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算力的基礎設施建設已明顯成為了最為核心的爆發點,而且反復走強,沒有CPO,也有DAC,而現在市場上因為DAC與CPO相互同質化可能被替換問題,加上整體位置高,造成隨時可能出現大幅調整。但是算力就是國力已在國家策略上做了定論!所以這個時候有沒有像CPO或是DAC一樣有爆發性和成長性的AI基礎呢?有,而且是明確的:液冷!
那為什么液冷是服務器的“下一個光模塊”?
一、驅動因子:
1、全球市場:全球數據中心指引從40GW上修到140GW(2023-2029年)。算力芯片功率加大,液冷成為標配。
2、液冷0-1大爆發:確定性強。英偉達B100將直接上浸沒液冷;昇騰從910C開始將全部用液冷,最新的供大模型的星河AI網絡架構也全用液冷。電信鯤鵬服務器招標液冷滲透率達20%了,運營商將在25年完成規定的50%滲透率。
3、價值量:每MW液冷價值量從250-300萬美金上修到300-350美金。液冷100%用冷板,浸沒式因為成本、體積的原因并未采用。2個GPU用一個冷板,單服務器冷板價值量約1.5-2萬元。
4、服務器液冷元年,未來3年復合增速可達200%+。行業滲透率不到10%,AI算力高速爆發,冷板升級為浸沒液冷Asp翻倍。2025年我國服務器液冷市場達200億元+。
二、液冷:解決高功率算力池下的“阿喀琉斯之踵!
1、AI 大趨勢下,數據中心耗電成為“阿喀琉斯之踵”。以電量=功率*時間計算,智算中心的運行取決于 IT 設備提供服務的重要程度。大中型數據中心大多配有雙路市電+后備柴發作為保障,IT 設備的運行時不間斷。根據英偉達,其 DGX-1 服務器功率約 3.5kW,全年功耗=3.5*360*24=30240kWh(1kWh=1 度電)。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2022 年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約 13366 億 kWh,年末全國總人口約 14.1 億人,平均每人每年用電 948kWh,換算每臺 AI 服務器每年接近 32 個居民全年耗電量。根據我們前文測算,大模型訓練需要近 3750 臺 AI 服務器,而數據中心的總能耗不單單來自于 IT 設備,為 IT 設備提供支撐的電力、制冷等也會消耗電力。
2、“10℃法則”—數據中心溫度與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MTBF)的關系。對于現代電子元器件而言,環境溫度每提高 10℃,元器件壽命就會降低 30%~50%,影響小的也基本都在 10%以上。數據中心的計算機服務器、交換機、存儲器等 IT設備的集成度越來越高,精密性也越來越高,使數據中心機房的空調負荷特點更加顯著,表現為熱負荷大、濕負荷小、單位體積發熱量越來越大。
3、數據中心制冷主要采取風冷+液冷,液冷有望成為大數據中心主流方案。根據IDC 圈,液冷的冷卻能力較風冷而言高 1000~3000 倍,且液冷對環境要求更低,適應性更強。根據 Dell 'Oro 統計預測,2022 年-2027 年數據中心基礎設施(DCPI)收入 CAGR 有望保持 8%,27 年有望超 350 億美元。且隨著英特爾、英偉達、AMD 等處理器與加速器性能的提升,數據中心機架功率密度會再度提升。根據Dell 'Oro 預測,直接液冷和浸入式冷卻(單相和兩相)預計將大幅增長,到 2027 年將達到 17 億美元,占熱管理收入的 24%。
三、液冷的市場格局:
1、液冷服務器招標占比不斷提升。主流服務器制造商已在2022年陸續開始建設標準化規模生產冷板液冷服務器的產線,頭部大廠均已明確布局戰略,助力液冷產業化。從運營商招標結果來看,中國移動 2023 年至 2024 年新型智算中心項目共集采2454 臺 AI 服務器,液冷比例高達87%;中國電信 AI算力服務器(2023-2024 年)項目共集采4175臺 AI 服務器,液冷服務器占比 25%。
2、液冷服務器競爭格局較為穩定。對于現有服務器廠商來說,布局液冷服務器難度不高,市場競爭主要集中在現有廠商中。據IDC數據,2022年浪潮、超聚變、寧暢位居我國液冷服務器市場前三,占據了七成左右的市場份額。浪潮位列第一,超聚變、寧暢憑借液冷服務器的率先布局、系統的液冷定制方案排名第二、第三位。
3、液冷中國市場:
4、液冷產業鏈:
四、美股AI映射:VRT(維諦技術)做液冷龍頭公司,426億美金市值!
1、內容簡介:
2、價值走勢:2年10倍上漲,2024年上漲140%。PE:73倍。
而美股在算力的業績爆發之后,整體的液冷的估值大幅爆發,而PE還是保持高位,但是上漲的趨勢并沒有下降,更說明了未來的價值。而這個時候就可以從這里去對比它的行情估值和市值。
五、受益公司:游資1.7億接力!
