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總結下我的2024年吧。
人的個人很渺小,要依靠團隊才能對抗和改造大自然,滿足自己對 房屋,干凈的水,個人安全,食物,御寒的衣物,治病的藥物等的需求,
因此需要形成一個團隊來提高生活水平,所以才會組建家庭,部落,宗族,公司等,并形成民族,宗教,國家。
為什么男人們總是很關心政治,軍事和國際局勢,從自媒體,程序員到退休的老頭,路邊攤吃飯的民工,出租車司機都要聊幾句特朗普,俄烏戰爭,美元霸權,貿易戰什么的,因為這天然的和個人利益相關。
那么國家命運如何同個人命運相連呢?
2024年12月初,我們熟悉的瓊瑤阿姨去世了,聽到這個消息,我想起的是我在2024年讀了一些她的自傳,她的母親險些當著家人的面被日本兵拖走強奸。
1944年6-8月的衡陽保衛戰, 瓊瑤還只是個六歲的小女孩,和她的父母,以及兩個弟弟加上她總共三個孩子,以及爺爺,一家六口人也在衡陽。
瓊瑤寫的自傳《我的故事》總共有三部,其中第一部講的就是在大陸時期的生活,而這一部里面關于抗戰時期的回憶占了大部分,這跟當時遭受的苦難有關系。
1:戰火迫近,瓊瑤半夜被母親叫醒,全家躲到衡陽的山里去。
“那夜,我睡得很甜,半夜里,卻被母親倉皇的搖醒了。我睜眼一看,父親正手忙腳亂的給麒麟小弟穿衣服,滿屋子的人奔來奔去。我胡亂的下了床,怔忡不已。然后,我聽到了槍聲,此起彼伏,驚心動魄。我跑到窗口一看,不得了,農莊中到處都是火光。人聲、槍聲、追逐聲、雞鴨犬吠聲亂成了一團。我還沒從睡夢中完全清醒,這時,嚇得完全呆住了。
父母和祖父已急忙拉著我們三個孩子,匆忙的說:“噓!不要出聲音,我們要躲到山里去!”
2:在山溝躲了幾天,由于沒有攜帶食物,瓊瑤一家六口人只吃了四碗白飯,還是不幸被搜查的一隊日軍發現,一個日本兵當著瓊瑤父親,爺爺以及三個孩子的面,要強行帶走瓊瑤母親,瓊瑤父親和爺爺試圖阻止都被毆打,三個孩子大哭著死死拖住母親不放手,幸而帶頭的一個戴眼鏡的日本軍官似乎動了惻隱之心,阻止了這個日本兵。
“第一天,我們全家只吃了(祖父的長工)黃才余送來的兩大碗白飯,第二天,仍然只吃了兩碗白飯。第三天,長工一直沒有出現,我們饑腸轆轆,麒麟和小弟又開始哭?!?br/>“母親的臉色猛然間僵住了,我們都不由自主的抬頭向上看,這才發現,居高臨下,一排日本兵站在山溝外,俯身注視著我們,一管管長槍,正對著我們?!?/p>
“那日本大漢敞著胸前的衣服,軍裝上一個扣子也沒扣,手里沒有拿槍,卻握著一根大木棒,他咧著嘴,面目猙獰而兇惡,一伸手,他抓住了母親的手腕,用生硬的中文,口齒不清的說:“跟我走!”說著,他就死命的把母親向山溝外面拖,一向文質彬彬的父親,立即爆發了,他陡然間沖過來,抱住母親,對那日本兵大吼大叫:“放手!你這禽獸!放手!”一切發生得好快,我看到那日本兵舉起木棒,對父親攔腰一棒,父親站立不穩,那山溝又是一個往下傾斜的斜坡,父親摔了下去,順著斜坡,就一直往下滾。
祖父忍無可忍,也沖上前去,日本兵再一棒,把祖父也打落坡下,然后,他繼續拉著母親,往山溝外面拖去。母親用手抓緊了山溝兩壁的青草,哭著往地上賴。我眼看父親和祖父挨打,母親又將被擄走,恐懼、憤怒,和無助的感覺一下子對我壓了下來,我用雙手扯住母親的衣服,放聲大哭。同時,麒麟和小弟都撲了過來,分別抱住母親的腿,也放聲大哭,我們三個孩子,這一哭哭得驚天動地,我們邊哭邊喊著:“媽媽不要走!媽媽不要走!””
