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20年初新冠病毒“突襲”國人以來,這幾年人們輪番接觸過新冠、支原體肺炎、腺病毒、合胞病毒、甲流、乙流等呼吸道疾病,逐步形成“三個確定,三個不確定”認識:
1、目前和將來,每年確定會遭遇呼吸道傳染病高峰,但不確定是什么類型的呼吸道病癥,如同“開盲盒”。
2、家里和周邊,每次感染高峰確定有若干朋友或家人中招,但不確定與病癥遭遇的時間,如同“中彩票”。
3、醫院或藥店,每波感染來襲確定會帶火一種或幾種藥物,但不確定是化學藥還是中醫藥,如同“選擇題”。
2024年12月底來襲的呼吸道疾病是什么?甲流。根據國家流感中心發布的監測數據,2024年第50周(12月9日-12月15日),我國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繼續上升,絕大部分是甲流,門急診病例有所增加。
很快就要到2025年元旦,以及2025年春節,人員外出流動頻繁,社交活動增加,為甲流大范圍傳播提供了現實可能性。如何防范和治療甲流?現代醫學和傳統中醫都有一些經過臨床檢驗、確實管用的方案和藥物,不妨收藏備用。
一、從現代藥物看,有7種
以臨床檢測分析確認和抗病毒藥物治療為主要手段,用藥目的主要有3個:降低體溫、減少痛苦、縮短病程。藥物分為抗病毒類藥物、對癥治療藥物兩大類。
1、抗病毒藥物,3種:
(1)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包括奧司他韋、扎那米韋、帕拉米韋,患病后48小時內使用,是較為合理的用藥方案。先口服奧司他韋,口服不了,再吸入扎那米韋,嚴重病例用帕拉米韋,依次遞進。
(2)RNA聚合酶抑制劑,藥物叫瑪巴洛沙韋,5歲以上患者口服,注意該藥和奧司他韋只能“二選一”,不能重復使用,只需吃一次即可。
(3)血凝素抑制劑,藥物叫阿比多爾,口服起效,抗病毒機理和前兩種藥物不一樣,臨床根據醫囑選用。
2、對癥治療藥物,4種:
對癥治療是針對非高危人群居家用藥而言的,如果是高危人群患病,或病情加重,或用藥不見緩解,需及時就醫。
(1)退燒藥:一般體溫高于38.5度選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二選一,如果低于38.5度,用物理降溫或退熱貼較好。
(2)化痰霧化藥:減輕痰、喘、等帶來的影響,藥物有乙酰半胱氨酸顆粒、溴己新、布地奈德混懸液、氨溴特羅口服液等,遵醫囑選用。
(3)抗過敏藥:主要針對皮膚癢、流鼻涕等問題,有撲爾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藥物,有的需用賽洛唑啉滴鼻劑。
(4)止瀉藥:保護腸胃,防止脫水或腸道菌群失調,藥物有蒙脫石散、益生菌等。但如果僅為輕微腹瀉,多喝溫開水較好。
選用西藥,注意遵醫囑用藥,不可亂用、混用。兒童和老人用藥一定要關注劑量,注意用藥后反應。
二、從傳統中藥看,有5類
中醫調理呼吸道病癥,主證多從“六邪”里面的風邪入手分析,區分寒熱、表里、虛實等方面辨證,同時關注兼證,如脾胃不和、濕濁交織、咳喘不寧等問題。
與現代藥物殺滅、抑制病毒的治法不同,中醫是扶正祛邪,顧護胃氣,整體調理。扶陽氣、護元陽,用正氣驅逐邪氣,用藥考慮陽明胃經,防止疏泄清熱太過傷了胃氣,把人體看成一個整體調理,不是頭痛治頭,有痰化痰,還要關注精神層面,等等。
甲流屬于風邪入侵,常與濕邪、熱邪、燥邪等摻雜,入里化熱,熱盛里結如油裹面,在辨證基礎上,按階段調理。
1、剛出現癥狀,風寒入少陽。如果是小孩則坐臥不安,哭鬧不止,不思飲食;成年人則怕冷、發熱,背部、腰部酸痛,頭部發沉發痛,有汗或無汗,咽癢或鼻塞。
可用葛根湯緩解酸痛,用荊防敗毒散宣散邪氣。有的老人用紫蘇葉配生姜片煮水,趁熱喝下發汗,也能緩解病情。
2、病癥入里扎根,或者病情發展較快,此時發熱、咽干咽痛,咳喘,乏力、納差,怕冷,咳白痰,有的人惡寒感明顯,舌苔白膩,脈浮。
辨證用小青龍湯、小柴胡湯或麻杏石甘湯。小青龍湯是怕冷咳白痰,小柴胡湯是寒熱往來夾雜,麻杏石甘湯是發熱但不煩躁。注意辨證細節。
3、病癥體內熱結,出現寒包火的問題,癥見頭痛頭暈,咽干咽痛咽癢,咳嗽有痰,嗓子干、疼、啞,大便秘結,小便黃短,一般表現為外寒內熱,舌苔黃膩,脈弦。
這是體內有火,入里傷身,與寒邪交織,無法透出,需要解表和通里一并考慮,用防風通圣丸和枇杷糖漿。
4、病癥中后期,動不動咳嗽,雖然仍感到渾身乏力,食欲沒提上來,但癥狀比發病初期減輕很多,主要是咳嗽較多,痰黏在喉管里出不來,嗓子疼有異物感。
辨證需清火解毒和止咳,用止嗽散和銀翹解毒片。如果沒有痰,但咽癢咳嗽,用蘇黃膠囊,輕癥用枇杷糖漿。
5、辨證是風熱感冒的應對和處理:
前面4條進程是風寒感冒的辨證,如果是風熱感冒,癥見發高燒,口干咽干,不怕冷,面紅眼赤,痰液發黏偏黃,舌苔偏紅,黃膩,脈浮。
病癥初期用肺熱咳喘顆粒、金花清感顆粒等;高熱煩躁且乏力,先用大青龍湯,后用抗病毒顆粒;咽痛嚴重選板藍根沖劑;痰液發黃,咳喘明顯,用復方鮮竹瀝液和急支糖漿等。
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區別比較明顯,風寒病程長,風熱病情猛,臨床辨證有諸多不同,用藥也不一樣。
甲流來襲,有的人容易當成普通感冒來治,其實甲流有3個與普通感冒不一樣的癥狀:
1、突發高熱,發燒莫名其妙就來了,伴有寒顫;
2、全身肌肉酸痛,關節疼痛,頭部以太陽穴、眉頭表現最為明顯;
3、胸部有明顯壓迫感和憋氣感,主要是有缺氧癥狀。
如果3個條件都符合,最近社交、活動范圍比較廣,可能就是甲流中招了,一定要重視。選用不同的治療和用藥方案時,注意中西藥不能混用,更不能亂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