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復旦大學一位知名老教授的一場演講挺火,他的主題是勸年輕人少些個人欲望、多些社會價值。
完整地看完視頻后,有的朋友細細琢磨教授的演講內容,發現這可不是簡單的佛系勸誡,而是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這些朋友認為這位飽經世事滄桑的教授并非否定努力和追求,而是提醒年輕人要理性看待欲望,不要被欲望所裹挾,迷失了自我。
但是,本質上這就是正經的陳年雞湯,細細咂摸,雖然換了調味料,但卻還是熟悉的味道。
發展到現在,其實除了雞湯,還有排骨湯,如果有必要,還可以換成海鮮龍蝦鮑魚湯。
他們一般是這樣說:人的欲望是無窮盡的,除了基本的吃穿住行,其他的都屬于無意義的欲望驅使,一旦人受到欲望驅使,那么這一輩子變成了欲望的奴隸,沒有怎么好好過日子。
一句話:在無盡的實現(挑戰)欲望的路上走完這一生是悲哀的。
可是,人類最本質、最基礎的屬性是動物,然后再是社會組成的要素,最后極少數人會被包裝成神,或者半神。
其實,我們有安全的欲望,是對陽光、空氣、居住條件等外在環境的安全性的渴望。
我們有食欲,這是對進食的欲望,解除饑餓,尤其對美食的渴望。
我們有健康的欲望,這是對自身身體機體能力、舒適感、生命長度的渴望。
我們也有性欲,這是對繁衍的欲望——聊到這個,他們就會反過來勸你早生孩子、多生孩子,這個欲望一定要強烈,它們非常需要。
動物性的最基本的基因,就是欲望,哪怕只是生存競爭的欲望。
有意思的是,無論雞湯還是排骨湯,都是富人熬給窮人喝的。
盡管你很窮,什么山珍海味,沒吃過;什么綾羅綢緞,沒穿過;什么游泳池別墅、超五星酒店,沒住過。
他們會告訴你,這些都是不必要的欲望,都是累贅和糟粕,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對于你的人生,沒有任何意義。
可他們巴不得自己一生一世,還要世世代代享受著這些累贅和糟粕;他們總渴望有限的資源盡量不要分給別人。
他們永遠不會告訴你,如果他們沒有無窮無盡的欲望,他們就會出現在菜單上,而不是坐在桌邊看著菜單點菜。
只有在欲望的推動下,人,哪怕你我他只是窮人,也會積極不斷地嘗試改造,盡可能占有一點點客觀世界,改變自身,從而影響了周遭環境。
也正是通過欲望或多或少的滿足,人作為主體逐漸在人與環境之間掌握了一定的主動權,又通過思想維度的主動控制,實現了人與環境的統一。
人類誕生之日起,就是依靠欲望甚至野心才能走到現在,欲望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根本動力,從而也是人類進化、社會發展與歷史進步的原動力和源代碼。
揭開被操弄的世界,在這個真實物質世界里,物質總是有限的,所以他們希望你、引導你,實在不行就迫使你追求精神境界、知足常樂。
欲望尤其是野心,不僅是從本性產生的渴望達到某種目的的訴求,而且欲望甚至野心是一種先天需要,是一種原始本能,是自然賦予人的,沒有任何罪過,也無善惡之分。
作為年輕人,作為普通人,作為沒權沒錢的普通人們,如果連內心殘存的欲望和野心都自我凈化掉了,那就真的只是他們最渴望的耗材和奴才了。
2025,祝愿那些有夢想、有欲望的年輕人,鼓起勇氣、膨脹野心,勇敢去想、去闖、去干!
年輕時,不要怕;年老時,不要悔——我們曾經不甘沉淪,勇敢拼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