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回顧
2024年是風起云涌的一年。
從大國博弈的棋局到區域沖突的硝煙,
從氣候變化的警鐘到科技競賽的加速,
這一年,歷史似乎行走得比以往更為急促。
我們見證了舊秩序的搖晃,
也感受了新格局的萌芽;
看到戰爭帶來的瘡痍,
也看到合作孕育的曙光。
在這回顧與展望交織的時刻,
讓我們一起走進2024年發生的30件大事,
去感受那些撼動世界的瞬間。
01
韓國最大在野黨
共同民主黨領導人李在明遇刺
1月2日,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前總統候選人李在明在訪問釜山時遭人用刀具襲擊,其頸部被割傷。行兇者是一名60多歲的男子,在現場被捕,他承認試圖謀殺李在明,但其動機仍不清楚。此次李在明遇刺,是上世紀90年代韓國民主化以來,韓國兩大黨黨首遭遇的最嚴重的一次行刺。近年來,韓國的政治趨勢日益趨向極端化,這一事件再度讓公眾聚焦韓國的政治安全議題。
02
美國前常駐聯合國代表妮基·黑利
宣布退出美國2024年總統競選
3月6日,美國前常駐聯合國代表、共和黨人士妮基·黑利(Nikki Haley)宣布退出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此前“超級星期二”總統初選和黨團會議中,特朗普贏得了15個州中的14個,黑利僅以微弱多數贏得了佛蒙特州的初選勝利。美國媒體認為,黑利的退選標志著拜登、特朗普離再次同臺競選總統又近一步。在特朗普當選后,他表示不會邀請昔日的競爭對手黑利成為自己的內閣核心成員。
▲ 點擊回顧:
03
俄羅斯總統大選,普京成功連任
3月18日,俄羅斯總統大選落下帷幕,現任總統普京以超過87%的得票率成功連任。這是普京自2000年首次當選總統以來的第六次連任,他也成為俄羅斯歷史上總統任期最長的人物之一。中國、印度、古巴等國向普京表示祝賀,美國、英國、烏克蘭等國則指控俄大選“不公正”。談及新任期面臨的挑戰時,普京承諾繼續推進穩定與繁榮,保持與傳統盟友的合作,并強化對外戰略。
▲點擊回顧:
04
莫斯科音樂廳“克羅庫斯城”遭襲,
ISIS聲稱對該事件負責
3月22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重要文化地標“克羅庫斯城”音樂廳突發襲擊事件,造成至少137人死亡,超過182人受傷,“伊斯蘭國—呼羅珊省”隨后聲稱對此次襲擊負責。襲擊事件發生后,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強烈譴責恐怖襲擊,包括印度總理莫迪、沙特王儲穆罕默德以及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內的多國政要皆表示哀悼并譴責這一行為。普京譴責此次襲擊為恐怖主義行徑,并承諾將采取強硬措施打擊恐怖組織,同時表示對受害者家屬的深切慰問。
▲點擊回顧:
05
伊朗首次對以色列本土實施報復性襲擊
4月15日,伊朗歷史上首次對以色列本土實施報復性襲擊,襲擊目標包括特拉維夫附近的重要軍事基地和基礎設施。伊朗官方表示,此次行動是對以色列近期軍事行動的直接回應,旨在“捍衛國家主權和地區利益”。以色列隨即啟動反擊行動,對伊朗境內多個目標進行打擊,并將此舉稱為“必要的防御措施”。美國和歐盟迅速發表聲明呼吁雙方克制。這一事件加劇了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也為未來的地區沖突埋下伏筆。
▲點擊回顧:
06
美國駁回巴勒斯坦加入聯合國申請
4月18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就巴勒斯坦第二次申請加入聯合國的決議進行了表決,美國在其中投了反對票,巴勒斯坦的請求再一次被駁回。在此次投票中,12個安理會成員都表示贊成,英國和瑞士2票棄權,美國投反對票。美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羅伯特·伍德表示,否決的原因是“關于申請國是否符合被視為‘國家’的標準等問題尚未解決”,并認為巴勒斯坦未來成員國地位的獲得與否應該取決于與以色列之間的談判。巴勒斯坦領導人譴責美國的決定為“阻礙和平與公正的體現”,并表示將繼續爭取國際支持,以實現國家地位的合法化。
▲點擊回顧:
07
伊朗總統萊希墜機遇難
5月19日,伊朗總統萊希乘坐的專機在阿塞拜疆邊境附近墜毀,包括總統萊希、外長阿卜杜拉希揚、東阿塞拜疆省省長拉赫馬蒂等機上所有人員均遇難。此后,伊朗政府宣布舉行為期5天的全國哀悼。7月6日,伊朗前衛生部長、改革派代表馬蘇德·佩澤希齊揚當選新任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在競選中承諾改善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關系、推動國際關系正常化,以解除制裁、吸引投資、發展旅游業,以期推動經濟發展。
