舉行了30億教育慈善基金啟動儀式,在場還有35所國內頂尖高校、28所主流科技館、博物館代表參與啟動儀式。
這35所頂尖高校包括了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等代表中國工科和理科的最高學府,能夠得到這些高校的認可,我認為不在于這次的30億元教育基金,而是比亞迪對中國科教事業的長期貢獻,讓他們看到了比亞迪的感恩之心。王傳福在啟動儀式上就表示:沒有科教興國戰略,就不會有比亞迪的今天,也不會有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今天,比亞迪感恩國家科教興國戰略,感恩各大高校培養卓越人才。
比亞迪的人才培養理念是具有廣義性的,它已經在深圳、重慶、西安建立了“三站四基地”,目的就是培養出色的科技人才。過去7年時間里,比亞迪聯合全國15所一流院校、35個一級學科,邀請包括3名院士、10多名長江學者、以及杰青優青在內的超1000名一流導師,累計培養了將近1600名博士后,在站人數近1400名,位居國內第一。
在比亞迪總部有一面博士天團墻,也被外界稱之為“比亞迪工程師天團”,這是比亞迪技術創新的底氣。比亞迪之所以能夠在新能源技術上一路高歌猛進,我認為離不開“忠誠”二字。比亞迪敢用應屆生、愿意培養應屆生,在汽車業內是出了名的,目前公司超過50%的高管、技術骨干人員,都是以應屆生身份入職比亞迪并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比亞迪忠誠的培養了他們,他們也忠誠的成就了比亞迪。
一個強大的集體或企業,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品質,就是能夠將一群有夢想的人聚集在一起,然后實現一個更大、更長遠的夢想,這也是比亞迪(Build Your Dreams)的真實寫照。只有讓有夢想、有知識、有技能的人,在企業里找到不斷向上的動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才能有足夠的活力研發出如今我們看到的、那些如夢一般的新能源技術。
沒有人能夠在壓迫中展盡才華,比亞迪如今能打造出了強大完整的技術魚池,能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車企,很顯然,它給予了不同領域人才、自由而肥沃的耕種土壤,我們只看到了“果”、卻很少去了解“種”。
比亞迪默默無聞在中國公益、教育事業上助力了28年,如今高調啟動30億教育基金,在我看來就是釋放出一個信號,一個企業助力國家培養更多技術人才的信號。未來,那些比亞迪教育基金的受益學子,未必會成為比亞迪的一員,但我相信這份大義之舉,勢必會不斷凝聚出更強大的力量,吸引更多企業和個人的加入,推動中國更快地成為科技強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