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國第一市”,在長三角地區一直居中心引領地位。“靠上海”已是“環滬圈”共識,即便是身處杭州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甚至離上海更遠些的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內心深處也都傾向于“接軌上海”,把“接滬”放在“融杭”、“融寧”等前面。比如最近,杭州都市圈“核心成員”湖州,最大的事情莫過于“滬蘇湖高鐵”的運行,用當地官媒的話來講,“這條高鐵讓湖州人盼了近20年”,為啥如此期盼,不就是為了“接軌上海”嗎?!
可以說,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除了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等少數大中型城市外,從地級市到縣級市縣區、乃至村鎮都想爭做上海的“后花園”,當然也有宣稱長三角“后花園”的,但這里說的長三角仍以上海為龍首。
事實上,能入上海“法眼”的也屈指可數,這其中,“廣德,被上海青睞有加”。就在不久前的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簽署協議,跨區域共建長三角(廣德)康養基地。
能被大上海“看中”,廣德自然有其特殊的“吸引力”。
盧湖風光
“風水寶地”廣德,自古就是先賢“歸隱之地”
在長三角有一塊地方,是滬蘇浙皖唯一相交之地,被外界稱為“長三角中心”,這便是“一地六縣”:上海的白茅嶺農場(飛地)、江蘇的溧陽市和宜興市、浙江的長興縣和安吉縣、安徽的郎溪縣和廣德市。
而在這“一地六縣”之中,僅有一個地方與其他六地悉數接壤,可謂“中心的中心”,那便是安徽宣城的廣德市,被稱為“長三角之心”。
竹鄉畫廊風景道
廣德,西漢時屬故鄣縣,東漢建安初年,孫吳拆故鄣置廣德,廣德這兩個字表示“皇恩浩蕩,帝德廣大”。歷史上,廣德又稱桐汭,桐汭是境內最大、最長的河流。歷史上的廣德,有“鎖三吳而襟兩浙,江南雄郡”的美譽,中原文化、吳越文化、徽文化在這里交匯。
廣德,一片生態宜人之地,也是“硒”有之地。硒被科學家稱之為人體微量元素中的“防癌之王”,廣德被認定為天然富硒土地。這里坐擁千頃盧湖、萬畝竹海及“天下四絕”之一的太極洞等自然風光,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近60%,被評為國家生態縣、中國天然氧吧、生態旅游百強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上海與安徽在康養基地建設規劃中,共同瞄準了廣德這塊“風水寶地”。
在2023年時,廣德市就針對長三角地區高品質的康養需求,提出了“全齡康養、全域宜游”的目標,并積極發展賽事經濟、休閑度假經濟、文化服務經濟、旅游經濟等。
廣德自古以來就擁有宜居宜養的自然環境和歷史底蘊,吸引眾多文人墨客、達官貴人前來,以其為“歸隱之地”。
西漢神爵三年(前59),張渤治水“隱居”廣德橫山。“祠山大帝佐禹治水有功,后禮斗橫山,其賽禱盛于廣德州。”唐朝天寶年間,唐明皇封橫山為祠山,至宋明清以來,廣德儼然成為“龍王爺”居住之地,祠山成為江南祈雨中心。
北宋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初仕廣德司理參軍三年,對廣德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曾賦詩贊“晚來云一色,詩句自成圖”。由此,其孫范宏在北宋末年,因眷戀廣德山水,舉家遷至石鼓溪北村,以后范仲淹后裔又有支脈遷來。后世在此修筑千頃盧湖,與萬畝竹海交相輝映。
資料顯示,從明朝天順二年(1458)到清朝末年(1912),這四五百年間,廣德年逾百歲老人有戈和卿等十九人。在“人老七十古來稀”的古代,廣德這高壽現象實屬罕見。