▲萊西于5月19日前往伊朗阿塞拜疆邊境,與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一起為一座大壩揭幕。點擊回顧:
08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時隔四年重啟
5月26日,時隔4年5個月,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行。會議重點探討了六大領域的合作,包括人員往來、可持續發展、經貿合作、衛生和老齡化、數字化轉型、救災和安全等。會后,三方發表《聯合宣言》等成果文件,宣布一系列合作共識。三國一致同意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進一步實施。分析人士指出,在東北亞地區形勢復雜嚴峻,合作與對抗、多邊與單邊等多股力量持續較量的背景下,中日韓能夠再度“握手”,釋放地區穩定與合作的積極信號。
09
特朗普成為美國史上首位被判有罪的前總統
5月30日,美國紐約一家法院陪審團裁定,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封口費”案中有罪,被控的34項罪名全部成立,特朗普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判有罪的前總統。在隨后的2024年總統選舉中,特朗普憑借高支持率再次當選,并提出應以總統豁免權為由撤銷該判決。然而,12月16日,紐約最高法院拒絕撤銷對特朗普的刑事判決,裁定總統豁免權不適用于特朗普在擔任總統之前的個人行為。
▲點擊回顧:
10
辛鮑姆在墨西哥總統大選中勝出,
成為墨西哥史上首位女總統
6月2日,墨西哥執政黨國家復興運動黨所在競選聯盟總統候選人克勞迪婭·辛鮑姆(Claudia Sheinbaum)以59.76%的得票率贏得墨西哥總統選舉,成為墨西哥歷史上首位女總統。辛鮑姆在就職講話中表示,墨西哥迎來變革和女性的時代,新政府將延續“第四次變革”,帶領國家繼續獨立自主發展,以人民為中心,充分保障民眾健康、教育等領域權利。辛鮑姆的當選不僅是墨西哥政治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拉美地區女性領導崛起的重要象征,標志著墨西哥政治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并將對未來的政策方向產生深遠影響。
▲墨西哥首位女性總統克勞迪婭·辛鮑姆。點擊回顧:
11
莫迪宣誓就職印度總理,
開啟其第三個任期
6月9日,印度舉行總理宣誓就職儀式,印度人民黨的莫迪開啟其歷史性的第三個總理任期。莫迪由此成為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之后首位連續兩次連任總理的印度政治人物,這一連任也反映出莫迪在國內選民中的較大影響力。莫迪的第三個任期面臨多重挑戰,包括經濟增長放緩、失業率上升和社會不平等等國內問題。在國內,莫迪政府以經濟改革和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議題,試圖進一步鞏固印度作為地區大國的地位。在國際上,莫迪承諾深化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合作,并在氣候變化和區域安全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
▲印度總理莫迪。點擊回顧:
12
歐洲議會大選結果公布,
極右翼政黨取得重大進展
6月9日,歐洲議會大選落幕,各成員國整體呈現“穩中偏右”的政治趨勢。10日公布的初步計票結果顯示,中右翼政黨和中左翼政黨保住了歐洲議會前兩大黨團的位置,但極右翼政黨取得重大進展,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遭遇失敗,比利時首相宣布辭職。盡管如此,傳統的中右和中左力量在歐洲議會保持多數地位,未來歐洲政治大方向不會出現急劇變化。
▲點擊回顧:
13
普京與金正恩簽署共同防御條約
6月1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簽署法律文件,批準俄方早些時候與朝鮮簽署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條約中規定,“當任何締約方遭受侵略時,另一方將向其提供援助。”作為條約的一部分,朝鮮同意派遣一支志愿軍支援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國際社會對此反應強烈,部分國家譴責朝鮮的軍事參與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而俄羅斯則強調此舉旨在鞏固地區穩定。
▲點擊回顧:
14
