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對于北京現代來說顯然是表現“差勁”的一年。銷量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北京現代國內累計銷量不過14.35萬輛,同比再跌33%,尤其是11月份其國內零售量甚至跌破了萬臺,僅有9444輛,同比呈現出腰斬態勢,這樣的銷量表現更讓關心北京現代發展的人為其捏了把汗。
而從具體車型來看,售價低廉的伊蘭特(參數丨圖片)仍是北京現代的銷量主力,占到北京現代整體銷量的近半數,而途勝L和現代ix35也占據了一定的銷量份額。至于被寄予厚望的新勝達等車型月銷量則僅有數百臺,表現頗為尷尬。
在筆者看來,北京現代的銷量下滑其實和目前的市場競爭激烈密切相關,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搶占了大量市場份額,而北京現代在新能源轉型方面相對滯后,不論是產品還是技術都未能滿足汽車新四化下的市場需求。
除了新能源產品矩陣的不足和車型在電動化、智能化方面缺乏競爭力外,北京現代的品牌力表現也并不出色。長期以來,其給中國消費者的印象更多是 “性價比”,在消費者對品牌追求不斷提高的當下,面對德系、日系品牌的競爭壓力,品牌形象和品牌建設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事實上,2024年的銷量下跌并非北京現代首年銷量下跌,此前數年北京現代就已經陷入了銷量下滑與虧損。其在2017年銷量跌破了百萬輛,直至2022年跌至25萬余輛,可謂連年下滑,而今年1-11月14萬余臺的銷量則更意味著2024年北京現代的表現更加拉胯。
為了應對銷量下滑和虧損,北京現代的中外股東將也不得不再次對其增資。近日,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北京汽車投資有限公司(下簡稱“北汽投”)與韓國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下簡稱“現代汽車”)訂立協議,雙方同意根據各自于北京現代注冊資本的權益比例共同向北京現代注資10.95億美元(相當于人民幣約80億元),雙方分別注資5.48億美元。
這意味著,如果注資落實到位,北京現代的虧損情況將得以緩解,并且其有望為后續新產品的推出提供一定活力。加快其轉型步伐,并提升品牌及人員信心。
但是也應看到,即使北京現代和自己相比,在注資后資本實力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強,但是市場的變化和挑戰也會更為激烈。尤其是自主品牌的崛起,包括比亞迪、吉利、長安等傳統自主品牌以及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甚至傳統合資品牌大眾、豐田等都在加快新能源產品的布局,留給北京現代的轉變時間并不會多。
而且品牌形象的改善和新能源技術的應用積累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盡管北京現代表示2025年將依托與北汽合作開發的平臺,推出首款純電車型并將在2026年陸續開發5款新車型,涵蓋純電和增程等動力形式,但目前來看,還是有些慢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接下來北京現代如何扭轉局面將很值得關注。
(本文由【車界】新媒體編輯部原創出品,本文所涉及銷量數據來源于乘聯會或第三方平臺發布的行業綜合銷量數據,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具體請以官方信息為準。本文作者藍湛,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