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在悠悠古韻的歷史長河中,古琴宛如一顆璀璨而沉靜的明珠,承載著千年的文化底蘊與文人風骨。那絲絲縷縷的琴音,仿佛是從遠古時代穿越而來的使者,攜帶著歲月的沉淀和歷史的厚重。
終南琴社李彥輝攜弟子古琴跨年音樂會現場
音樂會由陜西廣播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李和平主持
活動現場高朋滿座
2024年12月31日,由終南琴社創辦人、知名古琴演奏家李彥輝先生攜弟子于賈平凹文學藝術館舉辦了一場震撼心靈的古琴跨年音樂會,為聽眾們開啟了一場如夢如幻、穿越千年的聽覺盛宴。音樂會由陜西廣播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李和平主持,現場嘉賓云集,各地文化藝術界的名流雅士以及來自全國各省份的百余名古琴愛好者齊聚一堂,西部新聞網聯合多家媒體共同見證這一非凡時刻。據悉,此次音樂會乃是西安乃至全國都極為罕見的絲弦古琴專場演奏會,其珍貴程度可見一斑。
音樂會在悠揚委婉的古曲《平沙落雁》中緩緩拉開帷幕,那空靈的旋律恰似一群鴻雁翩翩飛來,在云霄之縹緲處,有序地排列著,和鳴之聲此起彼伏,忽隱忽現,若往若來。仿佛讓人置身于廣袤的天際,感受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秋風詞》《良宵引》《鳳求凰》等曲目,曲調流暢婉轉,情感真摯動人,如潺潺流水般流淌進聽眾的心田,令人心馳神往,陶醉其中。
而富有極強表現力的《流水》,更是為聽眾們娓娓講述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經典故事。那靈動的音符時而讓人置身高山之巔,云霧繚繞,飄忽無定;時而又似歡泉于山澗鳴響,愉悅之情油然而生,仿佛能觸摸到古人那純粹而真摯的情誼。
現場嘉賓聽得如癡如醉
終南琴社創辦人、知名古琴演奏家李彥輝先生驚艷全場
琴聲清,酒意濁,琴是風骨,酒是性情。一曲《酒狂》,相傳為三國時期竹林七賢之一阮籍所作。那激昂的旋律中,情緒似歌似哭,亦狂亦癲,仿佛能讓人看到阮籍借醉逃禪、吐露心事的情景。在這激昂的曲調中,生動地反映了魏晉時期士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讓人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獨特魅力。
隨后的《梅花三弄》悠遠飄逸,如同一縷清風,輕輕拂過聽眾的心靈。讓聽眾們感受到了凜冽寒風中梅花的不屈性格。樂曲以動靜結合、剛柔并濟的手法,展現了千姿百態的梅花形象,以及梅花潔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充滿了中國古代士大夫的情趣。那悠揚的旋律,仿佛讓人看到了在冰天雪地中傲然綻放的梅花,不屈不撓,堅韌不拔。
琴歌作為古琴的一種表現形式,為音樂會增添了獨特的魅力。在音樂會后半場,《蒹葭》《關山月》《陽關三疊》等琴曲的吟唱將整場音樂會推向高潮。那優美的歌聲與悠揚的琴音相互交融,在場觀眾無不跟隨演奏者淺聲低吟,感受著古人字里行間的真摯情感。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體會著他們的喜怒哀樂。
音樂會最后,一曲《憶故人》令在場觀眾為之動容。其曲調纏綿悱惻,意在思念故人。每當靜中彈奏,便會觸發對遠方親友的思念之情,那相會無期、催人淚下的凄清孤寂之感撲面而來。琴曲開頭清新飄逸,讓人在空山幽谷的寧靜之中,自然而然地生發出思念故人之情。后半段則以緩慢沉穩的節奏、綿綿不絕的琴音,抒發了思念故人的情深意切,感人至深。那如泣如訴的琴音,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讓人沉浸在無盡的思念之中。
活動現場鮮花掌聲不斷
“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這場演出,讓現場觀眾真切地感受到了傳統絲弦琴的古樸率真、內斂含蓄、五音治愈、樸拙之美。在絲弦和鳴之間,人們領略到了古人的風骨,也祈愿著新的一年和順美滿。那悠揚的琴音,如同夜空中閃爍的星辰,照亮了人們的心靈,引領著人們走向美好的未來。(文字:若蘭 張龍 攝影:孫偉明 徐松 張琳 攝像:郭琦 崔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