2024年美國大選戲劇事件不斷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因一系列戲劇性事件而備受關注。6月27日,總統大選首場辯論在亞特蘭大舉行。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和現任總統拜登就經濟、移民、外交政策等話題進行陳述,雙方言辭激烈、情緒激動,甚至進行人身攻擊。辯論結束后的民意調查顯示,特朗普以67%對33%的支持率贏得了辯論。7月13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賓州發表演講時遭遇暗殺,子彈擊中特朗普的右耳。不久后的7月21日,拜登因“個人健康和家庭原因”退出競選,副總統哈里斯成為民主黨候選人。在此前的報道中,要求拜登退選呼應的民主黨議員已經超過40人。
▲點擊回顧:
15
巴勒斯坦14個派系代表簽署《北京宣言》
應中方邀請,巴勒斯坦14個派別高級別代表于7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和解對話。23日上午,巴各派簽署《關于結束分裂加強巴勒斯坦民族團結的北京宣言》。這是巴勒斯坦14個派別首次齊聚北京舉行和解對話,簽署了《北京宣言》,旨在結束內部分裂,強化民族團結。此次會議由中國主導,標志著中國在中東事務中日益積極的外交角色。
▲點擊回顧:
16
巴黎奧運會開幕前后爭議不斷
7月26日,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法國巴黎盛大開幕。此次開幕式首次在塞納河上舉行,開創性地將水上與城市景觀融合,展示了巴黎獨特的文化與歷史。約10,500名運動員乘船沿河亮相,途經各大地標,32萬觀眾沿岸觀賞,場面十分壯觀。然而,此次奧運開幕式卻爭議不斷。開幕之前,巴黎市民對奧運預算超支、安保成本攀升以及交通管理等問題十分不滿。用作比賽場地的塞納河水質治理效果存疑,也有批評者認為奧運可能加劇生態負擔。此外,法國國內持續的罷工潮和社會不安情緒為籌備工作增添壓力。盡管開幕式內容主張打破傳統、傳遞和平與團結,但新潮前衛的風格也引發國內外廣泛爭議和批評。
▲點擊回顧:
17
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辛瓦爾
相繼遇襲身亡
7月31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遭遇襲擊身亡。伊朗政府將此視為嚴重的安全失誤,展開全面調查以確定幕后策劃者。哈尼亞遇襲身亡后,哈馬斯迅速任命葉海亞·辛瓦爾為新的政治局領導人。辛瓦爾是哈馬斯下設安全機構的主要創始人,曾被以色列關押20多年,2011年獲釋后,2017年起擔任哈馬斯在加沙地帶的領導人,以“鐵腕”作風聞名。然而,2024年10月16日,辛瓦爾在加沙地帶南部拉法與以色列國防軍的交火中遇襲受傷身亡。辛瓦爾生前嚴重受傷并躺在一張損壞的扶手椅上,向靠近的以色列無人機投擲棍子,支持者認為這一舉動展示了他抵抗到底的英雄形象。
▲哈馬斯前領導人葉海亞·辛瓦爾在一座建筑物內遇襲身亡。點擊回顧:
18
世衛組織宣布猴痘成為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8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干事譚德塞博士宣布,猴痘疫情再次被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為應對此次疫情,WHO發布了全球戰略準備和應對計劃,覆蓋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預計所需資金為1.35億美元。計劃重點包括加強監測、改善診斷能力、推廣疫苗接種和提高公眾認知。這是繼新冠疫情后,WHO再次宣布全球性衛生緊急事件,標志著猴痘疫情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挑戰。
19
國產單機大作《黑神話:悟空》正式發布
中國國產3A動作游戲《黑神話:悟空》于8月20日正式發售,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引起廣泛關注。該游戲改編自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在發布后短時間內成為Steam平臺上最受歡迎的游戲之一,最高同時在線玩家數達到220萬,創下單人游戲的新紀錄。此外,游戲在中國社交媒體微博上的相關話題閱讀量已超過17億次。《黑神話:悟空》的成功不僅展示了中國游戲開發者的實力,也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的途徑。該作的發售有望推動中國游戲產業的發展,并提升國產游戲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點擊回顧:
20
石破茂兩次出任日本首相
10月1日,石破茂當選為日本第102任首相,接替岸田文雄,標志著日本政壇進入新的階段。石破茂承諾將通過加快地方振興和科技創新來推動經濟復蘇,并加強日本在全球事務中的存在感,鞏固與盟國的關系,同時積極推動區域和平穩定。然而,石破茂的首相任期卻因組閣困難和黨內矛盾而充滿波折。上任后,石破茂光速解散眾議院。然而,在10月27日的新一屆眾議院選舉中,執政聯盟未能獲得過半席位,石破茂內閣不得不在11月11日集體辭職。盡管如此,11日下午,石破茂經國會眾參兩院首相指名選舉再次當選日本新一任首相。