“就在這時,那戴眼鏡的日本軍官似乎動了惻隱之心,忽然用日文喝叫了一聲,那大漢立即松了手”
3:經歷母親差點被日本兵擄走,瓊瑤一家不敢繼續呆,于是又和表叔家匯合后,一起躲到了鄉下一戶爺爺認識的農民家,這家有一個老農民和他妻子--一個老太婆。
然而不幸這個地方也被日本兵發現,表叔是一家三口,有個一歲的嬰兒,日本兵闖進農戶家,不得已瓊瑤一家六口人,和表叔一家三口人,總共九人躲進了柴房,并被農戶叮囑千萬不要出聲。
日本兵在外面搜查的聲音他們聽的清清楚楚,然后這時表叔一歲的兒子卻開始啼哭了起來,表嬸趕緊想喂奶,孩子拒絕吃奶繼續大哭,表嬸試圖用手蒙住,但嬰兒依然哭的很響,而表叔為了不連累所有人,竟然一把搶過兒子,掐住兒子脖子,準備掐死,而表嬸像瘋了一樣把兒子又搶過來,說要想殺他先殺我。
而這時孩子居然又不再哭了,柴房又安靜了下來。一個本已經到柴房門口的日本兵最后沒有進入柴房搜查。所有人居然死里逃生。
而這時,“當表叔知道危機已過,立刻就抱住表嬸,不顧一切的,瘋狂般的吻她,又抱過那差點死去的兒子,含著淚,滿頭滿臉的亂吻”。
而這之后,瓊瑤一家人的苦難并沒有結束,他們決定全家往千里之外的四川逃難,而這個過程竟然歷時整整一年,以至于他們到達重慶時,抗戰都已經勝利了。
在八十年后的2024年,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息息相關的這一點并沒有改變,我就說幾件事吧,想到什么說什么,就當看流水賬了。
1:降負債,2024年還了15%的房貸本金
2024年我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情是還了大約15%的房貸本金,其實做這個決定我很糾結,我在深圳不止一套房子,
在2024年年初,在我面前的有兩條路,
一條路是賣掉正在出租的一套小房子,然后換成更大的,
另一條是先不折騰,還一些房貸本金降低下負債。
其實我內心傾向于第一條路,
因為房價下行,大房子價格跌的厲害,其下跌幅度遠大于小房子,如果說相比2023年上半年,小房子的跌幅是100萬的話,那么大房子的跌幅就是200萬,300萬甚至更多。
因此此時拋掉手里的一套小房子購入大房子,即使手里小房子賣的時候很虧,但綜合算下來是非常劃算的。
我是很認同當年三星的反周期投資理論的,也很認同巴菲特的別人恐懼我貪婪的理論,
而且一套面積更大,地段戶型車位各方面更好的房子,租金還可以翻倍甚至更多。同時在市場低迷時,雖然我賣小房子賣不出好價格,但我買更好房子同樣會擁有非常好的議價地位。
但最終我還是決定選擇第二條路,不換房了,還是先歸還15%房貸本金,原因很簡單,去看了下一些心儀的房子,都很貴,算了下如果換房的話,房貸總額會增加100%以上,這樣生活品質受影響會很大,于是先作罷。
其實我對心儀的房子要求并不高,學位已經有了,所以對新買的房子沒有學位訴求,我要求車位要夠,隨時隨地回家都有空車位可以停,看完一圈之后發現,在號稱深圳最富的南山區,能夠做到車位充足的小區估計占比不到30%,哦不對我覺得甚至不到20%。
看了很多著名的樓盤,都是地下和地面都停滿了車,而這些樓盤也僅有十幾年的樓齡,可見當年的規劃里面,確實沒有想到汽車社會來的如此快,規模如此大。
有的在售的房子是自帶車位的,跑去一看由于小區停車位完全不夠,你的固定車位前面經常有車擋著,這種還是不行。
而車位充足的小區選擇并不太多,要么就離我現在住的地方比較遠,要么就是公寓,要么就是樓齡很新,而且往往是豪宅類了,價格就高出很多,就為了一個車位我多花這么多錢。覺得不太值得。
如果大部分的小區都車位足夠,我選擇范圍很大的話,我2024年很可能就已經換房了。
所以說,要刺激市場需求,住的方面空間實在太大了,我反正現在看房,車位和戶數比例低于1.2:1的都不考慮了,而現實是在深圳大部分小區都低于這個比例,如果要求所有新建小區比例1.2是下限行不行呢?
