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的結尾。知社搜羅了2024年科技新聞關注的重要關鍵字。哪一個字能概括您對2024科技、學界的印象呢?請不妨在本文下方評論。
2024年度科技新聞關鍵詞
12月9日,“漢語盤點2024”活動選出了2024年的年度漢字“智”。在AI捧走兩項諾獎的這一年,“智”顯然應當理解為人工智能的智。毫無疑問,2024年成為了人工智能發展歷程中的重要節點,AI技術在各個領域都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一方面,資本市場與研究力量不斷地注入帶來了該領域的高速進展;另一方面,AI近乎不受控制地發展也帶來新的挑戰,比如倫理、 安全等問題。一些科學家更是認為:AI時刻可能脫離人類掌控,變為毀滅人類世界的禍首。
英偉達成全球市值第一,并且還在上升
作為人工智能芯片的主力制造商,英偉達乘著人工智能的浪潮一躍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據悉,英偉達上個季度營收為350.8億美元,其利潤同比增長一倍以上。并且該公司預計下一季度營收將繼續增長70%。
黃仁勛在財報會議上躊躇滿志的表達著對時代的判斷:“人工智能正在改變每個行業、公司和國家,創造一個由人工合成數據組成的萬物世界……機器人時代即將到來。”
黃仁勛
顯然,英偉達就像是人工智能熱潮的引擎,它的烈火烹油正反映著人工智能世紀的蒸蒸日上。
AI在30年內滅絕人類的概率為10-20%
深度學習教父杰弗里·辛頓因其在AI領域的杰出貢獻而獲得了202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近日,他在BBC廣播四臺的《今日》節目( BBC Radio 4’s Today)中公開表示,人工智能在未來30年內導致人類滅絕的可能性為“10%到20%”。
杰弗里·辛頓一直主張對AI的飛速發展持警惕態度。此前他曾在社交媒體上宣稱,AI在30年內滅絕人類的可能性為10%,如今他提高了這一數據。
圖片來源:X
辛頓強調,與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的智能相比,人類就像幼兒一樣。他說:“你見過多少更聰明的生物被不聰明的生物控制的例子?很少。人類進化了很多年使得嬰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母親,這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例子。”他認為AI公司們并不會安全的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因此政府必須對這個充滿風險的領域進行管控。
許多人認為辛頓是杞人憂天,并質疑他20%的數字根據。曾和辛頓共同摘獲圖靈獎的卷積網絡之父楊立昆就持相反意見,他認為AI更有可能成為人類社會的偉大救贖。
杰弗里·辛頓
圖片來源:Vaughn Ridley
2024年度科技新聞關鍵詞
1696年,牛頓在劍橋大學擔任盧卡斯數學教授,年薪 為100英鎊(相當于今天的36000英鎊),薪資可謂豐厚了。他在任上提出了萬有引力理論,說是受到了掉落的蘋果的啟發。但若生活捉襟見肘,看見蘋果先犯了饞,也就沒有那么容易捕捉到自然科學的靈光一閃了。可見收入對于科學家的重要性。
1702年,牛頓的年薪暴漲至3500英鎊(相當于今天的 126萬英鎊),儼然已經是個大富翁。據說,牛頓用來招待客人的夜壺都是純銀的。對比之下,如今許多科研工作者的收入就極為微薄了。
保障科研工作者的收入水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對于那些出于職業生涯早期的青年科學家尤其如此。周忠和院士曾在《光明日報》撰文表示:對科研工作者的“穩定支持不僅僅指科研經費的穩定,也指要能讓科技工作者的生活有穩定的保障……目前大多數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或多或少要與項目或人才計劃掛鉤,基本保障的比例非常低,如果沒有任何項目或者取得人才‘帽子’,不足以讓科技工作者過上‘體面的生活’。”
如此看來,“錢”字仍然是萬眾矚目的關鍵詞。
觸目驚心的高校下崗潮
自疫情數年之后,國內外高校的經濟情況似乎一直捉襟見肘。高校們深陷赤字危機不能自拔,紛紛裁員撤系,以求斷臂自救。下面羅列一些高校裁支信息,僅為冰山一角:
3月,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發布裁員計劃,其19個系中的11個系將在2024年9月前實施裁員。
5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聯合校區宣布將夏天裁員 10%。
