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使人際關系和諧融洽,遇到矛盾和問題時能夠迅速解決,那么就要學會換位思考,弄清對方所處環境以及個人想法,懂得真心替對方考慮。
有一個小男孩經常逃學,動不動就會從學校偷偷溜出去,等大人接自己時再偷偷回到學校。
男孩的成績還算不錯,沒有厭學情緒;他也沒有沉迷于游戲,并不是去網吧、游戲廳等地方。
男孩只是悄悄躲起來,去公園去圖書館等各種地方,反正就是不會待在學校里。
一開始家長還不知道,以為男孩和其他孩子一樣,每天都在學校里認真學習。
后來老師詢問家長,為什么男孩總是生病請假,家長這才知道,原來還有這種事情。
家長疑問男孩為什么要逃學,可男孩就是不吭聲,躲在墻角怎么都不肯說話。
家長命令男孩不準再逃學,誰知男孩還是不聽話,依然會從學校里偷跑出去。
無奈的家長只好藏在學校周圍監視男孩,有好幾次抓到現行,把逃學的男孩送回學校。
老師和家長都很苦惱,不知道男孩為何如此,一時間不知道應該怎么做。
那么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原來男孩遇到了校園霸凌,有一群小混混經常欺負他,還威脅男孩不能告訴老師和家長,否則就會變本加厲,所以男孩這才會選擇逃學。
而家長把男孩“塞回”學校,認為這樣就能解決逃學問題;可是男孩如果不逃學,自己就會受到欺負。
在家長眼里,逃學是個問題;然而在男孩眼里,逃學卻是被欺負問題的解決方法。
無形之中,家長和男孩已經站到對立面上:家長把問題解決了,男孩就要遭殃了;男孩把問題解決了,家長就要頭疼了。
家長和男孩到底誰錯了?如果站在雙方各自的角度,他們都沒錯;如果站在對方的角度,那么就是自己的錯誤了。
現在如果一味地“破壞”男孩的逃學計劃,就等于一直破壞男孩解決問題的方法,只能使事情越來越糟,永遠解決不了問題。
家長應該跳出自己的角色,想想男孩為何如此反常,調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多替男孩考慮,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我們只是看到表面現象,采取的手段只能“治標不治本”,然而卻導致對方的問題更麻煩,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這就說明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重要性。千萬不要被外界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它經常會掩蓋住事實真相,導致錯誤的判斷結果。因此必須跳出自己的固有思維,真正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從根源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會換位思考,徹底融入別人的世界,許多問題就都能夠迎刃而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