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看書?看書可以從別人的經驗中找到自己類似經驗的影子,如果不是如此,我們根本就記不起過往的種種;
人都健忘,你還記得去年的今天做過什么或內心產生過什么想法嗎?大事可能記得,小事可能就煙消云散了;所以,更別說是多年前的點滴了。
為什么要憶起過往呢?就像跟考古一樣的道理,因為只有了解過往,才能知道往后該怎么走;只有對比之前的自己,才能看清此刻的自己。
但很多事情記得不代表很重要,很多事情忘記了也不是不重要;而是因為當時的思維和認知使自己不能理解或者沒有與之共鳴的人,說出來會讓自己覺得自己很傻,所以不愿意提起,甚至假裝忘記了;
人就是這樣,總希望自己很特別,但又為自己的特別感到羞恥,所以,拼命的追求一致和認同,好像所有人和事都一樣就能遮羞似的;
其實那些特別的、難以啟齒的、被你忘記的事情一直都封存在你的內心里,當你偶然發現別人類似的動作或觀點時,你會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原來大家都這樣!
盧梭在他的《懺悔錄》里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因為他年輕的時候,身體總是病殃殃的,感覺隨時都可能會死去,
他就擔心自己會不會下地獄,于是想到一個法子——他來到樹林,拿一個小石子射擊大樹,射中就是上天堂,沒射中就是下地獄;
當然,他射中了,所以他非常開心、非常自信的認為自己再也不會下地獄了,他也就再也不用去想這個事情了。
這個故事,讓好多書友共鳴了。
有人說:自己上學考試的時候,也是向空中拋硬幣來確定自己能否考好;有人說:自己都是向水中擊石子來確定事情是否成功……
你就會突然發現:原來大家在遇到事情不知道怎么辦的時候,通常的想法和做法是何其相似、甚至是一致的;
當你知道了這個原理之后,你就不會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感到荒誕和羞恥了,因為你并不特別,因為大部分人遇到同樣的事情都會有類似的思維和舉動。
前人經歷的事情,你也會經歷,你遇到的問題,別人也會遇到;當你知道了事情的本質之后,好像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因為天下本就沒有新鮮事,所有的事件都有模版,所有的問題都有答案;你只需去要搜索一下就能找出來。
所有內心的恐懼、害怕、約束都是因為“未知”,是“不懂、不知”讓你無所適從、四處逃竄。
現在你知道了,你也就不必為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而苦惱、焦慮了;
當然,你也不必再束縛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為一切都有答案、都有跡可循;我們不是在一統六國的秦朝,所以不必有秦始皇的焦慮,他沒有模板,需要自己去探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