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第一天,三思派特別邀請科技領域各方面的十余位專家學者,以關鍵詞加評述的方式,共同憧憬、勾勒、擘畫 2025 年科技事業的充滿無限可能的嶄新篇章,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在此,三思派恭祝大家元旦歡樂!
慎思
方新
中國科學院原黨組副書記
2025年是建設科技強國,制定“十五五”規劃的關鍵之年。面對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更需審慎思考。一是準確評價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和實力;二是認真比較我國科技和世界先進水平的距離,特別要關注在戰略必爭領域、基礎前沿領域的差距是擴大還是在縮?。蝗且岢銮袑嵖尚械哪繕?、任務、實現路徑和政策保障。既仰望星空,更腳踏實地,扎實邁向科技強國。
因地因業制宜
呂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制定“十五五”規劃的關鍵之年。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轉變模式,因地、因業制宜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一是加強頂層設計,進行重大生產力戰略統籌布局。二是發揮地方積極性,因地制宜,跨地區整合資源與合作創新,營造產業生態,動態調整,防止地區分割和低水平重復。三是建立包容審慎的市場監管體系和場景導向的需求側政策。未來產業不確定性大,要允許不同技術路線競爭,健全試錯和寬容失敗的機制。
放大格局
尤建新
同濟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站位不高,難以系統認識多變的世界;格局不大,難以真正認識多維的世界。重塑理念,變革創新,健康發展!
從頭越
劉琦巖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原副所長
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時俱變,有著時代特點的競爭與博弈正不以人的意志或加速或強化不可逆的歷史進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承擔天賦使命的中國科技,其創新發展必然是雄關漫道真如鐵,強國建設從頭越。
科技企業是創新重要主體
芮明杰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
展望2025年,我國的科技創新體制將加大改革力度,重塑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實現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煥發全社會科技創新的激情和動力,推動我國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更上一個臺階,其中尤其是重點培育壯大一大批世界一流科技領軍企業,構建促進科技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發揮科技企業是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作用,提高研發投入產出效率,推動科技成果大量涌現,實現科技成果的產業化,為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科技、經濟與產業的高質量融合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針鋒相對
杜德斌
華東師范大學全球創新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
隨著中美結構性矛盾的深化和戰略競爭的日益白熱化,科技領域,尤其是顛覆性技術的爭奪,將成為未來中美戰略競爭的核心焦點。即將再次執政的特朗普,為維護美國的霸權地位,很可能會從投資、進出口、人才交流以及國際盟友等多方面加強戰略博弈,進一步升級對華科技制裁框架,削減中美之間的科技合作機會,并推動與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脫鉤斷鏈”,企圖通過政治手段粗暴干預高科技市場的競爭格局。
面對美國的打壓,中國預計將采取堅決有力的反擊措施。中國將進一步加快自主創新的步伐,大幅增加對科技研發的投入,積極推動國產替代,降低對外部技術的依賴程度。同時,中國也可能充分利用自身龐大的市場和資源優勢,對美國進行反制,如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限制稀有材料出口等。此外,中國還將積極拓展與其他國家的科技合作,共同應對美國的科技霸權行徑。
因此,可以預見,特朗普上臺后,中美科技競爭態勢將更加激烈,雙方將在多個領域展開全面而深入的較量。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陳勁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2025年的科技創新將進一步聚集科技強國建設,以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工作,不斷形成我國科技創新的歷史主動和戰略主動??萍紕撔潞彤a業創新融合發展是2025年科技創新最重要的工作。進一步落實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是關鍵任務。
十年
陳海鵬
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黨總支書記、副所長(主持工作)
2025年將開啟上海科學學研究的新篇章。上海市委科技委第一次會議中明確提出了“加強科學學研究”的重要要求,為科學學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2025年是上海向2035年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目標邁進的十年征程新起點,在這一關鍵的十年周期中,我們既要積極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所帶來的新挑戰、適應科學研究范式引發的深刻轉變,同時還要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科技競爭格局。在時間緊迫的約束條件下,如何有效提升科技創新發展的效率,提出更具建設性的政策建議,將成為科學學研究在2025年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
而今邁步從頭越
陳強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將從原始創新水平、技術創新能級、產業發展動力、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全面檢視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的階段性成效。在科技和產業競爭日趨激烈、國際創新合作面臨嚴峻挑戰的形勢下,“十五五“規劃即將騰空出世,必須充分考慮新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保持戰略定力,著力提升前瞻性布局的質量和效率。
科技倫理
周程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科學技術普及法》,首次將“科技倫理”一詞寫進該法,明文規定“高等學校應當發揮科教資源優勢,開設科技相關通識課程,開展科研誠信和科技倫理教育”??萍枷蛏?,倫理先行??萍紓惱碇卫碛斜匾獔猿炙膳c自律相結合的原則,在盡快建立具有高度共識的倫理規范和適合國情的監管機制的同時,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科技倫理素養。相信中國科技倫理學會不久后將宣布成立。
融合
郭哲
中國科技館館長
2025年,注定是在不確定性的烏云密布中尋找發展動能的全球尋寶年。地緣政治的博弈將深度影響創新要素的流動和配置。但在科技經濟社會層面,三者的融合將創造出增長的新空間。得融合者得天下。聯結與孤島從此成為競爭的分水嶺。
數據驅動的創新
盛世豪
浙江省社科聯主席、研究員
2025年,AI肯定還是科技創新的熱點。然而,對產業發展方式帶來具體影響的,可能會是一種新的創新范式的崛起。隨著AI、大模型、平臺經濟的作用不斷凸顯,數據驅動的創新將成為推動產業升級和商業變革的新引擎。當下,大數據已不僅僅是一種生產要素,更是一種核心創新要素。數據驅動的創新,通過挖掘市場需求和應用場景中的各類數據及數據價值,實現創新、產業和用戶的一體化,打造數據驅動的產品和服務,為商業創新和產業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DOGE
游光榮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特朗普歸來后,宣布任命商界奇才埃隆?馬斯克建立并領導政府效率部(DOGE)。該部門旨在消除官僚主義,精簡機構,提高效率,削減開支,解決美國政府長期存在的支出過度問題。馬斯克用企業老總的辦法管理政府能走多遠,提高政府效率的新政能否進一步刺激創新,值得關注。
文章觀點不代表主辦機構立場。
◆ ◆ ◆
編輯郵箱:sciencepie@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