同月,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將裁減近 200 個工作崗位,并削減一些課程。
6月,美國愛默生學院,宣布將裁員并限制明年的招聘計劃。因為該年招生情況“大大低于預期”。
7月,荷蘭阿姆斯特丹應用科技大學宣布明年將削減3700萬歐元的預算,因此需要解雇數百名員工。
8月1日,臺灣明道大學、東方設計大學、環球科技大學及大同技術學院4所院校一齊關門,校內400多位教職員工全部遣散。據悉,這幾所高校欠債規模總計達十幾億,不得不以校產抵償。
同月,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宣布將至少裁員500人,并大幅削減員工福利。
11月,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宣稱將削減約90個全職崗位,以實現1500萬到2000萬澳元的長期節省。
同月,加拿大卡莫森學院表示,由于學費收入下降,正計劃進行全方位裁員。
許多國際高校的財政壓力實際上來源于留學生的下降,但也有因經濟下行政府撥款減少的因素。一些評論員認為,短期內高校財政恢復的希望并不是很大,這場肆虐在高校內部的下崗寒潮,可能還會持續下去。
一半的諾獎得主有個“有錢的爹”
一個研究小組研究了自1901年以來諾獎得主的家庭情況。并對所有得主的父親的財富和教育水平進行了排名。研究人員發現:超過一半的諾獎得主,誕生在富裕程度、教育水平排在前5%的家庭。養育了。來自貧困家庭的諾獎得主非常罕見。大多數“天才”的父親都是商人,偶爾也有醫生、教授或工程師。
諾獎得主父親的收入分布情況
圖片來源:見文章鏈接
文章作者擔憂窮人家庭孩子的教育、發展機會,他們表示:總體而言,這個群體令人擔憂的同質化。如果每個獲獎者都生于富人家或西方……那就意味著很多天才都被埋沒了。
文章鏈接:https://paulnovosad.com/pdf/nobel-prizes.pdf
2024年度科技新聞關鍵詞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在如今這個圖像與視頻信息爆發的時代,人們對于美的關注愈發密切。一些觀察家認為,信息載體的發展引領著人們對美的關注。在拍攝技術日益精確的今天,人們逐漸步入一個病態追求容貌美的“顏值時代”。
在20世紀20年代,相機分辨率較低,因此模特的皮膚缺陷被隱藏。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攝影技術的進步促使人們追求更為精致的化妝技術,美容行業也蓬勃發展。而自從自拍風潮占領社交媒體后,競美心理刺激人們審美取向變得夸張而極端。人們在P圖軟件上將自己外貌按照審美傾向加以瘋狂調整,呈現出所謂的“網紅臉”。而整形、美容行業也受此風潮影響,推出各種“醫學美容”手段。
美,從人皆有之的追求,轉變成為了社會心理上的焦慮現象。許多人被這種焦慮所脅迫,備受心理折磨,甚至因接受各種美容手段而付出了健康的代價。美應當與健康同行,人們應當在重新端正對于體態美、容貌美的認識。
美容風潮:臉部注射鮭魚精子
美國名人金·卡戴珊在其真人秀節目中透露了最近在做的美容項目——“把鮭魚精子注射到臉上”。這一看起來匪夷所思的美容項目,最近已經風行美國美容界。紐約市面部整形外科醫生理查德·韋斯特里奇博士解釋其原理時說,這本質上是為了將DNA和RNA等核苷酸注射到皮膚中,這些注射進去的核苷酸片段可以刺激產生更多的膠原蛋白和角質形成細胞,從而令皮膚細胞更新。皮膚更水潤、更健康。而鮭魚DNA中的核苷酸與人類的比較相似,且從鮭魚精子中提取核苷酸更便捷。所以誕生了這一美容項目。
據傳,44歲的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奧多姆也接受了這一美容療程。
對此,美國善待動物組織發表了一張評論圖片。
每周鍛煉低于兩個半小時,減不了肥
近日,科學家整理回顧了116 項已發表的臨床試驗,所用數據涉及近7000名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他們發現,有氧運動是減少脂肪的有效手段,但如果人們每周運動的天數少于五天,每天運動的事件少于30分鐘,對于體重減少就幾乎無效。因此科學家建議:想要達到顯著的減肥效果,每周至少得進行 150 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研究人員表示,沒有時間鍛煉的人,應當嘗試找到一種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鍛煉方式。例如,人們可以增加通勤時的步行距離。
論文鏈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828487