那么我為什么要選擇提前還房貸呢,其實原因和大家一樣,房價跌了,家庭總資產下跌厲害,而在2024年年初房貸利息并沒有下調,當時我家的房子房貸利率還是4.5%及以上,資產下跌了,但是資金流出金額沒有減少,那當然要降低負債減少利息支出了。
雖然國家在2024年年初之后一年內三次下調了房貸利息,現在房貸的利息都只有三點幾了,但是我發現提前還房貸這件事一旦開啟就會上癮,因此慣性的繼續還,全年下來還了15%的本金。
在2025年到來的時候,我仔細的想了下,由于利率降了不少,因此2025年我并不打算提前還這么多,也相應降低下強度,計劃最多還10%的房貸本金。
至于換房一事,2025年還會繼續不斷的看,不只是房子本身,小區以及附近都會沒事去轉轉,畢竟看的多對自己沒有壞處。
總之你看,不管是對住宅的規劃,還是利率的變動,都極大的深刻的影響了我的個人抉擇和行為。
2:股市和消費
至于股市?由于資金拿來提前還房貸,整個2024我都沒怎么關注股市,我最愛的北方華創,還有前兩年關注的賽力斯市值都超兩千億了,我都感覺故事性不如以前那么強了,后面的計劃是逐步增加分紅股的比例。
我的理由很簡單,有什么東西是能夠較長時間的傳遞下去,而且在很久以后依然能產生價值的?
工作是肯定不算的,而現金也不算,遇到社會變動就貶值了,
像美國因為疫情,2021年通貨膨脹率6.8%,2022年通貨膨脹率高達7.1%,2023年也有6.2%
像俄羅斯打俄烏戰爭,2023年通貨膨脹率7.42%,2024年的通貨膨脹預計高達9%以上,
算得上相對長期的,黃金算是一個,社保算是一個,房子算是一個,優秀企業的股票也算是一個,當然孩子是最有價值的。
所以這些都得在計劃中逐漸擁有。老實我是不明白結婚時為什么送鉆戒這個東西會流行,估計還是被西方的強勢文化影響,實際上從價值來說,黃金真的值錢的多,送鉆戒不如送黃金首飾。
你看影視作品里面講以前的人們,在山窮水盡的時候,都是把黃金首飾珠寶拿去變賣。
在通縮的大背景下,國家給了各種消費補貼,消費真的太劃算了,2024年把車給換了,
說起來我平時開車很少,賣掉的車已經開了十二年多了,竟然只開了七萬多公里,而且這么多年尤其是最近十年印象中就開過一兩次長途,平時都是在深圳或者臨深區域,尤其是這兩年深圳地鐵越修越密集,我看到2024年年底已經有426座地鐵站了,實在太方便了。
每個星期都去不同的餐廳吃,不只是周末帶全家,
有時候甚至工作日中午出來和老婆吃大餐,多消費也算是多為國家做貢獻。
3:個人學習
這是永遠要保持的習慣,人必須要終身學習,因此不斷的買書閱讀,像比亞迪成立三十年出了一本書,叫《工程師之魂》,我就找來看了。
我還買了一些和中國制造歷史相關的書,例如民國時期的南京永利铔廠,東三省兵工廠等的原始資料,都可以通過網購舊書獲得。
還有什么《馬斯克傳》之類, 每年我買的書并不多, 幾百元吧,但是買了必定要仔細看完。
沒事買書看真的是好習慣,你不一定要同意作者的所有觀點,但是吸取不同的養分幫助很大,
像我目前為止出版的唯一一本書《未來站在中國這一邊》,雖然是幾年前出版,但記錄了當時不少的歷史數據以及觀點,用來查資料我覺得是非常值得的,而且書里收錄的都是我很火的文章,所以還可以看當時的人們在關注什么議題,所以我給出版社說這本書的定的是“產業升級的時代記錄”,有興趣的可以點擊:
現在英偉達,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很火,也得去學習,2024年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這些東西,
不然什么叫token,LLM, 多模態,CV都看不懂,算力的P是什么單位也不清楚, AI領域國內外都有哪些著名的公司和大模型,分別都處于什么水平, 大模型有沒有開源的還是都是閉源的,Llama是大模型的名字還是一個公司名稱,訓練卡是什么意思和芯片有什么 區別都不清楚,那么 看人工智能相關的新聞是有些吃力的。
個人也得朝AI轉型,2024年在我的推薦下,
我老婆已經養成了用AI的良好習慣,我也已經習慣了用AI,現在每天必用,這是在2024年的一個很大的改變。
不管是日常工作,還是個人學習,還是批改孩子的試卷作業,實在太好用了,比如你要練習自己的英語,和AI對話就好了。
包括這篇文章的封面圖,也是我用AI生成的。
4:對國家進步的關注
