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隊伍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法律之師。近年來,廣州律師始終堅持政治引領,勇立時代潮頭,積極參與公益法律服務事業,從雪域高原到大漠戈壁,自繁華都市深入鄉土田野,他們身臨糾紛平息的第一線,用行動踐行囑托,努力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律師”。
“律師不僅知法懂法,而且客觀中立,我們對他們更加信任。”剛剛和鄰居達成和解的黃女士不由感慨道。不久前,黃女士還因為相鄰權糾紛,和鄰居鬧得不可開交。而在社區調解會上,律師調解員的介入,讓雙方很快就達成了和解。
自2017年律師調解試點工作啟動以來,律師在構建完善“大調解”工作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廣州商業活動頻繁,社區聯系緊密。在此背景下,廣州律師行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專業律師調解組織,塑造特色調解品牌,深化律師調解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的聯動,為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和諧廣州貢獻律師智慧,也為律師調解工作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實踐經驗。
搭建專業平臺
延伸調解觸角
2021年,兩家公司因1.6億元債務的執行問題產生爭議,向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申請調解,在律師調解員的主持下,雙方僅用一個月的時間,便完成調解和司法確認的全部程序,實現案結事了。
矛盾糾紛在短時間內高效解決,這樣的例子在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屢見不鮮。2020年8月,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成立,成為全國首個由市級律師協會開辦的商事調解機構,依托全市2.6萬名律師,開展專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中立商事調解服務。
商事調解中心成立之初,就與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簽訂了《關于共同建立廣州市民商事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機制的合作協議》,并陸續與天河、白云、南沙等各區法院建立民商事糾紛社會化有償調解訴調對接機制,探索形成“專業調解+司法確認+有償低價”的商事調解模式。成立至今,調解中心已受理法院委派委托的商事調解案件3555宗,平均每年受理案件超700宗,有效促進了商事糾紛的有序分流和高效化解,為律師調解與司法調解的銜接、律師調解組織的建立提供了可借鑒的“廣州樣本”。
(廣州市律師協會舉辦國際商事調解發展及合作高峰論壇)
其實,在開展律師調解試點工作的探索上,廣州律師行業早已敢為人先,助力打造解紛新機制。2017年9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發布《關于開展律師調解試點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律師調解的工作模式、律師調解組織的建設等。廣州律師行業迅速響應,短短半年后,市律協便成立了律師調解中心,首批30家律師事務所調解工作室也應運而生。在市司法局、市律協以及各區司法局的有力指導下,區級律師調解中心及各律師事務所調解工作室陸續成立,為推動律師調解工作的深入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調解中心入選為中國商事調解發展合作機制新成員單位)
在商事調解中心成立之前,律師事務所調解工作室就積極探索律師調解與司法調解的銜接工作。自2018年首批30家律師事務所調解工作室設立以來,各律師事務所調解工作室就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長,形成各自的調解服務特色,例如固法所的涉外法律事務律師調解工作室、踔厲所的知識產權法律事務律師調解工作室、金輪所的房地產法律事務律師調解工作室等,并持續參與各級法院的多元糾紛化解工作。過去六年里,各律師事務所調解工作室持續深化內部建設和提升服務效能,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以金橋百信所調解工作室為例,自成立以來,該所不斷強化律師調解工作室的規范化建設,通過定期召開調解工作總結會議,提煉總結調解經驗,制定《廣東金橋百信律師事務所人民法院特邀調解工作指引》及一系列規章制度,舉辦調解員培訓,提升調解員的工作規范、溝通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了調解案件的成功解決。
借助多元的律師調解組織,廣州律師行業有效匯聚律師的專業力量,為社會各領域各群體搭建起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專業化的糾紛解決網絡,提供個性化、精細化的法律服務,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矛盾調處。
融入“大調解”格局
專業律師當“和事佬”
2023年,廣州天河某小區業主因所在樓宇加裝電梯的行政爭議向市政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在了解到涉案當事人均有調解意愿的情況下,市復議機構邀請廣州行政爭議調解員王靜律師參與到調解工作中。多番協調下,各方當事人達成和解。
這是廣州市首例由行政爭議調解員促成爭議化解的復議案件,也是律師調解與行政調解有機聯動的生動實踐。
