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孩子注意力越來越差了。
有姐妹就吐槽,每次輔導孩子寫作業,就血壓飆升。
一會玩橡皮,一會要上廁所,一會又要喝水。
半小時過去了,寫不完10道題。
前兩天,刷到一篇關于「奶頭樂」的筆記,刷完才發現:
原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真的不怪ta。
在帖子中,網友分享了自己被奶頭樂殺死的7年的故事。
△向下滑動查看全文
奶頭樂,通俗來說,指像嬰兒一樣,只要被塞個奶嘴,就能被哄住。
在筆記里,網友說,自己從小就無法在課后學習,上大學后,沒有了主線任務,自己更加沉溺在奶頭樂中。
雖然后面自己意識到了,但卻更加痛苦,無法擺脫奶頭樂的誘惑,眼睜睜看著自己一步步落后于同齡人......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奶頭樂」,正在一步步在蠶食孩子的大腦。
但給孩子電子戒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是一個富人們公認有效的方式之一。
但實話實說,我身邊好多孩子現在讀整本書都很困難,孩子們習慣了游戲、短視頻、漫畫這些碎片化的刺激,很難沉下心去看文字??導致長篇閱讀能力越來越差??越差越不愛看,這項基本能力的缺失,輕則影響成績,重則影響以后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個惡性循環,必須早早關注!
01
奶頭樂,是什么?
短暫的快樂,帶來的是無盡的虛無
有人說:“窮人沉迷多巴胺,富人追求內啡肽”。
難道快樂也分等級?
是的,奶頭樂,可以說是“資本”的陰謀。
這個概念最早出自美國《全球化陷阱》這本書中,指的是通過提供低成本、令人著迷的娛樂內容來安撫被邊緣化人群。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二八理論」吧,就是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資本為了避免階級沖突會大批量制造「奶頭」,讓人沉迷,安撫人心。
《全球化陷阱》這本書里對「奶頭樂」的闡述
科學研究,當我們經歷新鮮、刺激的事物時,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會讓人感到快樂。
像奶嘴一樣,讓人們沉浸在短暫、持續的快樂中,逐漸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連馬斯克都曾經炮轟過短視頻。
而且不是說意志堅強的孩子,就不會沉迷于奶頭樂。
去年網飛一部評分高到8.7的紀錄片《智能陷阱》,就揭露了真相。
紀錄片采訪了很多互聯網龍頭行業的前高管或者核心技術人員,他們都表示網絡上的產品設計的初衷,就是吸引注意力。
在我們還沒有意識到時,就已經被引誘著往下滑。
里面有位受訪者是這么說的:就像賭城里的老虎機。
看起來出現什么是偶然的,但實際上,這些都是設計好的手段。
而且所有的受訪者都表示,即使自己知道原理,但拿起手機,還是忍不住要刷起來。
這就是「奶頭樂」的威力,知道卻依舊無法抵抗。
02
“奶頭樂”有多可怕?
腦質層會變薄!
今年有個年度熱詞,叫「腦霧」,雖然名字新奇,但本質還是「奶頭樂」。
這些「奶頭樂」抓住了人們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天性。
通過大數據和算法技術,精準推送符合個人喜好的內容,使得人們更加沉迷于其中。
浙大的一項研究發現:個性化推薦的短視頻,會讓大腦對刺激產生快感和強化動機的神經回路——腹側被蓋區(VTA)更多被激活,而這個區域和多巴胺產生有關。
個性化推薦能給人更多的刺激
而自控力還未完全形成的孩子,往往就成了奶頭樂第一批受害者。
這在心理學中叫“注意力分散效應”。
過多的碎片化娛樂信息干擾孩子專注于一件事情,導致他們在學習等需要深度思考和持續專注的活動中表現不佳。
而現在孩子的課業,又很需要這種深度專注能力。
越沉迷成績越差,成績越差越想沉迷,無限循環般一步步毀掉孩子。
除此之外,奶頭樂還會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發展,甚至性格。
在一項研究中發現,沉迷短視頻的人,抑郁、焦慮的情緒更高,容易出現睡眠障礙,影響社交等。
除了網絡世界交互成本低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算法推薦會形成信息繭房。
人們贊同什么,算法就會給你推薦什么,不斷給你想看的,給到你愛聽的聲音。
不同的聲音和意見越來越難聽得見,自然就學不會和不同的聲音相處。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大人覺得孩子越來越難溝通了,而孩子又會覺得大人不懂他們。
本質上,就是信息繭房把我們都分隔開了。
更可怕的是,研究還發現,這些習慣“刷刷刷”的人,他們的大腦的皮質層更薄!
研究來源:Bowen Tan et al. ,Drugs of abuse hijack a mesolimbic pathway that processes homeostatic need.Science384,eadk6742(2024).
奶頭樂,它殺死了孩子的自制力,殺死了孩子的學習能力,更在一步步吃掉孩子的大腦。
03
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奶頭樂?
一個真相:現在的孩子喜歡,甚至擺脫不了奶頭樂!!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孩子的自律性和自控能力尚未完全發展成熟。
根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在兒童時期,孩子更多地追求即時滿足。
而「奶頭樂」,又能迅速刺激人體分泌多巴胺,及時給到“快樂”反饋。
人天生具有好吃懶做,追求情感刺激的天性。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抵抗「奶頭樂」就是在與人性的弱點斗爭。
科學上把多巴胺分泌帶來的快樂稱為:即時獎勵。
而相對的是另一種長久快樂:內啡肽的延遲獎勵。
內啡肽和多巴胺一樣,是大腦分泌的神經遞質,類似于嗎啡,能給人帶來緩解疼痛、減輕壓力的作用。
就像健身一樣,雖然鍛煉的時候很痛苦,但堅持下來后,就會有滿滿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而這種快樂就是源自內啡肽。
而且這種快樂是能持續很長時間的,并且逐漸疊加。
因此如果想讓孩子擺脫奶頭樂,那就應該讓孩子去接觸更高級的快樂。
1、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前文說到,未來可能連讀書這件事都變成富人的專屬,這不是危言聳聽。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讓他們從屏幕的誘惑中“松綁”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書開始,科幻、冒險、甚至漫畫,只要能激發興趣,都值得嘗試。
和孩子一起讀,分享故事里的奇妙世界,比單純“沒收手機”更有效。
2、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可以帶孩子體驗一下“多巴胺”、“內啡肽”,兩種快樂帶來的不同感覺。
本質上說,無論多巴胺還是內啡肽,只是快樂的機制不同,核心還是人。
兩者結合,松弛有度,才能擁有真正的快樂和自律生活。
3、合理規劃孩子的娛樂時間
一起制定使用電子產品的規則。
比如每天只能玩一個小時的電子游戲或者看半小時的電視。并且要嚴格執行,讓孩子學會自我約束。
這在行為主義心理學中叫 “操作性條件反射”,通過設定規則和獎懲機制,能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奶頭樂”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它是一種社會現象,一種可能讓我們失去未來的危險現象。
真正的快樂,不是短暫的刺激,而是長久的滿足。
就像羅翔老師說的,你在放縱中,你以為你是自由的,其實你是被奴役的。
遠離“奶頭樂”,找回生活的主動權。
編輯|京教君
內容來 源|小小包麻麻
今日推薦視頻
歡迎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們要是不給京城教育圈加星標,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親們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標!
重要的話說三遍!
然后,多點在看、多點贊、多分享,
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彼此了……
親們,快加星標,風里雨里,
京教君在這里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