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凍,霜雪凝寒,腦血管病似“冰弦”易斷,在凜冽冬風里悄然“潛伏”。前不久,于大爺(化名)去了趟早市,回來后就突然血壓升高,左手拿不住東西,當時血壓180/100mmHg,天旋地轉直犯暈,于大爺家屬連忙帶其到附近醫院就診,核磁彌散僅見到額葉一個新發小病灶,以為把血壓控制平穩再通兩天腦血管就會好轉。
治療三天后,血壓120/75mmHg不高了,可是病情不但沒有見好,反而出現頭暈加重、惡心嘔吐、走路不穩、腳底沒“跟”,甚至摔倒。眼見于大爺狀態越來越差,兒女幾番打聽,帶老人來到了哈醫大四院神內六門診。
馬學玲教授在門診接診時發現,這個影像的病灶不能解釋老人的目前情況,給于大爺做了詳細的神經系統“體檢”,發現左上肢肌力僅有3級,雙眼細小水平眼震,雙側病理征陽性。
經過系統評估,馬教授和家屬充分溝通:第一可能病情進展,在腦干也就是后循環出現新的腦梗死病灶;第二需要做頭部核磁血管了解一下腦部血液供應情況。入院后,迅速完善相關檢查,果不其然是雙側大腦前動脈閉塞,為了保證腦部血液供應,反射性血壓升高,而急性期過快降低血壓,導致腦血流分布失衡,出現后循環向前循環的腦內“盜血”。因而就可以解釋,病灶在前循環,可是卻表現出后循環的頭暈、惡心、嘔吐、眼震、共濟失調等一系列癥狀。
馬教授團隊的黃英雪醫生深挖病史、“順藤摸瓜”,原來于大爺從很久之前就一直感到頭暈,尤其是活動后會加重,檢查過耳鼻喉功能,但沒有發現異常。最近一周,于大爺感冒發燒,吃了退熱藥,出了一身大汗后,左上肢無力和頭暈就變本加厲了。這些“蛛絲馬跡”為病人診斷腦內盜血綜合征提供強有力的佐證。給予保證腦灌注,多飲水,調整血壓藥物,將血壓維持在150/95mmHg,第三天老人的頭暈明顯好轉,眼震消失了,走路也有力量了。
馬學玲教授介紹,腦內盜血綜合征,是指在某些腦血管病變情況下,如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或閉塞等,原本應該供應腦組織的血液,通過側支血管被病變血管“盜取”,使得正常腦組織得不到足夠的血液灌注。就好像灌溉農田的主渠道堵塞了,旁邊新開了一些小渠道來分流,但這些小渠道把原本該流到其他正常區域的水也給引走了,導致正常區域缺水。
于大爺就是由于雙側大腦前動脈閉塞,再加上發熱出汗,大量脫水,原本應該流向大腦后循環的血液被盜取,供應了前循環,使得正常的后循環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而出現癥狀包括頭暈、肢體無力、感覺障礙、言語不利等。
目前,這種疾病的診斷主要依靠腦血管檢查,治療則要根據具體病因,通過藥物改善血液循環或者必要時采取手術治療血管病變,只要及時治療,情況可以得到改善。
專家簡介
馬學玲
神經內科六病房主任
主任醫師 教授
博士 博士后 博士研究生導師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訪問學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黑龍江省健康科普專家
學術兼職:
黑龍江省慢性病管理學會腦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黑龍江省腦血管病學會腦小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黑龍江省腦血管病學會抗血小板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黑龍江省康復醫學會眩暈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黃英雪
神經內科六病房住院醫師
碩士研究生
學術兼職:
黑龍江省慢性病管理學會腦保護專業委員會秘書
專業擅長:
主要擅長腦小血管病的診治及腦保護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