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小商販還是大企業,做人心誠實第一位的,不能欺詐消費者,不尊重消費者自然會被反噬,為什么胖東來生意好?因為人家誠信,把員工利益當回事,而其他的企業卻反著來,只顧公司利益,不管消費者權益,如此心黑明騙,這樣的公司又能走多遠?
1月1號訊,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被曝光車厘子以次充好”引發關注,明明是次等貨卻修改標簽變成上等貨,被曝光后就說是供應商貼錯了標簽,還將國外發貨標簽去除,如此做法除了給人留下壞印象,絲毫沒有正面作用,這樣的企業真能為消費者著想嗎?
很多網購車厘子的消費者發聲稱,他們在盒馬購買的車厘子出現以次充好的情況,明明產地出口商標注的是“2J”或者“J”等級的車厘子,盒馬的中文標簽卻變成了“3J”等級,價格也是按照“3J”等級出售的,這不是欺詐消費者嗎?
“J”等級是車厘子果徑的一種評定標準,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等國家通常用這個等級給車厘子分級,“J”等級越高,代表果子越大,價格也越高,一般果肉直徑26到28毫米定為“J”級,28到30毫米定為“2J”級,30到32毫米為“3J”級,32毫米以上定為“4J”級。
上海的楊女士說,她在外賣平臺購買了盒馬的“智利3J車厘子”禮盒,收到貨卻發現車厘子個頭很小,禮盒外包裝上的中文標簽寫著“3J”等級,但是包裝內的英文標簽等級卻是“J”級,這是明顯以次充好,詐騙消費者,楊女士用卡尺測量發現,這盒車厘子果肉直徑都沒有超過30毫米,遠未達到“3J”級別。
楊女士投訴后,盒馬的客服卻狡辯說,車厘子等級和標簽不相符可能是國內供應商收到貨后沒仔細檢查貼錯了標簽,盒馬已經給楊女士換成了“4J”級的車厘子作為補償,其他消費者有無退換暫不清楚。
但是盒馬解決此事的方法似乎走錯了方向,因為消費者再次從盒馬下單進口車厘子,發現只有中文標簽,原廠地的英文標簽已經消失了,盒馬解釋稱,如果沒有英文標簽就是從國外運來的時候就沒有,到底是一開始沒有還是因投訴過多撕掉了原標簽那就不得而知了。
以次充好被發現后的補救措施,不是承認錯誤,而是辯解和撕掉英文標簽,這樣能讓消費者滿意嗎?對比一下國內最好的商超胖東來,就能看出為何胖東來業績一騎絕塵了,胖東來出現這種事,一定是大力補償消費者和舉報者,處理涉事的商家和員工,而盒馬的做法,只能說倒閉也沒人覺得可惜,這就是企業的格局,對于此事你怎么看,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