減肥神藥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胰高血糖素樣肽 1(GLP-1)激動劑是肥胖患者的福音。該藥物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延緩胃排空而增加飽腹感,并通過抑制下丘腦攝食中樞的作用而抑制食欲,從而達到降糖減重的效果。
近日的一項研究聲稱,服用藥物索馬魯肽的患者,其患心臟病、中風或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降低了20%。
但如同司美格魯肽之類的藥物應用于一般減重目的仍應慎重。藥物使用應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此外,一些非法藥廠瞄準利益機會,有偽制司美格魯肽產品行為,世衛組織曾就此發布警告。2024年11月17日,諾和諾德生產的減重版司美格魯肽正式在國內上市。
論文信息: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307563
2024年度科技新聞關鍵詞
1642年,法王路易十三的身體健康每況愈下。他此時患上了肺結核,雖然年僅41歲,但生命已如風中殘燭。他的御醫希望找到辦法治療他,并讓他重返青春。路易十三生命中的最后十個月,是醫師們各顯神通的舞臺。這十個月里,路易十三放血47次,服用了215種瀉藥,灌腸210次。這些長生之術將病重的法王折磨得死去活來,然而收效甚微。醫師們并不氣餒,轉而采取了更為激進的療法,換血。于是,醫學史上的第一次輸血操作誕生了。
醫生在路易十三身上接通了兩條血管。其中一條血管直接接上小羊羔的動脈,讓羊羔的新鮮血液流入路易十三體內,另一根管子則用來放掉他體內的“舊血液”。這是醫學史上的一次大膽嘗試,也是手術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但這塊里程碑也成為了路易十三的墓碑。在換血手術的幾天后,他終于一命嗚呼。
雖然路易十三失敗了,但是這種“注射抗衰”的思路卻一直延續了下來。1889年,法國醫生布朗·塞卡爾提出:在皮下注射由豚鼠和狗的血液、精液和睪丸組織制成的注射劑,可以抗衰老。為了驗證方法的有效性,72歲的他不惜以身入局,親自試藥。在治療過后,他自己報告說效果極佳,從而引起一眾醫生效仿,甚至有醫生為病人移植動物睪丸。其結果是造成了許多人因感染喪命。由現在的醫學觀念看來,布朗·塞卡爾所宣稱的抗衰效果也只是一種安慰劑效應。
時至今日,富豪菁英們仍未停止對永生與青春的追求。科技企業家布萊恩·約翰遜堅持輸入與兒子的血液以延緩自己的衰老;彼得·戴曼迪斯也定期地進行血漿置換。他們在抗衰老研究上的資助可謂揮金如土。據粗略估計,目前全球抗衰老產品的市場規模約在540億美元,并且還在增長。人們在長生和抗衰的上的追求,似乎道阻且長,但又從未停息。
Bryan Johnson與兒子
圖片來源:Bryan Johnson@IG
人類預期壽命增長放緩
公共衛生和醫學的進步引發了20世紀的長壽革命,科學家普遍對人們的預期壽命做出了樂觀估計。然而根據2024年10月的一項壽命研究, 人類預期壽命提高的速度正在急劇放緩。該研究進一步預測,21世紀最多只有15%的女性和5%的男性能活到100歲以上。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587-024-00702-3
人類衰老高峰在44歲和60歲
2024年8月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體內許多分子和代謝物并不是線性變化的,而是在某些時期經歷著快速變化。這意味著,“人類的衰老不只是隨時間的推移逐漸發生變化,而是會發生一些非常劇烈的變化。事實證明,40歲中期是一個劇烈變化的時期,60歲初期也是如此。”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587-024-00692-2
狗抗衰與人抗衰
近日,美國生物科技初創公司Loyal稱,將在2025年推出一款名為LOY-002的寵物補劑,這是一種牛肉味的藥丸。開發者宣稱它可以讓狗的健康壽命延長至少一年。與此同時,另一個熱門“狗抗衰項目”是雷帕霉素。雷帕霉素廉價、易于生產,通常用作人體器官移植手術后的免疫抑制劑。實驗已反復證明它可以延長小鼠的壽命。雖然雷帕霉素還未應用在人體研究,但許多科學家將其視為對抗人類衰老的黑馬。而研究人員也希望狗抗衰項目的進展能夠為人類的抗衰老研究帶來啟示。
參考來源:
1.https://loyal.com/
2.https://dogagingproject.or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