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ravel火了!
自從國家開放免簽政策以來,China travel在外網就成了流量密碼。
一波接一波的外國人涌入中國,感受獨屬于我國的文化,美景和美食,其中不乏在外網炙手可熱的網紅、明星們。
他們將自己在中國的見聞發表在社交平臺,全方位的展示著中國一切。
時尚的、古老的、便捷的、熱鬧的、寧靜的,在他們的鏡頭下,大家才發現原來中國如此不同,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國外社交平臺上,但凡和中國旅游掛鉤的視頻點擊量都比同類視頻要高出許多,網友們紛紛在視頻下方留言,有生之年一定要親自來中國走一趟。
就在前幾天,國家宣布,將外國人赴中國旅游的免簽時間延長至240小時,適用過境免簽政策的口岸由原有的39個,增加至60個。
隨之而來的是旅游業繼續蓬勃發展,許多公司和個人都表示自己現在忙都忙不過來。
有導游透露,自己原本只是把入境游當做副業,結果單子太多,硬生生干成了主業。
現在,每個月空閑日子不超過五天,其余時間全都是被旅行社派的單子填滿,甚至有的卷王已經把未來三個月都排得滿滿當當。
收入也從每天三百漲到五百,不僅錢多賺得還輕松。
和國內游客馬不停蹄,想用最短的時間看最多的景點不同,老外非常佛系,明明前天晚上約好了九點出發,結果人家九點半才慢悠悠回了一句,抱歉剛起床。
到了景點后,本來就已經晚了,但人家依然不慌不忙,碰到感興趣的景點就讓你仔細講解,玩累了就要求回酒店,而時間還不到下午五點。
據官方統計,2023年我國入境游客8203萬人次,總花費530億美元,2024年上半年入境外國人同比增長152.7%,可見其火爆程度。
免簽政策延長后,國外旅客的熱情必將進一步激發,據了解,新政策剛發布僅僅一個小時,海外平臺的機酒搜索熱度已經同比大漲了78%。
更有人透露,像重慶等入境游熱門地已經被預定到了明年年底。部分免簽政策國家的入境旅游人數成倍增長。
在這個各行各業都普遍疲軟的情況下,入境旅游業無疑是個例外,這也讓很多的旅游社老板開始招兵買馬,準備押注這個領域。
各個旅行社更是為了吸引國外游客使出了渾身解數。
從前國外各個行業的領頭公司曾說過,讀不懂中國,就做不成生意。
而如今,國內的旅游行業卻說,讀不懂老外,就賺不到美鈔。
在大量的老外入境旅游的情況下,能不能接下著潑天的富貴,服務好他們卻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國內的旅行社會聘請專業的旅游策劃師,為自家做入境游培訓,而駐扎在海外的團隊相較而言更加便利。
國內的那套營銷策略放到外網依然能打,通過短視頻平臺制作旅游相關選題的視頻,再通過其引流和客戶搭上線兼職易如反掌。
“老重慶人告訴你3個不為人知的好地方”、“這是本地人才知道的路線”“3個本地人才知道的館子”等,以當地人的口吻分享,外國人也很吃這一套。
當然,內容方面更偏向于歷史人文、熊貓等,畢竟哪個外國人能逃得過熊貓的誘惑?據一位導游透露,有的外國人光是買熊貓周邊就花了三千多塊。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催生出各種各樣的特色旅游團。
首當其沖便是“銀發團”,這些人年齡大多在60歲以上,都是幾個鄰居或者朋友一起,第一次來中國。
他們對于中國的文化都特別感興趣,所以去的地方更偏向于歷史古跡或者文化氛圍比較濃厚的地方,比如,長城、秦始皇陵、兵馬俑等。
甚至還有人跑到廣西桂林漓江之濱的伏波山景區,去探尋摩崖石刻的文化魅力。這地方不要說外國人了,甚至很多國人可能都沒聽說過。
有老,就有小。親子游也是熱門選擇。
隨著中國在全球的地位越來越高,了解中國、學習中文已經成為許多國外家長繞不開的育兒話題。
趁著假期,帶著孩子來到中國,已經成為了流行趨勢。甚至很多青少年會跑來中國研學,親身感受一下這個國度。
曾有記者問過海外的小旅客,覺得和書本上的中國有什么不同?
