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同行40年 一路長安”為主題召開2025長安汽車伙伴大會。比往年提前了十幾天,恐怕要趕上長安40造車周年的重要時點。長安從微車起步,如今銷量規模268.3萬輛。至少從產品矩陣來看,40年的時間,長安從初出茅廬成長為一線巨頭。
在多個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長安總能料局機先,樹立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發展前瞻戰略。當然,好戰略最終要靠執行兌現。
戰略先行,長安實力今非昔比
2017年長安發布第三次創業計劃,在中國品牌板塊整體處于弱勢的時候(同年跨國品牌市占率56%),就敢于發起戰略進攻。長安敏感到汽車行業正在被新能源和智能化技術深刻改變。換道超車,就必須先改變自己?!案淖儭北环纸鉃椤皠摌I”、“創新”、“創變”、“創速”。承接第三次創業計劃的三大戰略指向新能源轉型的“香格里拉計劃”、指向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北斗天樞計劃”,和稍后提出的指向海外發展的“海納百川計劃”,一直執行至今,已經更新到8.0版本。長安汽車從架構到管理,從技術到產品,都已經脫胎換骨。長安的“13335”戰略布局(1個創業計劃下,3個子計劃、3個新能源品牌、3個長安品牌子序列、5大海外布局),已經基本實現。
但在此之前,長安先完成的是思想上蛻變,即戰略先行。秉持這一方法論,長安已經證明并繼續堅持十年愿景、五年規劃、三年計劃的戰略管控。
7年來,長安創立了阿維塔、深藍、長安啟源三大新能源品牌,長安品牌下則部署引力、啟源、凱程三個子品牌。長安2024年新能源銷量73.3萬輛,同比增52.4%,比國內平均水平快15.5個百分點的業績。相比于狂飆的中國新能源速度,長安照樣跑出加速度。幾年來的業績一再證明,長安創業的路走對了。
阿維塔已經打開局面,連續3個月破萬,進入高端新能源品牌主流行列,預計2024年銷量破7萬。2025年起始的時候,必然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深藍則在12月30日迎來第30萬輛車下線,用時27個月。深藍趣駕和智駕、增程和混動,智駕技術雙路線并行,都展示了深藍的對市場的把握能力。而啟源則從“數智化”入手,SuperDNA技術催生了啟源品牌的首款產品。從概念到量產只花兩年,研發速度本身就說明長安的研發能力今非昔比。
不僅打造了全新產品,還基于數字化架構上提出分層設計、軟硬解耦、持續進化的造車方法論。長安將之總結為“硬件可插拔、場景可編排、生態可隨需、系統自進化”。依托用戶新增價值,數字化不僅賦予了長安產品和服務新價值,也強化了長安品牌價值。長安作為企業,實力的增長動能就是這么來的,遠超財報數字所能揭示的增長軌跡。
就2025目標與伙伴對表
實力增長過程中最應該做什么,優先將收益反饋給研發鏈路。長安通過長期技術資源和人力資源投資,形成全動力譜系。長安如今在全球擁有“六國十地”16個技術和產品開發中心,17家科技公司、180個實驗室,平均每天獲得16件專利。
透過這些技術資產可以看到,長安已經布局符合未來趨勢的全生產要素,正在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耙I汽車文明 造福人類生活”在長安的長期戰略執行下,從愿景逐漸向現實轉變。長安的用戶正在體驗到長安依托產品構建的智能服務生態。
長安董事長朱華榮表示“小有成就”,實際上長安心懷利刃,雄心自起。2025年,長安必然要開創比以往更大的局面,謀求2025年業務在更寬大戰略正面展開。
長安將2025目標歸納為“3311” 總銷量300萬輛、收入3000億元、自主新能源銷量100萬輛、出口100萬輛。相比2024年的業績,新能源增速要達到36.4%,雖然新能源預期增速沒有2024年高,但基數大了之后,挑戰是增加而非削弱了。而出口增速要近乎翻倍。
非常規目標要求非常規手段。這意味著必須采取相對激進的行動,積極投入戰略資源,為目標找到切實的實現路徑。長安認為應該采取“六大關鍵行動”,分別和海外和總體運營能力有關。