老實說我沒想到中美之間的斯普特尼克時刻來的這么早。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的“斯普特尼克”1號人造衛星,對美國造成了巨大的震撼,因為美國人此時還沒有把衛星送上天,美國人把這個稱為斯普特尼克時刻,代表著先進科技被競爭對手趕超的現實以及帶來的焦慮。
我其實想過中美之間會不會也有這個時刻,我想來想去,
覺得最符合這個時刻可能是中國搶在美國重返月球之前實現載人登月,會發生在幾年之后,所以我一直比較關注載人登月。
但是沒想到這個時刻在12月26日六代機首飛就到來了,
而且據說是一南一北兩款六代機型首飛。這個就領先美國了,而且這個和當年美國如日中天的時候不一樣,現在美國人短期內趕不上來。
同時我現在覺得,這個趨勢下去統一臺灣越來越穩了,而且有可能打出類似海灣戰爭甚至更好的壓倒性勝利,畢竟現在臺灣連能對付殲20的五代機都還沒有。
雖然六代機首飛幾天過去了,但我現在還能想起來,那天我可是真高興啊,一直在家里念叨著“慶幸先進的科技最先掌握在文明的手中”,以至于我老婆都能背下來這句話了。
而且我覺得非常重要的是,歐美社會對中國六代機的關注,遠遠不如對當年1957年的蘇聯人造衛星發射的關注大,
當年美國不管是媒體還是政府都引起了極大的震動,這顆衛星是10月4日發射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10月8日就發表了聲明專門針對此事件進行了闡述,并且在11月的演講中又提及了此事。
并且美國之后決策進行了一系列的機構改組,包括在1958年專門成立NASA,美國國防部也在1958年成立了APR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等等,研究把潛在價值技術用于軍事。
目前我沒有看到美國方面有如此大的反應,五六天過去了,美國沒有總統專門出來發聲明,甚至連國防部長聲明都沒有。
也沒有看到美國會因此進行機構變動的報道,而在推特上又是不少各種Made in China不行,中國只會偷美國技術之類的言論。
這種心態值得玩味,中國實際上遠比當年的蘇聯強大,但是感覺歐美社會對蘇聯的恐懼和關注遠比中國大,我覺得這里面是有種族和歷史因素存在的,畢竟當年的沙俄可是歐洲憲兵,蘇聯又在二戰時期占領了東歐和東德,后來還和美國全球冷戰,另外蘇俄是個白人國家,在歐美潛意識里面白人還是比亞洲人優等的,白人有身體和科技優勢,亞洲人只有靠人數優勢才有可能勉強與白人抗衡。
2024年還有個很大的事情就是對生育率的重視在越來越高,10月份出臺的措施要求各地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支持生育。
就在年底我看到的新聞,
2021年7月28日,攀枝花在全國第一個推出育兒補貼金政策, 二孩三孩家庭每月每孩可領取補貼500元,直至孩子3歲,并在2024年9月推出托育補貼政策,一個月補貼200元,一個學期1000元。
到2024年11月30日攀枝花市累計發放育兒補貼3200萬元,托育補貼53萬元,這三千多萬人民幣是真金白銀的給到了老百姓手中。
2021年以來,全市出生人口降幅逐漸收窄,常住人口連續三年實現正增長。
根據央視新聞2024年12月28日的報道,全國已經有23個省份探索實施生育補貼政策。
老實說,先不管生育率提高了多少,至少是有真金白銀給到了為家庭和社會付出的人們手里的,這是值得高興的。
當然,最后我還是要說,希望國家能隨著人口下降的趨勢,不斷的擴大低密度住宅和別墅的比例,
以前是城市化進城的人多,所以先滿足房屋的數量,但現在不一樣了,很多家庭都有一堆房子,像我爸媽在老家就有好幾套,我是獨子在老家也沒有親兄弟姐妹,不然我就全部送給兄弟姐妹繼承,都給我的話,我也只能頂多留一套。
所以以后是提升住宅質量的時代,什么是高質量住宅,那就是更低密度,更大空間。
現在和美國對比,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吃穿住行玩+治安+醫療+教育八項,我覺得我國老百姓住是落后美國最多的,其他有的方面都比美國更好了,該把這個短板補齊了。
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
往期文章鏈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