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的2024年最后一個交易日結束了,我也寫點文字來加入復盤一下~
首先還是老規矩,這是場內賬戶今年的表現,2024年收益率為30.77%,具體收益咱就碼掉了...
持倉層面,我還是以場內美股ETF為核心進行高頻換車輪動,這部分倉位占了我合計配置資產的2/5,
不是凡爾賽,其實配了美股的,實現這個收益率并不難,畢竟標普500ETF內地的年度漲幅都達到了34.8%,好歹我還在做換車套利增強呢....
另外,我認為場內做美股ETF的超額機會也不會就此消失,因為考慮到美元需求和外匯管制下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只要在矛盾仍存的時候,這個增強的機會就一時半會還結束不了。
因此在明年的配置倉位上,我還是會保持至少4成的海外ETF配置去做超額,大方向不變。
當然在美股連續大漲之后,我也不能保證2025年海外市場依舊能有大幅的正收益,因此25年還是保持對市場的充分敬畏和謹慎,
但還是建議大家做好心理預期,我們本土在大方向調頭的背景下,投資機會已經很少了,咱們還得學會到有魚的地方去釣魚,
展望未來,美帝的AI技術應用的進一步加速,有望給科技股帶來新一輪的增長動力,下個階段是應用端、機器人、生物醫藥、WEB3.0的陸續井噴發展,
作為投資者,如果不想和錢過意不去,那么就不能排斥新事物,積極擁抱未來,這樣才不至于錯過中國經濟、產業轉型下帶來的翻身機會。
……
另外今年我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其實并不是美股收益有多高,而是我在全天候資產配置框架上的進一步探索,
我反復和大家強調了,這幾年我一直在盡可能利用低利率的人民幣來執行全球套息交易,未來這一套模式也會效仿當年的日本,持續運用下去,所以為了讓套息交易最大化,我的杠桿利用也是拉滿的,
因此這些年我一直在致力于研究設計一套進可攻退可守的杠桿型組合,從而讓高杠桿模型背后可以隨時應對未來更極端的市場風險,
用人話說,就是基于咱們的全天候-永久策略模型去做配置,風險更低,今年以來的最大回撤是-2.75%,這也是核心亮點之一。
當然,基于原生態的全天候組合,我也在加入大餅、海外房產、海外美元保單等領域進行了拓展嘗試,進一步讓自己的投資框架變得更加穩固,
比如今年另類資產上,我增配了2張香港保單,一份是以外資為主的manulife宏利-宏Z傳承,一份是以中資為主的中國人壽-傲瓏C富,我自己作為第一持有人,小胡老師是第二持有人,其用作我們家庭的兜底型資產,解決了家庭顯性資產風險隔離的問題,
大餅方面,我借助新加坡離岸賬戶,配置了第一筆百萬級的BITO大餅基金,將其納入作為商品資產的一部分,雖然入場晚,但卻也是我很重要的一個長期研究的方向。
海外房產這塊,在日本實地考察的過程中,脫離紙上談兵,我更多的了解了中外地產配置回報的差距,也給了自己提供更多的海外reits、不動產的布局視角。
總之,隨著對投資品的認知不斷完善,擴大的能力圈,我也可以從源頭和本質上更多選品的搭建自己的全天候組合,來完成以人民幣為基底的全球套息交易。
此外24年我還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成立的全天候-永久投資的投顧策略,實現了階段性95%的持有人實現盈利,
今年發過的近十次香港海外配置團,也成功幫助近百位讀者朋友實現了海外投資的第一站,并且搭建了以美元-海外全天候為核心的資產配置框架,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比如多頭牛20組合的收益率,只是剛好跑贏偏股混合基金指數,并沒有實現太牛逼的超額收益,這也說明今年在A股投資策略這塊我做的不夠出色,
其實今年的超額主要來自于銀行股,在經濟快速下行的情況下反倒是這些以國企LD為核心的銀行股被進一步抱團,而投資者一旦少了這塊就很難戰勝基準,主動基金更是普遍減少了銀行的配置敞口,因此表現大多不佳。只能說市場瞬息萬變,不知道大家過去一年對銀行的配置是怎么樣的?
好,以上就是2024年的總結,在各路大神面前班門弄斧了,也歡迎指點迷津。
24年轉瞬即過,也衷心的希望大家在25年的交易日里,精彩,紅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