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還有半個月下臺走人,而近期手下官員也在下臺前一個個透露出心里的“真話”
最新發表“不當言論”的,是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
這位兩年前誓言要將中國芯片釘在“無法發展”柱子上的商務部長,居然改口了
雷蒙多接受著名的《華爾街日報》專訪,在里面直言不諱的說:在芯片戰中,阻止中國的芯片發展,是愚蠢之舉
美國要做的重點,不是遏制中國,而是投資自己,但美國在這點上做的非常糟糕
這位上臺時信心滿滿的部長,為何下臺前態度突然大轉變?說阻止中國是愚蠢之舉呢?
我想原因是兩方面,一方面是中國芯片的突破速度和獲得的成績,另一方面是對美國內部的失望
但更多的還是第二方面,對美國失望,美國無法按照她的想法,實現芯片回歸
失望,才是讓雷蒙多喊出“阻止中國,是愚蠢之舉”的主因
雷蒙多說:中國在芯片的成熟制程上,已經帶來了一場“中國震撼”(中國沖擊)(China Shock)
“中國震撼”,在西方語境下是個貶義詞,通常指中國在某個領域獲得強大優勢,從而擠壓了西方企業的利潤和生存空間
比如在太陽能領域,在風電領域,在新能源電池領域,在無人機領域,這些中國獲得了強大優勢的領域,讓西方企業難以競爭,難以生存
西方也就把它稱之為“中國震撼”
而今,中國芯片的成熟制程,也帶來了“中國震撼”
這里多講一句成熟制程,“成熟制程”不是“先進制程”,以美國的制程定義解釋:
“成熟制程”,指的是大于18納米的芯片制程技術
“先進制程”,指的是18納米以下的芯片制程技術
特別是在7納米到3納米這塊需要EUV光刻機的先進制程上,中國還是有差距
但在18納米以上的成熟制程,確實在短短兩年里,帶來了“中國震撼”
上周美國對中國成熟制程芯片發起301調查,就是因為美國感受到了切身的不安全感,才會對這塊發起301
而其核心在于,中國近兩年搶占“成熟制程”市場的速度非常快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報告,2024年中國芯片自給率大約是22%,看著也不高,這里面兩個原因
一是美國制裁下,中國先進制程突破需要時間,高階芯片依舊仰賴海外
二是凸顯產能不足,成熟芯片上中國自身產能跟不上國內龐大的需求
摩根的報告進一步指出,2024年中國成熟芯片的全球市占大幅上升到34%,2023年為18%
全球市占,一年提升16%,這還是在中國成熟芯片產能不足的情況下
隨著2025、2026中國芯片產能的擴充,和更多的技術性突破,中國成熟芯片,占全球50%的半壁江山,都不意外
這也正是美國害怕的“中國震撼”
美商務部長雷蒙多說,近幾年中國的芯片策略有了巨大調整
2017年之初中國發展芯片采取的是“粗放式撒錢”方法,通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法來發展芯片
但這個路子完全錯誤,從而出現了一批騙補貼的芯片企業,以“武漢弘芯”為代表
因為芯片產業有“三高”的特點,高投資、高風險、高周期,所以根本就不適合“百花齊放”模式
在意識到這點后,近幾年中國改了策略,采取“重點企業重點突破”的策略,選中特定目標組成“芯片國家隊”進行長期扶持
從設計、制造、到封裝,加大研發投入,實現國產替代
比如美國壟斷的芯片設計EDA軟件,華為海思已完全國產化
中芯國際則透過成熟制程的DUV的重復曝光,實現了像EUV一樣的7納米芯片制造
而華虹半導體則專注于“封裝”,現在已能將5顆成熟制程芯片,堆起來堆成一顆先進芯片的效能
這些都發生在近幾年,也是中國成熟芯片,日趨獨立,并且快速提升全球市占的關鍵
其實先進芯片固然重要,但“成熟芯片”用途更廣泛
先進芯片一般用在手機、電腦、AI等領域,而成熟芯片則在汽車、洗衣機、各色家電、醫療設備、工業設備等廣泛領域
疫情時期,美國就面臨了成熟芯片短缺造成的嚴重問題
當時因為沒成熟芯片,北美車企減產高達430萬輛汽車,而蘋果的IPHONE 13,也因為電源管理和無線接收器里的芯片短缺,而減產上千萬只手機
雖然這手機里的小芯片價格只有幾美元,但沒有就是不行
中國雖然在“先進芯片”上仍有差距,但“成熟芯片”的全球市占率一旦接近50%,那就足以掐其他國家脖子