前者和長安伙伴大會的直接意圖有關。聚攏來自全球的供應商、經銷商、投資人、媒體和用戶,就為了與上述伙伴進行戰略“對表”。
“2345”行動的精髓
長安將其總結為“2345”行動。其中的“4”,就是指維護好上述伙伴的關系。
可以看出,海外市場將成為2025年長安的重點工作?!盁o海外不長安、無基地不海外”的意思,恐怕意在強化海外區域市場的重資產投資比例,包括全能工廠和KD工廠,也包括圍繞用戶服務的合作渠道體系。
2025年,長安將在海外新建經營主體8個、物流節點16個、28條線路、渠道觸點550+個。
為提升海外競爭力,長安將向海外不同區域市場,投入更多對位產品。依托重資產基地保障供應。這次大會,長安對全球合作方式,有一個新提法,即構建“B+B”to C的新型供應關系。以前都是將渠道授權給經銷商,而今后長安可能投資渠道建設本身,不當“甩手掌柜”。向海外投資商注入更多的長安品牌文化,為后者零售業務提供更多的技術和服務支撐,兩者都有利于長安面向海外的旗下品牌(DEEPAL、AVATR)積累勢能,追求長期持續的影響力。簡單說,就是以國內渠道為標桿,運營海外渠道業務。這就是“2”——供應和營銷變革。
而長安將在國內同步提升“營銷能力”建設。計劃推進共享化、輕資產化的“千家萬點”渠道建設,建成觸點1.8萬個,訂單中心4700家、倉交中心182家、服務中心700家。
簡單說,海外和國內都謀求做渠道增量,但海外“變重”,國內“變輕”。
而“3”——新能源、數智化、關鍵技術為核心,屬于長安現有能力的自然延伸。加快高端產品、數智化能力(OS、大模型、智能底盤、)進階和關鍵技術(“芯器圖核云網天”)突破。
盡管數字化和智能化,在產品和服務端都提供了新手段,但如今的行業競爭主軸,仍是體量競爭。技術既是力量倍增器,客觀上也要求盡可能多地落地,收回研發支出成本,實現商業循環。規模帶來的成本優勢,注定了必須做大才能做強。
在產品端,長安強調了全球“一盤棋”。 300萬銷量客觀上要求不但要有爆款,還要多點開花。長安計劃全面HEV化燃油車產品。這也是以前沒有過的提法。長安的燃油車產品2024年銷量超過100萬輛。這其實將海外需求考慮在內,畢竟有些區域市場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這些國家的消費者,對純電和增混路線,都可能有補能顧慮。目前這些發展中市場都以燃油車為絕對主力。像泰國這樣“政策前置“的市場,其實是異類。原因是泰國試圖穩固自身作為輻射東盟和中東、北非的汽車生產者地位。這也是長安非常重視泰國羅勇工廠的布局理由。
“5”指的就是五大區域市場。其中,泰國項目走在前面。長安將在2025年正式登陸歐洲市場,謀求在獨聯體(哈薩克、烏茲別克)投產KD項目,以巴西為登陸點,實現進入南共市;在中東完成三品牌(CHANGAN、DEEPAL、AVATR)導入(大概率維持輕資產)。
為實現“2345”目標,長安提出,確保13款新能源產品按期上市上量。在國內海外同時推動高速、高增速發展。繼續提升新能源和海外銷售收入比例。長安提出“存量要增、增量要搶”。
這就要求長安在深入開拓新市場的時候,重點提升抗風險能力(包括商業風險、ESG合規風險、政策風險、地緣政治風險和文化差異導致的風險等)。
因此,也就能理解長安推動品牌向上、深化客戶服務的“一號工程”。并運用數字化生態,為用戶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服務體驗。對于提升經營質量,2025年,長安將在內部啟動“1+1”專項行動——即“產品盈利行動”和“持續收益行動”,穩固發展基本盤,推動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長安很善于將復雜的戰略規劃信息濃縮為幾個數字。穿透對體量的追求,可以看出長安真正謀求的是能力提升。技術群和研發團隊支撐的核心技能,生態鏈路完善的運營體能,造就強勁品牌勢能。長安伙伴大會明確了這些短期和中期目標,就有望在更高的起點上,凝聚共識、聚心合力、聚攏資源,形成集中連續突破的勢頭。盡管面臨的挑戰仍然艱巨,但從戰略兌現的角度,長安正在扯順風船,直指更遠期的2035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