得到的答案是,書中的中國是很傳統的,但當我真正到達北京,才發現其實這里是傳統和現代的結合,這兩者之間的反差對比真的很有趣。
除了反差,美食也是俘獲他們的一大法寶,火鍋、中式烤肉、各種小吃甜品,相較于國外簡單的烹飪方式和單薄的食物種類,中國的美食完全是另一個量級。
更有很多年輕人,開啟了時尚潮玩的新路子。作為外國游客入境最多的城市,街角的潮玩店也接待了許多前來購物的外國小朋友。
當然還有許多的年輕人,更熱衷于探索小眾景點。
十幾年前,外國人來中國必到北京長城,而現在不用說上海,重慶這樣的網紅城市,還有人去了芙蓉鎮,望仙谷等山間古鎮。
有些旅行社定制了十多條小眾深度旅游路線,單就咨詢費和傭金分成,就賺了十幾萬。
甚至有的導游,通過帶老外逛菜市場,看大爺下象棋,看大媽跳廣場舞等奇奇怪怪的項目,就能有收入,用他們的話來說,簡直就是躺著賺錢。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到中國,旅游業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不同于國內的旅行社都是服務于本國游客,文化背景大同小異。國外游客的習慣和認知也和國人大相徑庭。
很多歐洲人不吃內臟,穆斯林也得安排清真餐廳,甚至有導游透露,有些外國人連排隊都要抗議。
更讓人無語的是,因為外媒長期的抹黑,導致很多老外來中國帶著一種獵奇的心理,不僅想見識好的一面,也想印證壞的一面。
除了文化認知以外,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天下的秘密也越來越少。
許多老外越來越精明,只要在中國多待幾天,吃住行的價格就被他們摸得一清二楚,利用信息差賺錢也更加困難。
曾經有一位印度小哥,不知道從哪里聽說在中國找陪拍只要50刀,就想以這個價格找個會講英語、會攝影、能出鏡,還得漂亮的女模特,甚至要求全天候陪拍。著實令人無語。
另外,人才缺口也是一大難題。
有外語導游證成了香餑餑,但拿到證書并不容易。
據統計,光英語導游證的通過率就只有30%,更別提其他小語種了。曾有人透露,自己考上英語導游證后,咨詢如何考證的人,比她接待的外國游客還多。
這個證書除了語言要求以外,外語導游還要熟悉旅游業務和相關法律等。
不僅如此,還得有一定的協調溝通能力。而且,即使做了導游也要做好吃苦的準備。
當然,撇開挑戰不談,免簽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著的。
除了最直接的消費增長,旅游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其他行業的興起。
交通運輸業、酒店、餐飲、旅游紀念品等相關行業的增長也非常顯著,甚至一些小商品也迎來了新的客源。
外網就有人調侃道,去中國,什么都不用帶,只要帶錢就可以了,因為那里什么都有賣。
甚至還有外國人來旅游順便做起了批發,手機殼、充電寶一買就是十幾個,送朋友送親戚便宜又受歡迎。
更大的好處是,他們體會到了中國的現代、便利和濃厚的文化底蘊,也糾正了對中國的許多誤解。
曾經他們心目中那個落后、專治、古板的國家,原來這么的時尚、現代、有活力。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中國到底是什么樣子。
而現在,隨著入境時間進一步延長,免簽國家增多,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有機會來中國實地走一走,看一看。
相信會有更多的際遇和挑戰等著我們去面對,接下來會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 |暮野
責任編輯 | 藍橙
策劃 | 藍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