▲日本首相石破茂。點擊回顧:
21
朝鮮切斷與韓國連接的鐵路公路并加固要塞
10月9日,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發表聲明,宣布自即日起完全切斷與韓國連接的公路和鐵路,并在邊境地區進行防御設施的要塞化加固工程。朝方表示,此舉是針對韓國與美國頻繁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以及美方核戰略資產在半島頻繁出沒所采取的自衛措施,旨在遏制戰爭、維護國家安全。雙方曾在數月前爆發“垃圾戰”。韓國民間團體向朝鮮邊境散發反朝傳單,朝鮮隨后通過氣球向韓國釋放大量廢紙、生活垃圾和污物。一系列事件展現了朝韓關系的惡化程度,從非軍事化手段的“象征性對抗”演變為全面切斷聯系的強硬舉措,反映了半島局勢日益脆弱。
▲點擊回顧:
22
特斯拉Cybercab自動駕駛概念車首次亮相
OpenAI發布首個文生視頻模型Sora
10月10日,馬斯克(Elon Musk)親自駕駛Cybercab自動駕駛概念車亮相特斯拉“WE, ROBOT”發布會。Cybercab取消了傳統的方向盤和踏板,完全依賴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FSD)技術操作,其生產成本預計低于3萬美元。由于取消了傳統駕駛控制裝置,公眾對其安全性和應急處理能力表達擔憂。兩個月后,OpenAI于12月9日正式向公眾開放使用首個文生視頻模型Sora。這一創新技術可以將文本描述直接轉化為短視頻,覆蓋娛樂、廣告、教育等多個領域。Sora的推出被視為多模態生成技術的重大突破,極大降低了視頻制作成本并提升創作效率。但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引發了公眾對隱私、安全及倫理問題的思考。特斯拉的FSD技術仍面臨著如何確保完全可靠的挑戰,而Sora則可能被濫用于生成虛假視頻,造成信息失真或社會影響。
▲點擊回顧:
23
金磚國家峰會在俄羅斯喀山舉行
10月22日至2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在俄羅斯喀山舉行,這是該機制自2023年擴員后的首次會議。新成員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聯酋、伊朗和埃塞俄比亞的領導人首次參會。會議期間,成員國就擴大成員國、加強與合作伙伴的經濟和政治聯系、鞏固金磚國家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會上強調,金磚國家應致力于建立獨立于西方的支付和結算系統,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此次金磚峰會的成功舉辦,展示了金磚國家在當前國際格局中的團結與合作,預示著這一機制將在未來全球事務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點擊回顧:
24
特朗普拿到超過270張選舉人團票,
確認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
11月6日,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以277張選舉人團票擊敗現任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成功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團票,正式獲得第47任美國總統職位。在此次選舉中,特朗普贏得了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喬治亞州、內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等關鍵搖擺州,為其勝選奠定了基礎。此外,共和黨在此次選舉中重新奪回了參議兩院的大多數席位,使特朗普政府政策推行有了更強的國會支持。
▲ 點擊回顧:
25
以色列批準與黎巴嫩真主黨的停火協議
11月26日,在美國和法國的斡旋下,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達成停火協議,暫時中止了長達14個月的沖突。以色列安全內閣以10票贊成、1票反對通過了該協議。協議規定,雙方將在60天內停止敵對行動,真主黨武裝需撤至利塔尼河以北約40公里處,以色列軍隊將逐步從黎巴嫩南部撤離。然而,停火協議生效次日,雙方即互相指責對方違反協議。以色列軍方襲擊了真主黨在南黎巴嫩的中程火箭存放庫和車輛。真主黨則被指違反協議,將部隊調至利塔尼河以南,并向以色列國防軍開火。
▲點擊回顧:
26
韓國總統尹錫悅宣布實施“緊急戒嚴令”