雷蒙多在“愚蠢之舉”的報道里說:美國過于偏重先進芯片,拜登四年給了先進芯片企業幾百億美元的政府補貼,可對于成熟芯片的補貼,四年只有20億美元,差距明顯
一方面美國固執的認為,先進就能控制一切,另一方面是成熟芯片的利潤較低
和一枚先進芯片相比,成熟芯片的利潤率可能只有幾十分之一,所以美國企業都不愿意去做,或者說因為利潤太低企業不可能虧本去做
這也就讓中國在成熟芯片市場,快速擴張,因為這是一個國際芯片大廠,不太愿意去做的領域
但在2024年下半年,美國有所改變,一個是對中國成熟芯片祭出301調查,另一個是選定了格羅方德,專攻成熟芯片,與中國競爭
格羅方德是美國芯片制造大廠,可他卻在五年前宣布逐步退出先進芯片競爭,專注于使用方向更廣的“成熟芯片”
這五年來,格羅方德從低毛利的成熟芯片市場,殺出一條血路
但2023年格羅方德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可當時公司老總說,格羅方德有著成熟且完善的制程技術,比中國更穩,供貨渠道更通暢,不怕中國壓力
然而一年后2024,中國成熟芯片的全球市占從18%提升到34%,格羅方德已面臨巨大壓力
今年6月,暢銷書《芯片戰爭》作者米勒前往美國國會,深入解釋美國在與中國芯片戰里面臨的新挑戰,其中特別提到:美國必須扶持住至少一家成熟制程的企業,以讓美國使用廣泛的芯片有自給自足的能力
如果美國做不到的話,就會像疫情時一樣,汽車大幅減產,手機難以生產,各種基礎的電子產品和家電,也全都生產不了,而這是十分危險的
媒體猜測,米勒去國會是受到格羅方德的資助,因為格羅方德就是米勒口中的“至少扶持住一家,生產成熟芯片的企業”
在成熟芯片領域,美國是一個很封閉的市場,中國芯片在美國市占率只有1.3%,基本上美國市場這塊蛋糕,現在就是專門喂給格羅方德吃的
其實總的看下來,美國就是想如法炮制1986年對日本的“美日半導體之戰”,依靠不正當的手段,強逼日本放棄半導體發展
當時美國對日本采取了三招:
第一招,間諜高度監視,通過《1986年日本技術文獻法案》,不斷提交日本在半導體方面的最新技術和發展動向報告,一旦有讓美國的不安的異動,就打擊
而這類高度商業機密的報告,美國作為日本的宗主國,想要獲取并不困難
第二招,打擊特定目標,殺雞儆猴
1987年“東芝事件”爆發,指東芝違反美國協議,向蘇聯出口數控機床的事
美國以此為突破口,開始收拾東芝
當時日本剛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芯片供應方,其中東芝、日立等企業是佼佼者
但借助“東芝事件”,美國通過了“東芝制裁法”,全面制裁東芝,包括取消一切采購合同,多種產品禁止2-5年向美國出口
同時東芝高管全被日本警方帶走,企業機密文件也被送交美國中情局
東芝這情況,就和華為一模一樣,東芝當年是賣蘇聯,華為是賣伊朗,美國就是借這由頭,來收拾你
不同的是,日本無主權,無力保護東芝,日本不光不保護自家企業,更是一打就跪
第三招,自我設限
同樣面對美國的大棒,中日表現截然相反,中國是全力反擊,決不妥協,而日本當年面對大棒后,開始了不斷的“自我設限”
比如對美出口的半導體產品,主動提高價格,主動降低出口量,這讓日本產品瞬間失去競爭力
再比如主動配合美方去調查東芝,將東芝高管和商業機密都送交中情局
還有當美國威脅要對日企展開301制裁后,日本政府馬上認慫,毫不抵抗的就簽署了《美日半導體協議》
短短四年,一番組合拳后,日本半導體產業衰落,代表性的東芝半導體2018年賣給了美國貝恩資本,日本半導體的全球市占率,也從高峰期的50%多,跌到了個位數
回顧80年代的日本半導體,再看今天的中國半導體,兩個國家面對美國同樣的手法、同樣的大棒,展現出兩種完全不同的姿態
日本面對美國的大棒,是躲,是慫,是土下座認錯
而中國面對同樣的大棒,是巧妙的競爭,是迂回的作戰,是讓原本信心滿滿的美國商務部長無奈的說出,在芯片競爭里阻止中國,是“愚蠢之舉”
美國當然不是真的愚蠢,美國只是沒想到過去對付日本那套,放在中國身上卻沒用
但中美半導體競爭,也只是才剛開始不久,這是一個“高科技,高周期,高風險”的三高領域,任何一方都不能過于樂觀
特別是當特朗普上臺后,其極限施壓的風格一定會橫生出更多“事端”來,未來依舊是一個復雜的,不斷競爭、迂回、尋找突破口的過程,依舊是任重而道遠
關注我,持續為您帶來事態的最新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