1、XXXX(NV+HW鏈供應):深度綁定國內外頭部客戶,是英偉達 Blackwell 平臺的全球合作伙伴之一,也是 HW 昇騰 910C 液冷機柜核心供應商,在液冷機柜供應方面占據核心地位,有望在數據中心和高性能計算項目中獲得大量訂單,提升市場競爭力和份額。
2、申菱環境(一次側+二次側都有供應):作為 HW 昇騰 910C 機房空調唯一供應商,在機房空調供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能夠保障昇騰 910C 所在機房的環境穩定性,有機會在相關數據中心建設項目中獲得穩定訂單。同時,在液冷方面,公司的蒸發液冷產能嚴重不足,反映出市場需求旺盛。
3、依米康(轉型聚焦數據中心液冷):在精密溫控設備、微模塊數據中心、UPS 電源等領域具有行業研發能力,擁有先進的數據中心節能技術整體解決方案,能夠提供個性化的液冷解決方案,不僅可以優化散熱,還能降低能源消耗。作為 HW 昇騰 910C 液冷設備核心供應商,在液冷設備供應方面占據核心地位,有機會在相關項目中獲得更多業務機會。
4、XXXX:(維諦技術+柜液冷機柜):被英偉達指定為唯一的制冷系統合作伙伴。據公司與中興通訊、騰訊、維諦技術等下游知名上市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
以上就是關于液冷的思考,而整體來看估值上并不會比美國更貴,但是發展性會更好,但資金認不認可是另外一馬事了,而整體后期就是看結構發展性!核心重點應該就是看好華為與英偉達的兩個應用性爆發,更看好各大AI應用的爆發性!帶動基建的爆發!想更進一步的了解的:點贊+轉發+留言:我想了解為什么液冷會是服務器的“下一個光模塊”!
以上只是個人交易復盤總結思考,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一切要結合盤面而動,文章內容屬于個人思考與記錄,作為記錄本人對市場的理解,僅作個人分享記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僅供參考,據此買賣,盈虧自負!
(挖掘與整理資料不易,你的:點贊+轉發+留言,是我們努力的動力,謝謝!)
總盤情況:今日大盤再一次延續了之前看空到2號的行情,而且改變了連續9年收官之戰上漲的模式,所以真的是主力9年的布局就是會為了2024年的收割嗎?而且今日的這個面有一點大,整體4500家下跌,上漲只有569家,兩市1.34萬億的交易量,雖然放量了,但是這樣的量整體吸放大了700億,而本周4將會是低點,從周期來看2號轉折之后看到7號,所以核心重點看2號轉折是關鍵。而點位上,核心重點看3899與4008的區間突破,如果向上整體就是打開空間,如果向下整體就是進一步看空的思路。
情緒面:今日情緒進玫步降溫分岐中,漲停56家,跌停大幅上升到30家,風險性上升,封板率68%,而連板總數11家,高度上升到5板。核心看周四的結構性發展。
板塊上:當下的核心主線整體來看只有大消費+AI,而最強勢板塊:AI+大消費+光伏!整體還是以大消費和AI為核心,而別的整體是輪動性為中心,但是未來兩天消費可能會出現退潮,而這個是對A股最后沒有收紅的一個更大的反應,因為元旦的消費下降的思考。而主攻:重組+金融科技+機器人。
AI應用:龍頭是順鈉股份4板,而整體是出現了加速推動,但是沒有帶動性,而算力工程反而出現了面積的爆發,這里反而值得思考一下未來的推動性和爆發性,而當下最好的是:數據中心+算力。而這里核心重點就是看海得的是龍頭,看后期的結構發展。
大消費:龍關是中百集團5板,而龍二就是東百集團的推動性了,最有持續性和面積的,整體真的是還是消費成為了最強的跨年妖,而且中間出現了:桂發祥、一鳴、中百這些大牛,但是每一次多是一波流,只是中百是二波的產物。而周四如果不能加速,大概率可能出現大退潮,風險性就會大幅上升。
光伏:龍頭是綠康生化3板,龍頭是瑞和股份2板,但是持續性不好判斷,只能進一步的觀察,不建議去追。
成功沒有捷徑,唯有自律和堅持!祝一直在拼搏路上的你,越努力越幸運!
今日看點:
1、國內生產總值預計超過130萬億元。我們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競相涌現,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領域取得新成果。(這個不知道怎么說。)
2、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杰里米·西格爾表示,1月份可能會見證“科技七巨頭”股票的反轉。市場將在2025年“調轉方向”,從科技股向其他股票輪動,并可能導致回報率下降。(如果他們真的倒下,對A股的人工智能也一定會有影響)
3、博創科技:800G高速有源銅纜為AEC 處于樣品測試認證及銷售階段
4、2024年A股上市公司累計分紅2.4萬億元 工商銀行分紅金額超千億排名第一
跟蹤商品題材:
一、生豬16.04(0%,豬成本16。)
二、電池碳酸鋰7.55萬(-0.33%,下破20萬,但是整體并不樂觀。)
先贊后看,月入百萬!謝謝大家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