12月3日晚,韓國總統尹錫悅在首爾龍山總統府發表緊急講話,宣布實施緊急戒嚴令,稱此舉旨在鏟除“反國家勢力”,維護“自由憲政秩序”。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迅速采取行動,推動彈劾程序,指責總統濫用職權,違反憲法。在巨大的政治壓力下,尹錫悅于次日凌晨解除戒嚴令,但事態并未平息。宣布戒嚴在韓國引發廣泛恐慌。對于韓國民眾而言,“戒嚴”一詞承載著深重的歷史陰影,特別是20世紀70-80年代軍政府時期的壓迫記憶。12月14日,韓國國會以204票贊成通過了對總統尹錫悅的彈劾案,導致其立即停職。根據韓國憲法,國務總理韓悳洙暫時代理總統職權。但12月27日,韓國國會以192票贊成通過了代總統韓德洙的彈劾案,標志著韓國政局進入新的動蕩期。12月31日,韓國法院以涉嫌內亂為由,批準了對尹錫悅的逮捕令。
▲ 點擊回顧:
27
反對派武裝占領首都大馬士革,
阿薩德放棄總統職位并抵達俄羅斯尋求庇護
12月8日,敘利亞反對派武裝“解放敘利亞聯盟”(Hayat Tahrir al-Sham,HTS)聯合多支反政府力量,通過12天的快速攻勢,成功占領首都大馬士革并推翻巴沙爾·阿薩德長達24年的政權。在反對派進入大馬士革后,大量民眾涌上街頭慶祝政權更迭。同日,阿薩德攜家人乘坐私人飛機前往俄羅斯尋求庇護。克里姆林宮隨后發表聲明,確認將為阿薩德及其家人提供“人道主義保護”,但強調俄羅斯對敘利亞新政權的未來發展持“中立態度”。
▲點擊回顧:
28
美國最高法院駁回tiktok
要求在復審前停止執行美國禁令的請求
12月13日,美國最高法院駁回了TikTok關于暫緩執行《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敵對勢力控制應用法案》的緊急動議。根據該法案,TikTok需在2025年1月19日前將其在美國的資產出售給非中國背景的企業,否則將面臨徹底下架的風險。這一決定引發了TikTok及其數千萬美國用戶的強烈反對。TikTok表示,法案不僅對其運營構成威脅,也可能損害美國用戶的言論自由和創作者生態。TikTok此前向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回上訴法院提起動議,要求在案件審理期間暫緩執行該禁令,但這一請求被駁回。12月27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向最高法院要求暫停執行該禁令。
29
阿塞拜疆、韓國接連發生空難
12月25日,一架從阿首都巴庫飛往俄羅斯格羅茲尼的阿塞拜疆航空公司客機在哈薩克斯坦西部城市阿克套近郊墜毀。機上共有62名乘客、5名機組人員,其中38人喪生。29日,阿塞拜疆總統發表講話表示,客機墜毀的原因是受到來自俄羅斯境內的非故意襲擊而導致機身尾部嚴重受損。與此同時,韓國濟州航空一架正在韓國全羅南道務安國際機場著陸的客機在遭到鳥群撞擊后右側發動機起火,并在起落架未打開的情況下以高速著陸,撞擊機場圍墻后爆炸起火,僅2名機尾處的乘務員幸存,其余179人死亡。據韓媒報道,此次事故是韓國國內發生的飛機事故中傷亡人數最多的一起。目前失事飛機“黑匣子”仍在解讀。
30
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去世,享年100歲
當地時間12月29日,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在佐治亞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他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在世最年長的總統。1976年,卡特當選美國第39任總統。在他的任期內,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卡特也因此被譽為“中美關系領路人”。此外,卡特還促成埃及與以色列簽訂《戴維營協議》,該協議在中東和平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拜登在29日發表聲明向卡特致敬,表示卡特是一位“杰出的領導人、政治家和人道主義者”,并宣布將在華盛頓特區為其舉行國葬。
▲ 點擊回顧:
歲末回首,
每一場沖突,都在提醒我們和平的脆弱;
每一次合作,都在點亮未來的曙光。
而那些未竟的篇章,
也等待著我們在新的一年續寫答案。
2024不只是數字的疊加,
它銘刻著人類前行的足跡,
照亮我們共同的未來。
無論歡喜與憂傷,感恩2024的一切,
盡管未知與挑戰,2025都值得期待。
在此,民智國際研究院衷心感謝
廣大讀者朋友的信任與陪伴、批評與指點。
2025年,民智與您不見不散。
整理:劉晗,趙柯嵐
編務:劉晗,趙柯嵐
責編:王加特
圖片來源:網 絡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民小智君
轉載:請微信后臺回復“轉載”
民智開通了“知識星球”,歡迎大家訂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