歌詠廣德文化風物的更不在少數。“黃南清港曲,織女小橋斜”,南宋名臣、詩人喻良能的一首《桐汭》詩,描述了廣德的景色和特色,幽幽古巷、小橋流水人家,一幅典雅的皖南水墨畫躍然紙上。據載,喻良能在廣德任縣尉三年(1158-1160),先后賦詩十余首,贊美古韻廣德,在詠唱廣德的詩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廣德魅力”也曾讓李白流連忘返,一首《送韓侍御之廣德》,“推薦”韓侍御即韓歆去廣德“隱居”。還有文天祥的《送曹大著知廣德軍》和上述提到的范仲淹《石溪瀑布》均為廣德人所熟識。特別是明太祖朱元璋,駐蹕橫山、拜謁祠山廟而作《幸橫山》《幸祠山》,將祠山御賜“天下英靈第一山”,直接推動了橫山與祠山躋身歷史文化名山。
圣境泊崖野奢帳篷酒店航拍
探索“康養+”,廣德打造城里人的“夢中家園”
如今,在長三角區域,尤其是面對上海老齡化人口巨大群體的“康養經濟”,江蘇提出了“蘇適養老”的頂層設計、浙江提出了“養老看浙里”的體系思維,而安徽則推進健康養老產業“雙招雙引”的規模化發展藍圖。
近兩年,安徽省政府正在聚力謀劃大黃山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這一建設將推動黃山、宣城、池州、安慶4市28縣的跨區域整體聯動發展,著力打造出一個超越黃山本市地域范圍的安徽省現代旅游大IP。
2023年12月,安徽省在《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方案》中強調,要持續深入推進長三角(安徽)生態綠色康養基地建設,在廣德先行啟動,推動康養與醫療、文體、旅游、美食、制造等深度融合發展,做美景區鏈,做新業態鏈,做強配套鏈,“串珠成鏈”,全力打造滬皖共建長三角(廣德)康養基地。
而以此為契機,廣德將把生態綠色康養基地先行區建設與加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設“一地六縣”產業合作區、打造“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有機結合起來,全方位“對接上海”,當好長三角“后花園”,打造國際一流的“康養名城”。
據此,廣德市緊扣異地養老、候鳥式養老、療養式養老、田園式養老等市場需求,做好先行區初步規劃,積極打造“一廊兩軸四心五區”空間發展格局,即一條無量溪活力走廊,G235國道和盧湖大道兩條發展軸,康養產業創新中心、康養國際服務中心等四個中心,生態文化健康城、夢里江南康養園、無量田園烏托邦、溫泉竹海山水里、甘溪鄉愈養生谷等五個片區,打造成為全周期、全人群、全過程與晝夜四季宜居宜養的康養示范區。
今年9月,上海安徽兩地“省級背書”,滬皖共建“長三角(廣德)康養基地”明確落地之后,廣德隨即將其定位為“一號工程”,乘勢全力以赴付之于行動。
2024鐵立方IRONCUBE超級鐵人三項賽
世間萬物都是相輔相成的,康養基地的成型,離不開系統的業態支撐。廣德市結合產業發展實際,高起點、高標準編制了《廣德康養產業發展規劃》,針對銀發、亞健康、女性、青少年、嬰幼兒等五類人群,進一步優化康養產業結構,提升康養產業層次、完善康養產業鏈條。廣德市還正在著力打好“康養+醫療”“康養+文體”“康養+旅游”等組合牌,探索“康養+”多元化發展,爭取成為越來越多長三角、特別是上海市民的熱門選擇地。
當然,廣德雖然被上海“高看一眼”,但是,“一地六縣”都是鄉里鄉親的,資源稟賦自然不相上下。因此,要想在長三角眾多“后花園”中脫穎而出,拼的就是創新發展和服務理念。這也正如廣德市委書記周其紅所表示的:“長三角(廣德)康養基地是廣德最大機遇、最大紅利、最大勢能。廣德將以‘一號工程’的高度推進康養基地建設,力爭盡快形成標志性強、顯示度高的建設成果,全力打造世界級‘康養名城’。”
由此可見,滬皖共建康養基地,成功打開了廣德跨省區域聯動發展新的一頁。
“野店籬為戶,春山繭作花”,南宋詩人喻良能在廣德“滯留三載”,仿佛找到了恬淡閑適的世外桃源,在其詩句中也可讀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
不難想象,在廣德這個“硒”有之地,住在城市難見的大院子里,院子里有花草樹木,還有雞鴨貓狗。清晨隨著雞鳴醒來,在院子中看看遠山,聽聽鳥兒啾啾……這是多少城里人的夢寐以求的“夢中家園”啊!
也不難想見,隨著交通的便利,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市民越來越多的會來到廣德,這里甚至會形成“上海村”“南京村”“杭州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