自律師調解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廣州律師行業深度參與構建完善“大調解”工作格局,加強律師調解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的深度銜接。市律協常年組織律師進駐各級法院設立的律師調解工作室,深度參與訴前調解工作,推動律師成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中的調解工作“主力軍”;選派律師加入各級黨政機關設立的各類調解委員會,促進行政爭議的實質性化解;動員律師深入村、居委會、社區等基層組織參與基層訴源治理及多元化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延伸公共法律服務的觸角;鼓勵律師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參與物流、貿易、醫療、物業等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和社會化調解隊伍中,提高專業領域調解服務的精準度和實效性。
(元崗街道邀請街道公益值班律師開展憲法專題講座)
在不斷融入“大調解”體系的過程中,廣州律師行業積極運用自身的專業和智慧,協助各種調解組織創新調解模式:南磁律師事務所永泰片區人民調解室在白云區司法局的指導下,構建了信訪案件調訴“直通車”模式,由專業律師介入疑難復雜信訪案件,引導群眾依法維權;天河區元崗街道的公益值班律師和社區法律顧問律師組成惠企法律服務團,在元崗司法所的指導下,探索“社區調委會+社區法律顧問”工作模式,探索涉企糾紛多元化解新途徑、新方法,護航轄內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許多擅長調解的律師,更是設立了個人調解工作室品牌,在市域治理的神經末梢,以專業力量打通調解的“最后一公里”。
(劉穗珊物權保護糾紛人民調解工作室成功調解醫國街某大樓舊樓加裝電梯糾紛)
劉穗珊人民調解工作室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劉穗珊物權保護糾紛人民調解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深耕于廣州老城區——越秀區六榕街道,匯聚各專業領域的資深律師、專家學者、社會各界的熱心人士和志愿者等,主要受理轄內物權保護糾紛。在這類老舊小區,居民的矛盾糾紛主要來自加裝電梯糾紛、相鄰權糾紛、侵權糾紛等方面。多年來,劉穗珊人民調解工作室駐扎在居民的“家門口”,搭建起轄內15分鐘的法律服務圈,憑借著對街情、民情的熟悉,為轄內居民處理了諸多糾紛,源源不絕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有益經驗。
在劉穗珊人民調解工作室的背后,眾多律師個人調解工作室扎根廣州的大街小巷,充分發揮律師的專業優勢,在高效解決民眾急難愁盼問題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成為市域治理現代化進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道力量,也為律師參與“大調解”工作格局帶來更為多元的實踐樣本,注入更為豐富的內涵。
立足產業發展
打造特色調解品牌
2023年廣交會舉辦之際,一家香港公司與一家廣州建材公司因鋁復合板的質量問題發生爭議。鑒于這是一起跨境跨法域的商事糾紛,案件處理面臨著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和取證鑒定等多重挑戰,矛盾糾紛難以在短時間內得以解決。而此時正逢廣交會召開,雙方當事人都希望盡快調解,以免錯失廣交會的交易良機。在法院的主持下,童建華律師作為特邀香港調解員,成功調解這起涉港商事糾紛,促進雙方參與廣交會貿易活動。
(特邀香港調解員在法庭參與案件調解)
近年來,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涉港澳的矛盾糾紛日益增多,法律、文化和語言的差異使得這些糾紛的處理更為復雜。為應對這一趨勢,廣州律師行業積極動員粵港澳大灣區律師、港澳律師參與涉港澳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積極選派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入駐廣交會開展值班服務;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特邀粵港澳大灣區律師、港澳律師擔任調解員,專門處理涉港澳及外商事糾紛……廣州律師行業多措并舉,從不同維度打造一支熟悉跨法域法律背景,又通曉跨地域文化和語言的律師隊伍,發展好涉港澳矛盾糾紛的調解工作,逐漸樹立起涉港澳調解工作的特色名片。
不僅如此,從重器挪移到毫芒銑刻,從廣袤星辰到壯闊大海,智能制造、交通樞紐、現代金融等產業特色不斷涌現,廣州正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順應廣州產業發展的需求,廣州律師行業進園區、進工廠、進企業,持續打造具有嶺南特色的調解品牌。
(廣州律師參與荔灣區“揚帆班”科技企業專題法治講座和法治體檢活動)
作為千年商都,廣州的專業市場輻射廣泛,影響力遍及各地,尤其是荔灣轄內有眾多享譽全國的專業批發市場品牌。近年來,專業市場這種傳統業態正面臨升級改造的關鍵期,在這個過程中,各類矛盾糾紛頻發,律師的專業介入顯得尤為重要。在荔灣區司法局的指導下,廣州律師行業積極參與轄內專業市場法律顧問室的創建工作,先后在嶺南花卉市場、南方茶葉市場、華林玉器市場等專業市場探索“服務前置”的糾紛調解機制,通過法律顧問工作進駐專業市場,有效解決專業市場業態升級中的新型糾紛,為廣州乃至全國的專業市場轉型升級提供重要的參考。
而在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廣州律師在嶺南大地上創造著生動的“楓橋故事”。他們活躍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深入到各個產業領域,從調解鄰里間的細小矛盾,到助力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織就起一張覆蓋社會各層面的調解網絡,以律師的專業智慧,繪就起社會“智”理的新“楓”景。
資訊來源 | 廣州律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