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目前在臺灣本土建立了兩個 2 納米晶圓生產基地,并將在幾年內達到最大產能,從而滿足蘋果、高通、聯發科等多家客戶的需求。 據報道,在其 2 納米技術的試生產達到 60% 的良品率之后,據說該公司目前已在其寶山工廠啟動了每月 5000 片晶圓的小規模生產。 在進展方面,公司還推出了一種新的 N2P 變體,作為公司第一代 2 納米工藝的改進版本。
據悉,先進的 2 納米"N2P"節點將于 2026 年投入量產,臺積電預計于 2025 年成功開始制造第一代迭代產品。
臺積電總共擁有寶山和高雄兩座工廠,并不斷達到新的生產水平,以滿足不斷增長的 2 納米晶圓需求。 據《經濟日報》報道,這家臺灣巨頭已開始小規模生產先進的光刻技術,但目前的產能僅限于 5000 片晶圓。 不過,此前有報道稱,該公司在試運行期間的產量已達到 10000 片,預計今年晚些時候將達到 50000 片。到 2026 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 80000 片,但尚未證實是同時采用 N2 和 N2P 工藝,還是僅采用其中一種。
隨著寶山和高雄工廠的投產,臺積電的月晶圓產量將迅速提升到達到 40000 片。 就先進性而言,沒有任何一家代工廠能與臺積電相提并論,因此大多數決心推出尖端芯片的公司都會尋求臺積電的服務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些公司唯一擔心的也許就是高昂的晶圓價格,預計將達到 30000 美元。 雖然 2nm 工藝成本上升不可避免,但昂貴的成本帶來的定價會讓客戶們望而卻步,但據報道,臺積電正在探索降低總成本的新方法,首先是一項名為"CyberShuttle"的服務,該服務將于今年 4 月啟動。 這種方法將使蘋果、高通和其他公司能夠在同一個測試晶圓上評估它們的芯片,從而降低成本。
如果臺積電大量生產 2 納米晶圓,規模經濟將有助于平衡成本,從而使制造商的客戶支付更低的費用。 不過,要做到這一點,寶山和高雄工廠必須以 100% 的產能運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